因依 [yīn yī]
1. 倚傍;依托。
2. 原因;原委。
4. 办法。
因依 引证解释
⒈ 倚傍;依托。
引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八:“迴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词:“南云雁少,锦书无箇因依。”
沉钧儒 《挽张仲仁先生》诗:“还童乏术竟长眠,慟失因依五十年。”
⒉ 原因;原委。
引宋 苏轼 《辨题诗札子》:“臣今省忆此诗,自有因依,合具陈述。”
《水浒传》第二二回:“唐牛儿 告道:‘小人不知前后因依。’”
⒊ 办法。
引《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未委作何计较,令水体而再復本源;不知有甚因依,遣池内之水却令清浄?”
国语词典
因依 [yīn yī]
⒈ 相亲相倚。
引《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四》:「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⒉ 原委、缘由。元·王仲文元·李行道也作「因地」。
引《救孝子·第二折》:「不争将这尸伤彩画成图本,则合把尸状词因依例申。」
《灰阑记·第四折》:「今日就开封府审问出因依,这几个流窜在边荒地。」
因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保社释义:旧时乡村的一种民间组织,因依保而立,故称。
- 2.
兼功释义:⒈谓因依存而得功绩。⒉谓加倍劳作。
- 3.
华严宗释义:我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依《华严经》创立宗派而得名。
- 4.
古佛释义:⒈历史年代久远的佛像。宋 朱熹《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诗之一:“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清 袁枚《普陀寺》诗:“古佛坐无言,流泉代作语。”⒉佛教语。指过去的佛。《五灯会元·<七佛>序》:“古佛应世,緜歷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
- 5.
因依释义:⒈倚傍;依托。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之八:“迴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宋 辛弃疾《新荷叶·和赵德庄韵》词:“南云雁少,锦书无箇因依。”沉钧儒《挽张仲仁先生》诗:“还童乏术竟长眠,慟失因依五十年。”⒉原因;原委。宋 苏轼《辨题诗札子》:“臣今省忆此诗,自有因依,合具陈述。”《水浒传》第二二回:“唐牛儿 告道:‘小人不知前后因依。’”⒊办法。《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未委作何计较,令水体而再復本源;不知有甚因依,遣池内之水却令清浄?”
- 6.
斜封释义:谓非朝廷正命封授(官爵)。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一:“景龙 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斜封》:“唐睿宗 景云 元年八月,以 中宗 时官爵踰滥,因依妃主墨勅而受官者,时谓斜封,禁之。”《明史·钱一本传》:“墨敕斜封,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清 黄宗羲《谥文靖朱公墓志铭》:“倘有故违僉论,出自斜封墨勅者,方为中旨。”
- 7.
省忆释义:记忆。宋 苏轼《辨题诗札子》:“赵君锡 贾易,言臣於 元丰 八年五月一日题诗 扬州 僧寺,有欣幸先帝上僊之意。臣今省忆此诗,自有因依,合具陈述。”宋 秦观《次韵朱李二君见寄》之一:“尚赖故人遥省忆,发挥春色有新诗。”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夫诉诸 开封,迹所从来,婢昏然不省忆。”
- 8.
篔筜释义: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汉 杨孚《异物志》:“篔簹生水边,长数丈,围一尺五六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庐陵 界有之。”晋 戴凯之《竹谱》:“篔簹竹最大,大者中甑,笋亦中射筒,薄肌而最长,节中贮箭,因以为名。”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竹》:“曹毗《湘中赋》曰:‘竹则篔簹,白、乌、实中、紺族。’”唐 陆龟蒙《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年年任霜霰,不减篔簹緑。”宋 陆游《农事休小葺东园十韵》:“霜霰篔簹碧,风烟薜荔苍。”元 虞集《为达兼善御史题墨竹》诗:“蜀 道荒凉多古木,篔簹千尺相因依。”清
- 9.
逾滥释义:亦作“踰滥”。过度;漫无限度。《南齐书·王融传》:“且王公百司,唯贤是举,高下之敬,等秩有差,不敢踰滥,岂应‘訾毁’?”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卷二:“唐 睿宗 景云 元年八月,以 中宗 时官爵踰滥,因依妃主墨敕,而受官者时谓斜封,禁之。”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五》:“先帝虽英断特出,独於此不甚加意,故一时之謚,不无踰滥。”
- 10.
除改释义:⒈免除现职,改任他职。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弘正 闻之,笑曰:‘是闻除改,登即行矣,何能为哉!’”胡三省 注:“除改,谓除书改授他镇。”⒉革除和修改。宋 曾巩《论中书录黄画黄舍人不书检札子》:“然向来书检已连除改因依,况除改因依,参於典故,即无舍人不得预闻之理。”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朝廷每有除改,外面多谤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