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补阙 补阙的意思
quē

补阙

简体补阙
繁体補闕
拼音bǔ quē
注音ㄅㄨˇ ㄑㄩㄝ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ǔ,(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组词】:缝补。补葺。亡羊补牢。(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组词】: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3) 益处。【组词】: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quē què,(1)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组词】:宫阙。(2) 皇帝居处,借指朝廷。【组词】: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3) 京城,宫殿。【例句】:“城阙辅三秦”。(4)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组词】:墓阙。

基本含义

修补遗漏的缺陷或不足

补阙的意思

补阙 [bǔ quē]

1. 匡补君王的缺失。

2. 引申为弥补缺漏。

4. 官名。唐武后垂拱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北宋时改为司谏。南宋及元明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

补阙 引证解释

⒈ 匡补君王的缺失。

《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闕,礼之大者也。”
杜预 注:“闕,犹过也。”
《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闕之益。”
《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闕拾遗。”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闕拾遗,随时论捄。”

⒉ 引申为弥补缺漏。

吴格 《<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家《诗》读本。”

⒊ 官名。 唐 武后 垂拱 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 北宋 时改为司谏。 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

《新唐书·仪卫志》:“左补闕一人在左,右补闕一人在右。”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监察为合口椒,諫议为大坡、大諫,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衮。”


国语词典

补阙 [bǔ quē]

⒈ 填补缺漏,匡正错失。

《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虽当暗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

⒉ 职官名。唐置,掌谏讽和举荐。其中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


补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师七僧释义: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阅《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
    • 2.
      不算释义:⒈无数。 唐 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前年岭隅乡思发,躑躅成山开不算。”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一》:“不算,即无数之意。”《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西门庆 背地里与他衣服、首饰、香茶之类不算。”⒉不了结,不罢休。《金瓶梅词话》第二二回:“我若不把奴才淫妇脸打的胀猪也不算。”⒊算不上,称不上。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瞅着吧,不给你一顿好揍,我也不算赶好车的 老孙 啦。”
    • 3.
      中谏释义:唐 代谏官“补阙”的别称。唐 郑谷《顺动后蓝田偶作》诗:“小諫昇中諫,三年侍玉除。”宋 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 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袞。”
    • 4.
      冲融释义:⒈亦作“冲融”。 充溢弥漫貌。唐 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⒉水波荡漾貌。唐 杜甫《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杨伦 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宋 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 崑崙,东注 溟 渤,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⒊冲和,恬适。唐 杜甫《寄
    • 5.
      匦院释义:官署名。匦使院的省称。唐 武后 垂拱 元年置,属中书省,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设方函,四面分别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进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状分类投匦。至 宋太宗 雍熙 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及登闻检院。参阅《唐六典》卷九、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
    • 6.
      受岁释义:⒈佛教以每年七月十五日为受岁之日。 和尚于夏季安居修学,学毕,增一法腊,故称。《增壹阿含经·善聚品》:“佛告 阿难 曰:‘汝今於露地速击揵椎,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岁之日。’”⒉泛指增加一岁。唐 李嘉祐《元日无衣冠入朝寄皇甫拾遗冉从弟补阙纾》诗:“白髭空受岁,丹陛不朝天。”宋 陈师道《元日》诗:“望乡仍受岁,回首望松筠。”
    • 7.
      司聪释义:⒈谓司听察。指弹劾纠察。《左传·昭公九年》:“女为君耳,将司聪也。”晋 陶潜《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逯钦立 校注:“司聪,为皇帝听察民隐。”唐 元稹《杨汝士授右补阙制》:“我国家设司諫署,以神明其耳目……方我倾听之始,命尔司聪之荣。”⒉官名。新莽 设置。负责听察臣下过失。参阅《汉书·王莽传中》。
    • 8.
      合门释义:⒈全家;全家族。《后汉书·陈蕃传》:“﹝ 朱震 ﹞收葬 蕃 尸,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觉繫狱,合门桎梏。”晋 干宝《搜神记》卷九:“后人白 喜 谋叛,合门被诛。”《魏书·高祖纪上》:“一人为恶,殃及合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俄而其家人见室内坐一翁……合门大扰。”⒉閤門:古代宫殿的侧门。唐 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拜疏移閤门,为忠寧自谋?”沉钦韩 注:“《六典》:‘宣政殿 之左曰 东上閤,右曰 西上閤。’《事文类聚》:‘《续通典》:
    • 9.
      寒砧释义:亦作“寒碪”。 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唐 沉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 辽阳。”唐 李贺《龙夜吟》:“寒碪能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南唐 李煜《捣练子令》词:“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水浒传》第二一回:“譙楼禁鼓,一更未尽一更催;别院寒砧,千捣将残千捣起。”
    • 10.
      异口同辞释义:同“異口同聲”。唐 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臣具委細問其磧北事,皆異口同辭。”
    • 11.
      朴散释义:本谓纯真之道分离变异。后亦谓淳朴之风消散。语本《老子》:“朴散为器。”王弼 注:“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唐 李白《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诗:“朴散不尚古,时讹皆失真。”王琦 注:“朴散,谓淳朴之风散失也。”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朴散淳销,时移世异。”
    • 12.
      杖履释义:⒈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唐 李商隐《为山南薛从事谢辟启》:“方思捧持杖履,厕列生徒;岂望便上仙舟,遽尘莲府。”清 钱谦益《祭都御史曹公文》:“儼觚稜之在望,撰杖履其奚从?”⒉对老者、尊者的敬称。宋 苏轼《夜坐与迈联句》:“乐哉今夕游,復此陪杖履。”明 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千里片鸿,经年尺鲤,北顾旌旗,南询杖履。”清 姚鼐《复曹云路书》:“贤从子谓杖履秋冬或来郡,然则不尽之意可面陈。”⒊谓拄杖漫步。唐 朱庆馀《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三:“逍遥人事外,杖履入杉萝。”清 曹寅《读梅耦长<西山>诗》
    • 13.
      松蒿释义:⒈长在坟地上的松树与蒿草。借指坟墓。唐 黄滔《祭崔补阙》:“肴匪丰俎,酒匪馨壶。嘆松蒿以永往,託苹藻以聊舒。”⒉植物名。也叫糯蒿。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叶对生,花单生,生于山地草坡。可入药,能清热利湿。
    • 14.
      梦説释义:《书·说命上》:“王 庸作书以誥曰:‘……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説 筑 傅巖 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置诸其左右。”后因以“梦説”比喻帝王求得贤相。唐 黄滔《祭崔补阙道融文》:“既而大君之思梦 説,四辅之急荐 雄。”明 张居正《题孙公遗爱祠》诗:“生 申 鐘岳秀,梦 説 起 巖 居。”犹梦话。空话。张难先《共进会始末》:“或指为理想,或斥为梦説。”
    • 15.
      毗补释义:裨补。增益补阙。
    • 16.
      泰山其頽释义:《礼记·檀弓上》:“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孔子 将死时作此歌,自称“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 泰山 崩塌。 后用来比喻众所仰望的人去世。多用作悼辞。叶圣陶《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泰山 其颓,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亦省作“泰山頽”。唐 王湾《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诗:“泣为 洹水 化,叹作 泰山 頽。”
    • 17.
      石像释义:石雕的人像。《南史·阮孝绪传》:“末年蔬食断酒,其恒供养石像先有损坏,心欲补之,罄心敬礼,经一昼夜忽然完復。”《法苑珠林》卷二十:“宋 世所获二石像,立高七尺,铭其背上,一名 维卫佛,二名 迦叶佛,莫识年代而字分明,在 吴郡 通玄寺。”唐 黄滔《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石像雷霆啟,江沙鼎鼐期。”巴金《新生·四月二十日》:“他底声音是很坚定的;他底短小的身躯站在沙发面前,也是很坚定的,仿佛是一座石像。”
    • 18.
      碧泉释义:⒈形容清澈的泉水。唐 施肩吾《惜花词》:“千树繁红遶碧泉,正宜尊酒对芳年。”唐 姚合《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穠彩烧晴雾,殷姿纈碧泉。”⒉泉名。在今 湖南省 湘潭县 西南七十里。澄碧如染,故名。
    • 19.
      纂纂释义:集聚貌。 《文选·潘岳<笙赋>》:“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李善 注:“古《咄喑歌》曰:‘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攒,聚貌。纂与攒,古字通。”唐 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桃源 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此二十里间,枣树最多,其实已纂纂矣。”
    • 20.
      蛇珠释义:⒈亦作“虵珠”。珍珠。比喻卓越的才华。语出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唐 刘禹锡《送周鲁儒赴举诗》:“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謁金门。”唐 黄滔《祭崔补阙文》:“矧其岳岳之曰男子,鏘鏘之号 鲁 儒,识通龟策,握耀蛇珠。”黄澜《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入握蛇珠欣满把,起看鸥鸟若为情。”⒉蛇吐之珠。谓贱物。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虵珠,虵所吐者。南海 俗谚云:虵珠千枚,不及玫瑰。言虵珠贱也。玫瑰亦美珠也。”宋 钱易

补阙(buq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补阙是什么意思 补阙读音 怎么读 补阙,拼音是bǔ quē,补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补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