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 [yī yùn]
1. 谓按照他人诗歌的韵部作诗。韵脚用字只要求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
依韵 引证解释
⒈ 谓按照他人诗歌的韵部作诗。韵脚用字只要求与原诗同韵而不必同字。
引宋 刘攽 《贡父诗话》:“唐 诗赛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不必次)。”
国语词典
依韵 [yī yùn]
⒈ 古代赠答诗中,依仿他人来诗的韵脚作诗回赠。参见「和韵」条。
依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月释义:《诗·豳风》中的一首。反映 西周 农奴终年辛劳而不得温饱的苦况。全诗八章八十八句,为《国风》中第一长篇。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无衣无褐,必盈《七月》之叹。”宋 梅尧臣《依韵吴冲卿秋虫》:“今者《秋虫》篇,不异《七月》章。”清 王鸣盛《蛾术编·诗序》:“盖,《诗》有咏古而意在伤时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类是也。”
- 2.
三上释义:⒈指马上、枕上、厕上。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清 赵翼《寄题法梧门祭酒诗龛图》诗:“杜 诗万里行,欧 诗三上成。”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魏善伯 徵士,题 范覲公 中丞厕云:成文自古称三上,作赋於今过十年。”⒉上上、上中、上下。泛指上等。宋 梅尧臣《依韵和胡舍人见唁》:“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 3.
三体释义:⒈指《诗经》的风、雅、颂三体。《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⒉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⒊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清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白,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⒋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
- 4.
三致千金释义:《史记·货殖列传》:“﹝ 范蠡 ﹞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言 范蠡 经商,一再家累巨万。后用为发财致富之典实。宋 梅尧臣《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几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 谢 风。”
- 5.
世契释义:犹世交。 宋 范仲淹 《依韵答韩侍御》:“虽叨世契与隣藩,东道瞻风御史尊。” 宋 苏舜钦 《荐王景仁启》:“某资虽顓庸,心輒喜善,敢缘世契,上布公言。” 明 宋濂 《药房樵唱序》:“公之子 履 与其门人 黄琪 ,编辑遗橐,鍥之文梓,乃缘世契之深远,以首简为属。”
- 6.
丹霄释义:⒈谓绚丽的天空。汉 贾谊 诗:“青青云寒,上拂丹霄。”晋 庾阐《游仙诗》:“神岳竦丹霄,玉堂临雪岭。”唐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诗:“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诗:“万里烟波迴紫潮,五云宫闕耸丹霄。”⒉帝王居处;朝廷;京都。汉 荀悦《汉纪·成帝纪》:“故愿一登文石之阶,陟丹霄之途。”唐 韦应物《白沙亭逢吴叟歌》:“亲观文物蒙雨露,见我昔年侍丹霄。”宋 苏舜钦《依韵和王景章见寄》:“夫君自上丹霄去,莫忘云泉寄好音。”明 顾大典《青衫记·乐天蒙召》:“文章事业,风流才调,咫尺丹霄
- 7.
九老释义:指 唐 白居易、胡杲 等九人。 宋 范仲淹《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卧龙 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宋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二:“頽然如九老,白髮连苍髯。”明 方孝孺《万寿堂记》:“昔之以年称者如 商山 之四皓,洛 之九老。”详“九老图”。
- 8.
乞取释义:⒈求得。唐 王建《乞竹》诗:“乞取池西三两竹,房前栽著病时看。”宋 范仲淹《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 洛阳。”清 陈维崧《沁园春·留别韩闻西》词:“百年几度佳辰,且乞取溪山自在身。”⒉请求釆取。《宋史·礼志二七》:“乞取旧例裁定酌中之数,以为永式。”⒊勒索。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州县曹吏乞取不貲。”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有 白马洞 繆罗 者杀保正,怒其乞取。”
- 9.
亲年释义:父母的年岁。 宋 梅尧臣《依韵和胡武平怀京下游好》:“睠恋此江湖,亲年当喜惧。”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我欲尽孝输忠,则君治亲年,可躋 尧、舜、彭籛 之上。”
- 10.
代马释义:北地所产良马。代,古 代郡 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文选·曹植<朔风诗>》:“仰彼朔风,用怀 魏 都;愿骋代马,倐忽北徂。”刘良 注:“代马,故马也;倐忽,疾也;徂,往也。言驰胡马疾行而北往也。”清 陈维崧《水调歌头·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词:“追代马,挟赵瑟,是何年。兵家女有殊色,可许 阮公 眠。”
- 11.
冷香释义:⒈指花、果的清香。唐 薛能《牡丹》诗之四:“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乾雨正开时。”宋 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清 陈维崧《二郎神·咏梅子》词:“筭颗颗冷香鬆脆,想尔料难胜口。”⒉指清香的花。唐 王建《野菊》诗:“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宋 曾巩《忆越中梅》诗:“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絶向谁开?”宋 姜夔《念奴娇》词:“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 高启《梅花》诗之三:“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⒊借指妇女。清 侯方域《梅宣城诗序》:“‘昔年别君 秦淮 楼,冷香摇落
- 12.
利泽释义:利益恩泽。 《庄子·天运》:“利泽施於万世,天下莫知也。”成玄英 疏:“有利益恩泽,惠润羣生。”《汉书·景帝纪》:“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宋 梅尧臣《依韵奉和永叔感兴》诗之三:“利泽欲及时,唯恐不行远。”游国恩《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身繫安危久,人歌利泽深。”
- 13.
南国佳人释义:指南方的美女。 前蜀 韦庄《忆昔》诗:“西园公子名 无忌,南国佳人号 莫愁。”宋 梅尧臣《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西州骏马头如剥,南国佳人颈似瑳。”林学衡《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 14.
博约释义:⒈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明 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⒉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宋 梅尧臣《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陈去病《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博文约礼”。
- 15.
句陈释义:⒈星名。《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饗歌》:“句陈乍转,华盖徐移。”陈世宜《得孟硕狱中诗依韵奉怀》:“苍頡 当年曾夜哭,句陈有象是天机。”该星主天子六军将军,因用以代称禁军。唐 皇甫冉《东郊迎春》诗:“句陈霜骑肃,御道雨师清。”明 张居正《人主保身以保民论》:“句陈营卫,所以养安也。”⒉六壬(阴阳五行)占术中的十二神将之一。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六壬有十二神将,以义求之,止合有十一神将:贵人为之主,其前有五将,谓腾蛇、朱雀、六合、句陈、青龙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真武
- 16.
后夜释义:后半夜。唐 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诗:“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宋 梅尧臣《依韵和刘六淮潮》:“后夜人无寐,遥听入浦声。”清 吴下阿蒙《断袖篇·任怀仁》:“后夜忽见形云。我家明日当除服作祭。”
- 17.
吝情释义:⒈犹顾惜;顾念。⒉吝惜的神情,舍不得的表情。⒊指鄙俗的感情。语本《后汉书·黄宪传》:“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復存乎心。”宋梅尧臣《依韵和韩子华陪王舅道损宴集》:“谁嗟短景移,能使吝情释。”
- 18.
和韵释义:应和他人诗作,用其原韵的叫和韵。包括用韵、次韵、依韵三种。用韵依原韵,而不依其次序。次韵即步韵,依原韵,并依其次序。依韵依原韵,而不依其原字。
- 19.
埽除释义:⒈打扫;去除。 《周礼·夏官·隶仆》:“隶僕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韭》:“正月上辛日,埽除韭畦中枯叶。”宋 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衰根危蔕埽除尽,辨别松竹并蒿莱。”⒉除掉;廓清。《汉书·景帝纪》:“汉 兴,埽除烦苛,与民休息。”《后汉书·陈龟传》:“授之法令,除 并 凉 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埽除更始。”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一》:“夫五霸更三王者也,七雄更五霸者也。秦 兼四海,一切皆埽除之,又更七雄者也。”
- 20.
夙期释义:⒈谓旧谊。北周 宇文逌《<庾子山集>序》:“余与 子山,夙期款密,情均縞紵,契此金兰。”宋 姜夔《次韵辛克清先生》:“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比。”⒉预约,旧约。宋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祇道朱樱纔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⒊犹夙愿。明 华察《宿玉阳山房》诗:“返照明溪梁,深松晦夕景。岩卧符夙期,云阴石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