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政治 政治的意思
zhèngzhì

政治

简体政治
繁体
拼音zhèng zhì
注音ㄓㄥˋ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zhì,(1) 管理,处理。【组词】: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2) 整理。【组词】:治河。治水。(3) 惩办。【组词】:治罪。处(chǔ)治。(4) 医疗。【组词】:治病。治疗。医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组词】:治蝗。治蚜虫。(6) 从事研究。【组词】:治学。治史。(7) 安定。【组词】: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组词】:府治。治所。(9) 姓。

基本含义

指政治立场、观点或利益之间的分歧和对立。

政治的意思

政治 [zhèng zhì]

1. 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治理国家施行的措施。

政治家。
政治未毕通也。(政治没有完全上轨道。毕:全。通:通达,不受阻,可译成“上轨道”。)——汉·贾谊《论积贮疏》

[politics; political affairs;]

政治 引证解释

⒈ 政事得以治理;政事清明。

《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命。”
孔 传:“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
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有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劝之。”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周 田 皆以政治著闻,递迁大位。”
清 黄宗羲 《与康明府书》:“如此,则老父母之政治,与 昌黎、文惠 而为三矣。”

⒉ 政事的治理。

《宋书·沉攸之传》:“至 荆州,政治如在 夏口,营造舟甲,常如敌至。”
明 方孝儒 《先府君行状》:“执政询以政治,乃惊曰:‘今列郡闕守长,而先生适至,朝廷之幸,吾安敢蔽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汤文正》:“归自洗其堂廡曰:‘前令 郭琇 已死,今来者又一 郭琇 也。’其政治为之一变。”

⒊ 指治理国家所施行的一切措施。

《周礼·地官·遂人》:“掌其政治禁令。”
《汉书·京房传》:“显 告 房 与 张博 通谋,非谤政治,归恶天子,詿误诸侯王。”
清 戴名世 《史论》:“且夫作史者,必取一代之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一一了然洞然於胸中,而后执笔操简,发凡起例,定为一书。”

⒋ 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地方由少数读书人与多数军官,在政治上与婚姻上两面的结合,产生了一个上层阶级。”


国语词典

政治 [zhèng zhì]

⒈ 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称为「政治」。

政事


政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政事释义:政府的事务。

政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释义:马克思作于1844年4-8月。由三个未完成手稿组成。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自己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人的生成、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美的规律等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
    • 2.
      一定释义:⒈属性词。 规定的;确定的: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⒉属性词。固定不变;必然:文章的深浅跟篇幅的长短,并没有一定的关系。⒊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一定要努力工作。这半天还不回来,一定是没赶上车。⒋属性词。特定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⒌属性词。相当的: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篇论文具有一定水平。
    • 3.
      一轨释义:⒈一条车道。 指一辆车。⒉谓政治上的统一。⒊一种途径。
    • 4.
      万象释义:⒈老挝首都。位于该国西南部,湄公河中游北岸。人口54万(1996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以绸缎、金银首饰等工艺品著名。⒉宇宙间的一切景象:万象更新。包罗万象。
    • 5.
      万里释义:万里(191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6.
      三国演义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7.
      三复释义:⒈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⒉谓反复诵读。晋 陶潜《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唐 李白《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金 宇文虚中《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董必武《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三復白圭”。
    • 8.
      三大作风释义:指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 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报告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规定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的第一项。”
    • 9.
      三大运动释义: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 10.
      三头政治释义: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后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后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后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 11.
      三娘子释义:明 代 蒙古 右翼 土默特 万户首领 俺答汗 之妻。俺答汗 死后,主持政务三十年,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 蒙 汉 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明史·外国传八·鞑靼》:“十五年春,子 撦力克 嗣。其妻 三娘子,故 俺答 所夺之外孙女而为妇者也。歷配三王,主兵柄,为中国守边保塞,众畏服之,乃敕封为 忠顺夫人。”清 钱谦益《太原府推官唐君墓志》:“三娘子 欵塞,君平 捧檄往諭,宣布朝廷威德。”
    • 12.
      三曹释义: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在政治上、文学上有较大影响而得名。
    • 13.
      三民主义释义:孙中山在他所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政治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14.
      三种人释义: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跟随 林彪 、 江青 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打砸抢分子。《人民日报》198129:“‘三种人’是反党、危害党的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是党内最不安定的因素。”
    • 15.
      上书释义:向上级或地位高的人书面陈述意见(多指政治见解):上书言事。
    • 16.
      上医释义:⒈高明的医生。 ⒉比喻贤能的政治家。
    • 17.
      上层建筑释义: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和。与“经济基础”相对。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18.
      不介入释义:⒈不参与政治或不介入国际事务(如指一国政府)⒉拒绝介入或拒绝承担义务;拒绝介入或拒绝承担义务的情况。
    • 19.
      不得意释义: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史记·太史公自序》:“重耳 不得意,乃能成霸。”唐 白居易《醉后听唱<桂华曲>》诗:“此是世间肠断曲,莫教不得意人听。”《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没接着老师的信以前,并且还不曾看见京报,便接着 管子金、何麦舟 他两家老伯的急脚信,晓得了老师这场不得意。”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崔骃 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就任。”
    • 20.
      不正释义:⒈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论语·子路》:“身不正,虽令不从。”汉 刘向《列女传·赵悼倡后》:“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唐 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积之於室,非廉者所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茅盾《子夜》十四:“我听说这件事是 屠维岳 理亏,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⒉无政,谓政治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併小夺乱,﹝辟﹞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朱右曾 校释:“不正,犹言无政。”⒊犹不准确。唐 李白《青山独酌》诗:“青黛画眉

政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释义:马克思作于1844年4-8月。由三个未完成手稿组成。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自己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人的生成、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美的规律等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
    • 2.
      一定释义:⒈属性词。 规定的;确定的: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⒉属性词。固定不变;必然:文章的深浅跟篇幅的长短,并没有一定的关系。⒊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一定要努力工作。这半天还不回来,一定是没赶上车。⒋属性词。特定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⒌属性词。相当的: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篇论文具有一定水平。
    • 3.
      一轨释义:⒈一条车道。 指一辆车。⒉谓政治上的统一。⒊一种途径。
    • 4.
      万象释义:⒈老挝首都。位于该国西南部,湄公河中游北岸。人口54万(1996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以绸缎、金银首饰等工艺品著名。⒉宇宙间的一切景象:万象更新。包罗万象。
    • 5.
      万里释义:万里(191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6.
      三国演义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7.
      三复释义:⒈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⒉谓反复诵读。晋 陶潜《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唐 李白《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金 宇文虚中《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董必武《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三復白圭”。
    • 8.
      三大作风释义:指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 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报告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规定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的第一项。”
    • 9.
      三大运动释义: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 10.
      三头政治释义: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后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后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后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 11.
      三娘子释义:明 代 蒙古 右翼 土默特 万户首领 俺答汗 之妻。俺答汗 死后,主持政务三十年,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 蒙 汉 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明史·外国传八·鞑靼》:“十五年春,子 撦力克 嗣。其妻 三娘子,故 俺答 所夺之外孙女而为妇者也。歷配三王,主兵柄,为中国守边保塞,众畏服之,乃敕封为 忠顺夫人。”清 钱谦益《太原府推官唐君墓志》:“三娘子 欵塞,君平 捧檄往諭,宣布朝廷威德。”
    • 12.
      三曹释义: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在政治上、文学上有较大影响而得名。
    • 13.
      三民主义释义:孙中山在他所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政治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14.
      三种人释义: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跟随 林彪 、 江青 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打砸抢分子。《人民日报》198129:“‘三种人’是反党、危害党的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是党内最不安定的因素。”
    • 15.
      上书释义:向上级或地位高的人书面陈述意见(多指政治见解):上书言事。
    • 16.
      上医释义:⒈高明的医生。 ⒉比喻贤能的政治家。
    • 17.
      上层建筑释义: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和。与“经济基础”相对。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18.
      不介入释义:⒈不参与政治或不介入国际事务(如指一国政府)⒉拒绝介入或拒绝承担义务;拒绝介入或拒绝承担义务的情况。
    • 19.
      不得意释义: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史记·太史公自序》:“重耳 不得意,乃能成霸。”唐 白居易《醉后听唱<桂华曲>》诗:“此是世间肠断曲,莫教不得意人听。”《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没接着老师的信以前,并且还不曾看见京报,便接着 管子金、何麦舟 他两家老伯的急脚信,晓得了老师这场不得意。”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崔骃 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就任。”
    • 20.
      不正释义:⒈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论语·子路》:“身不正,虽令不从。”汉 刘向《列女传·赵悼倡后》:“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唐 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积之於室,非廉者所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茅盾《子夜》十四:“我听说这件事是 屠维岳 理亏,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⒉无政,谓政治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併小夺乱,﹝辟﹞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朱右曾 校释:“不正,犹言无政。”⒊犹不准确。唐 李白《青山独酌》诗:“青黛画眉

政治造句

1.一个国家如果政治清明,便上下同心;反之,便舟中敌国,互相争斗。

2.毛主席历来从谏如流,知错就改,有政治家的伟大胸怀和风度。

3.国际争端,需要外交与政治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才能解决。

4.国际政治形势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5.当今的社会由于政治安定,经济繁荣,风调雨顺,因此人们无不过着物阜民丰的生活。

6.这位政治家目光如炬,对社会的批评,往往切中要害。

7.陈云同志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组织才能,是一位超群绝伦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8.领导喜欢的是政治上一清二白没有污点的员工。

9.这位政治家目光如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往往一语中的。

10.他是个上窜下跳的政治小丑,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11.学者投笔而从事政治活动,这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先例。

12.共产党员不问政治,真是不成体统!

13.王书记在台上就形势、任务、政治等问题讲了两个多小时,下面的人却不知所云。

14.早在报纸诞生初期,便和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

15.政府军把政治和外交警告抛到九霄云外。

16.他处处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为政治工作人员做出榜样。

17.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领导与群众结合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

18.这个伟人的政治功绩可以与以前的领导人相比,只在伯仲之间。

19.他抒写的多是生离死别、儿女情长,隐括的是家国兴衰、政治风云。

20.一个好的政治家必须对大局趋势有先见之明,能统揽全国。

政治(zheng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政治是什么意思 政治读音 怎么读 政治,拼音是zhèng zhì,政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政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