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禄 [gān lù]
1. 参见:干禄,干禄。
干禄 引证解释
⒈ 南北朝 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
引《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犹以 波斯 狗为仪同、郡君,分其干禄。”
《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旧苍头 刘桃枝 等皆开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儿、歌舞人、见鬼人、官奴婢等滥得富贵者,殆将万数……乃至狗、马及鹰亦有仪同、郡君之号,有鬭鷄,号开府,皆食其干禄。”
胡三省 注:“干出所部之人,一干输绢十八匹,干身放之。”
1. 求福。 《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⒉ 求禄位;求仕进。
引《论语·为政》:“子张 学干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
《梁书·明山宾传》:“兄 仲璋 婴痼疾,家道屡空, 山宾 乃行干禄。”
《金史·隐逸传序》:“后世干禄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与叹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鲜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虽兜牟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禄之色,固灼然观于外矣!”
国语词典
干禄 [gān lù]
⒈ 求取功名利禄。
引《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干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竿释义:⒈谓干禄求进。⒉古代杂技名,似今之爬竿。
- 2.
乡举释义:⒈由乡里选拔人才。《管子·八观》:“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汉书·杜周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颜师古 注:“乡举者,博问乡里而举之也。”⒉乡贡、乡试中式。宋 周密《齐东野语·苏大璋》:“三山 苏大璋 顒之,治《易》有声。戊午乡举,梦为第十一人。”元 施惠《幽闺记·书帏自叹》:“十年映雪囊萤,苦学干禄,幸首获州庠乡举。”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康祺 于 同治 六年乡举后,以貲为刑部员外郎,十年成进士。”
- 3.
干泽释义:犹干禄。
- 4.
恒规释义:常规。唐 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夫筮仕观光,惟人所急,循名责实,有国恆规。”明 刘基《官箴上》:“国有恆规,弱不可陵,愚不可欺,刚不可畏,媚不可随,无取我便,寘人于危。”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恆规,而一按之也。”
- 5.
替懈释义:亦作“替解”。懈怠。《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谢氏鬼神列传》:“五年后,意渐替解,与亲旧临水戯,酒酣,共説往事。”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八:“夫世之干禄,先资名第,既得之后,鲜不替懈。”
- 6.
水菽释义:《礼记·檀弓下》:“孔子 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菽,泛指豆类。后以“水菽”借指粗淡的饮食,常用作孝养父母之典。《后汉书·刘平赵孝等传序》:“夫患水菽之薄,干禄以求养者,是以耻禄亲也。”宋 王安石《夜梦与和甫别》诗:“水菽中岁乐,鼎茵暮年悲。”
- 7.
矢言释义:⒈正直之言。《宋书·刘怀肃传》:“情不违顺,屡进矢言。”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然矢言之道盖闕,庸器之制久沦。”⒉直言,直说。《陈书·宣帝纪》:“各举所知,随才明试。其莅政廉秽,在职能否,分别矢言,俟兹黜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王 字人矣。其父母欲嫁官人,遂字 倪。临遣时,王 氏妹矢言於众曰:‘姊字人有年,通国皆知。倪 所娶某也,姊安得往?’”⒊犹立誓,发誓。钱基博《辛亥江南光复录》:“幕府宏开,投效纷至,矢言革命,匪为干禄。”
- 8.
禽犊释义:⒈禽和犊。古代用作馈赠的礼品,因以喻干禄进身之物。⒉指鸟兽疼爱幼仔,比喻父母溺爱子女。
- 9.
稗小释义:指稗官小说。 明 徐渭《自为墓志铭》:“生九岁,已能习为干禄文字,旷弃者十餘年,及悔学,又志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极。”
- 10.
衒沽释义:谓自我夸耀以求任用。《后汉书·李云传论》:“曷其绞訐摩上,以衒沽成名哉?” 李贤 注:“沽,卖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耻诡遇以干禄,羞衒沽以要荣。”《明史·卢李雒马等传赞》:“绞訐摩上,君子弗为。谓其忠厚之意薄,而衒沽之情胜也。”参见“ 衒玉自售 ”。
- 11.
食干释义:谓享受干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