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 [liù chū]
1. 雪花的别称。
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宋书·符瑞志下》
英[snowflower;]
六出 引证解释
⒈ 花分瓣叫出,雪花六角,因以为雪的别名。
引《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
南朝 陈 徐陵 《咏雪》:“岂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三农喜盈尺,六出儛崇花。”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
宋 王禹偁 《贺雪表》:“靡神不举,有感则通,遂令六出之祥,大副三农之望。”
清 赵翼 《戏作》诗:“凝寒所成固其理,何以片片六出俱?”
⒉ 谓一花生六瓣。
引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东海郡 尉于台 有杏一株,花杂五色,六出,号六仙人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诸花少六出者,唯梔子花六出。 陶真白 言:梔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
宋 陆游 《二友》诗:“清芬六出水梔子,坚瘦九节石菖蒲。”
⒊ 古代妇女有“七出”之条,犯其一条即被休弃,唯帝王、诸侯之妻,无子不出,称为“六出”。参见“七出”。
引《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 唐 贾公彦 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天子、诸侯之妻无子不出,唯有六出耳。”
国语词典
六出 [liù chū]
⒈ 雪花。因雪似花瓣分为六片,故称为「六出」。
引南朝陈·徐陵〈绖?〉诗:「三晨喜盈尺,六出舞崇花。」
唐·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
⒉ 花瓣。因花生六瓣,故称为「六出」。
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八·广动植》:「栀子,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
⒊ 古代妇女有七出之条,犯其中一条则被休弃。唯帝王、诸侯之妻,无子不出,称为「六出」。
引《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天子诸侯之妻,无子不出,唯有六出耳。」
六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算释义:⒈一根算筹。《礼记·投壶》:“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⒉汉 代商贾税和对成年人所征人头税的一个计数单位。《史记·平準书》:“诸贾人末作貰贷买卖,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汉书·晁错传》:“今 秦 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无銖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復。”按:《高帝纪上》“初为算赋”颜师古 注引 如谆 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⒊古代推算历数的一个单位。《旧唐书·历志二》:“今 大唐 神龙 元年,復
- 2.
一腔释义:⒈满腹;满胸。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若果是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西游记》第八二回:“你看他做出那千般娇态,万种风情。岂知 三藏 一腔子烦恼。”清 陈天华《警世钟》:“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郭小川《大海浩歌》:“好,一腔胆略,好,一身风采。”⒉表数量。用于宰杀的牲体,如羊、猪等。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唐 姜晦 为吏部侍郎,眼不识字,手不解书,滥掌銓衡,曾无分别。选人歌曰:‘今年选数恰相当,都由座主无文章,案后一腔冻猪肉,所以名为 姜侍郎。’”《水浒传》第二回:
- 3.
三登释义:⒈谓连续二十七年皆五谷丰收。亦借指天下太平。《汉书·食货志上》:“三考黜陟,餘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南朝 梁 沉约《劝农访民所疾苦诏》:“三登之美未臻,万斯之基尚远。”⒉谓五穀一年三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耒水》:“﹝ 便县 ﹞县界有温泉,在 郴县 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十顷……温水所溉,年可三登。”金 蔡珪《雪拟坡公韵》:“丰年待作三登兆,暮景重开六出花。”
- 4.
业种释义:⒈佛教谓恶业恶报,善业善报,如由种子得果,故称“业种”。多偏指恶业的种子。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出:“争奈众生渐染太深,鼎鼎名塲利窟,愚痴太重,胶胶业种疑根,因此特建祗塲,为彼説法。”康有为《大同书》总论:“若业种相缠,世世无已;俗恶业缠,陷溺日甚。”⒉詈词。犹孽种。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把这一箇小业种剁了三剑,兀的不称了我平生所愿也。”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这两个业种是那里来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妻 駡道:‘小业种,还不走了出去?’”茅盾《秋收》二:“天老爷没有眼睛!并且
- 5.
五丈原释义:古地名。 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南,斜谷口 西侧,渭水 南岸。相传 蜀汉 诸葛亮 六出 祁山 曾在此驻军。公元234年 诸葛亮 伐 魏,出 斜谷,驻军屯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建兴 ﹞十二年春,亮 悉大众由 斜谷 出,以流马运,据 武功 五丈原。”唐 王维《送崔五太守》诗:“黄花县 西 九折坂,玉树宫 南 五丈原。”古直《弔赵伯先先生》:“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例声吞 五丈原。”亦省作“五丈”。明 杨慎《升庵诗话·吕温题阳人城》:“孔明 屯 五丈,魏 人畏之如虎。”柳亚子
- 6.
仙藻释义:雪的别名。唐 李峤《游禁苑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诗:“六出迎仙藻,千箱答瑞年。”唐 张说《奉和圣制<野次喜雪>应制》:“欲验丰年象,飘摇仙藻来。”
- 7.
六出公释义:见“六出花”。
- 8.
六出冰花释义:指雪花。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所以说六出。
- 9.
六出祁山释义:传说 三国 蜀 诸葛亮 曾六出 祁山 攻 魏。按 诸葛亮 攻 魏 凡六次,但出 祁山 仅两次。后主 刘禅 建兴 六年(公元228年)攻 祁山,战于 街亭;建兴 九年围 祁山。其馀出 建威,在 祁山 附近,出 散关、守 城固、出 斜谷,皆经 汉中 一带。参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孔明 六出 祁山 前,愿以隻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儿女英雄传》第八八回:“早知道三分鼎足,尽痴心六出 祁山。”相声《歪批三国》:“甲:‘诸葛亮 三出 祁山。’乙:‘唉,“六出
- 10.
六出纷飞释义: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 11.
六出花释义:亦称“六出公”。雪花的别称。
- 12.
六出计释义:见“六出奇计”。
- 13.
六奋释义:犹言六出。
- 14.
六计释义:⒈古代考察官吏的六项内容。⒉指六出奇计。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凡六出奇计,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祕,世莫能闻也。”元陈基《二十六日自通州赴淮安》诗:“六计西来思挠楚,三军左袒欲安刘。”
- 15.
火玉释义:传说能发热的一种红色宝玉。《汉武帝内传》:“﹝ 上元夫人 ﹞戴九云夜光之冠,曳六出火玉之佩。”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武宗皇帝 会昌 元年,夫餘国 贡火玉三斗……火玉色赤,长半寸,上尖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復挟纊。”
- 16.
玉雪释义:⒈白雪。 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黄钟十一月》:“彤云垂四面之叶,玉雪开六出之花。”宋 杨万里《送邹元升归安福》诗:“我昔见子 卢谿 南,炯如玉雪照晴嵐。”明 杨慎《谢同乡诸公寄川扇》诗之二:“自觉金风爽仙驭,谁将玉雪洒人寰。”⒉喻洁白美丽。唐 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眉眼如画,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元 汤式《柳营曲·薛琼琼弹筝图》:“玉雪颜,翠云鬟,昭阳殿 里醉了几番。”明 王世贞《石羊生传》:“儿时肌体玉雪,眉目朗秀。”⒊喻高洁。唐 唐彦谦《吊方干处士》诗之一:“不谓高名下,终全玉雪身
- 17.
瑞年释义:犹丰年。唐 李峤《游禁苑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诗:“光含 班女 扇,韵入 楚王 弦。六出迎仙藻,千箱答瑞年。”
- 18.
祥英释义:同“祥霙”。唐 徐彦伯《苑中遇雪应制》诗:“千钟圣酒御筵披,六出祥英乱绕枝。”
- 19.
算赋释义:汉 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汉书·高帝纪上》:“﹝四年﹞八月,初为算赋。”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元帝 时 贡禹 有改“年二十乃算”之请,见《汉书·贡禹传》。
- 20.
谙历释义:熟习,有经验。 宋 范仲淹《奏乞拣沿边年高病患军员》:“臣等欲乞朝廷於都知押班及近上内臣内,选差諳歷边事者三员。”宋 陈亮《酌古论四·崔浩》:“天下有奇智者,运筹於掌握之间,制胜於千里之外,其始若甚茫然,而其终无一不如其言者,此其諳歷者甚熟,所见甚远也。”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诗书礼乐曾諳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