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古辞 古辞的意思

古辞

简体古辞
繁体古辭
拼音gǔ cí
注音ㄍㄨˇ ㄘ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ǔ,(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组词】: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2) 古体诗的简称。【例句】:五古(五言古诗)。七古(七言古诗)。(3) 姓。

cí,(1) 告别。【组词】: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组词】:辞职。辞呈。(3) 躲避,推托。【组词】: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4) 解雇。【组词】:辞退。(5) 同“词”。(6) 优美的语言。【组词】:辞藻。修辞。(7) 讲话;告诉。【例句】:“请辞于军”。(8) 文体的一种。【组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基本含义

古代的诗词、文章。

古辞的意思

古辞 [gǔ cí]

1. 指古乐府诗。

3. 泛指古诗。

古辞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乐府诗。

《晋书·乐志下》:“凡乐章古辞,今之存者,并 汉 世街陌謡謳,《江南可採莲》、《乌生十五子》、《白头吟》之属也。”
《文选·乐府上》“古辞” 吕延济 注:“汉武帝 定郊祀,乃立乐府,散採 齐、楚、赵、魏 之声以入乐府也。名字磨灭,不知其作者,故称古辞。”

⒉ 泛指古诗。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


古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俳歌释义:古代散乐的一种,又名侏儒导,由舞人边舞边歌。古辞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仅存《南齐书·乐志》所录的部分摘句。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散乐》。
    • 2.
      善哉行释义:乐府瑟调曲名。古辞首句为“来日大难,口燥唇乾”。
    • 3.
      尘缁释义:语本 晋 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 ”后因以“尘緇”谓尘污;污垢。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二:“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擣治;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緇。”明 高启《题大黄痴天池石壁图》诗:“身骑黄鵠去未远,縞素飘落流尘緇。”清 孙旸《木兰花慢·送陆义山请假归里》词:“霏霏薄雪一些儿,为尔洗尘緇。”
    • 4.
      怨歌行释义:亦称“怨诗行”。 乐府《楚调曲》名。相传 春秋 楚 卞和 献玉遭刑,作《怨歌行》。古辞今存“天德悠且长”一篇。
    • 5.
      折杨柳释义:⒈古《横吹曲》名。传说 汉 代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德摩诃兜勒曲》,李延年 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魏 晋 时古辞亡失。晋 太康 末,京 洛 有《折杨柳》歌,辞多言兵事劳苦。南朝 梁、陈 和 唐 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曲为五言,唯 唐 有七言者。参阅 晋 崔豹《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二·折杨柳》。⒉词牌名。即《杨柳枝》。
    • 6.
      捣治释义:⒈进行舂捣。 宋 何薳《春渚纪闻·铜雀台瓦》:“相州,魏武 故都,所筑 铜雀臺,其瓦初用铅丹杂胡桃油捣治,火之,取其不渗,雨过既乾耳。”⒉擣治:捣帛缝制。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二:“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擣治。”
    • 7.
      新声释义:⒈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国语·晋语八》:“平公 説新声。”晋 陶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緑酒开芳颜。”唐 孟郊《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握中有新声,楚 竹人未闻。”元 王士熙《李宫人琵琶引》:“新声不用黄金拨,玉指萧萧弄晚凉。”章炳麟《辨诗》:“李延年 復依西域《摩訶兜勒》之曲,以造新声二十八解。”⒉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姚华《论文后编》:“诗本乐章,自古辞不入今乐,则变为新声,及其递变,新声又不入乐,宋 元 而后,悉为徒诗矣。”康有为《与菽园论诗》诗:“新世瑰
    • 8.
      江南曲释义:乐府《相和曲》名。也称《江南可采莲》。古辞写 江 南采莲时的景色,纯用白描。参阅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江南》。
    • 9.
      稠叠释义:稠密重迭;密密层层。南朝 宋 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巖峭岭稠叠,洲縈渚连緜。”唐 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忠弼》:“三军晦光彩,烈士痛稠叠。”宋 梅尧臣《和杨子聪会董尉家》:“古辞何稠叠,无乃惜芳菲。”清 纳兰性德《凤凰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信》词:“稠叠频年离恨,匆匆里一纸难题。”
    • 10.
      缓声歌释义:古乐府《杂曲歌辞》之一。缓声,谓歌声柔缓。古辞仅存《前缓声歌》一首。
    • 11.
      芳岁释义:⒈指农历每年的首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芳岁、华岁。”⒉芳春;盛年。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四:“芳岁犹自可,日夜望君归。”唐 李白《书情寄仲弟邠州长史昭》诗:“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宋 王安石《露坐》诗:“芳岁老易晚,良宵闲独多。”
    • 12.
      葑菲释义:《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郑玄 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其根恶时并弃其叶。”蔓菁,即芜菁。芜菁与葍皆属普通菜蔬。叶与根皆可食。但其根有时略带苦味,人们有因其苦而弃之。后因以“葑菲”用为鄙陋之人或有一德可取之谦辞。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徒抱忠孝志,犹为葑菲迁。”宋 陈亮《又与勾熙载提举书》:“岂郎中欲纳一世之才,高高下下,不使丝髮遗弃,亦欲忘其下体而采其葑菲乎!此意高矣厚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妾》:“一日,年长者来,谓 刘
    • 13.
      蚕妾释义:古代育蚕女奴。后亦泛指育蚕妇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 姜氏。姜氏 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二:“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唐 白居易《春村》诗:“农夫舂旧穀,蚕妾祷新衣。”清 彭士望《冬心》诗:“手自杀蚕妾,醉载驱之行。”
    • 14.
      豫章行释义:乐府《清调曲》名。现存古辞写 豫章 山上白杨变为 洛阳 宫中栋梁,述其与根株分离之苦。
    • 15.
      长歌行释义:乐府《平调曲》名。现存汉代古辞二首。第一首用种种比喻,归结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主题,尤为著名。
    • 16.
      隆宠释义:指皇帝的厚爱。《续列女传·班婕妤》:“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於增成。”《晋书·傅咸传》:“臣虽不能灭身以全礼教,义无靦然,虚忝隆宠。”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恩荣难久恃,隆宠易衰偏。”《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四年》:“其入讚朝政者,乃有兼官,其出之国,亦不復假台司虚名为隆宠也。”
    • 17.
      鞠歌行释义:又称《鞠歌》。 古乐府平调曲名。古辞亡,后人有拟作。
    • 18.
      风景释义:⒈风光景色。 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闥。”唐 张籍《送李司空赴镇襄阳》诗:“襄阳 由来风景好,重与江山作主人。”清 李渔《比目鱼·肥遯》:“一路行来,山青水緑,鸟语花香,真箇好风景也。”老舍《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乱世的 桃源。”⒉景况,情景。宋 蒋捷《女冠子》词:“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吾观孼龙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动鐘鼓’。今止三日,风景异常,想必是他把言语哄我。”
    • 19.
      风烛释义:⒈风中之烛。《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古辞<怨诗行>》:“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⒉风中之烛易灭,后遂以“风烛”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晋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遗教子孙耳。”前蜀 韦庄《哭同舍崔员外》诗:“池塘春草在,风烛故人亡。”梁斌《播火记》三:“可是老年到来的时候,黑发里要长出银丝,跟前没有一儿半女,怎么度过风烛的晚年呀?”
    • 20.
      骏马换小妾释义:《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爱妾换马》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爱妾换马》,旧説 淮南王 所作,疑 淮南王 即 刘安 也。古辞今不传。”唐 李冗《独异志》卷中:“后魏 曹彰,性倜儻,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

古辞(guc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古辞是什么意思 古辞读音 怎么读 古辞,拼音是gǔ cí,古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古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