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略 [qī lüè]
1. 书名。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故称《七略》。
例七略四库。——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英[qilue,the Chinese earlier bibliography;]
七略 引证解释
⒈ 书名。 汉 刘歆 撰。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 《汉书·艺文志》即据《七略》为蓝本。原书已佚, 清 马国翰、洪颐煊 等均有辑本。亦用以泛指各类著作。
引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九流七略,颇常观览。”
《北史·周高祖武帝纪》:“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説相腾。”
《旧唐书·杨绾传》:“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无不该览。”
国语词典
七略 [qī lüè]
⒈ 书名。西汉刘歆据其父刘向所著别录撰成,为中国目录书之祖。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卷。其书久佚,清人有辑本。
七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志释义:书名。继 刘歆《七略》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
- 2.
七略释义:书名。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故称《七略》。
- 3.
七録释义:⒈书名。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⒉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 4.
寒谷释义:山谷名。 一名 黍谷。在今 北京市 密云县。相传为 邹衍 吹律生黍的地方。汉 刘向《七略别录·诸子略》:“邹衍 在 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黍生,至今名 黍谷。”汉 王充《论衡·定贤》:“夫和阴阳,当以道德至诚。然而 邹衍 吹律,寒谷 更温,黍穀育生。推此以况诸有成功之类,有若 邹衍 吹律之法。故得其术也,不肖无不能;失其数也,贤圣有不治。”晋 左思《魏都赋》:“且夫 寒谷 丰黍,吹律暖之也;昏情爽曙,箴规显之也。”后以借喻夫妇之间的依存关系。南朝 宋 颜延之《秋胡诗》:“椅梧倾
- 5.
异説释义:⒈不同的主张;不同的学说。《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説。”《汉书·王莽传上》:“正乖谬,壹异説。”《陈书·章帝纪》:“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説相腾。”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一:“俗间不知根本,竞为异説。”⒉指反对意见,异议。《南齐书·礼志上》:“内外百司主议已定,如更询访,终无异説。”⒊邪说;非正统的言论。《晋书·荀勗传》:“去奇技,抑异説。”明 王守仁《<大学>问》:“盖当时尚有持异説以混正学者。”
- 6.
总会释义:⒈聚集会合。汉 张衡《西京赋》:“总会仙倡,戯豹舞羆。”南朝 梁简文帝《移市教》:“日中总会,交贸迁迹。”⒉综合汇总。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疎,斯固总会之为难也。”《隋书·经籍志一》:“孔子 既敍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於孝者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歆 遂总会羣篇,著为《七略》,大凡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⒊指会聚集中之所。明 蔡汝楠《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
- 7.
条流释义:⒈体例;纲目。 《宋书·谢灵运传》:“太祖 登祚……令 灵运 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前史所述 魏、晋 诸家书目,条流仅举,銓次靡详,惟 阮 氏《七録》始末,备载《弘明集》中。”⒉流派;类别。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条流殊迹,若有区囿。”《隋书·经籍志二》:“汉 时 刘向《别録》、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⒊指细流,小道。清 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目录序》:“是故六艺要其中,百家明其际会;六艺举其大,百家尽
- 8.
歆固释义:西汉《七略》作者 刘歆 和 东汉《汉书·艺文志》作者 班固 的合称。
- 9.
流略释义:九流、七略之书。泛指前代书籍。
- 10.
目録学释义:整理研究各种图书,概括它的内容和学术源流,确定类别,编制目录的学问。 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 汉 刘向、刘歆 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 11.
种别释义:按类区别。 《汉书·刘歆传》:“歆 乃集六艺羣书,种别为《七略》。”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养鸡百年餘,鸡至千餘头,皆有名字,欲取,呼之名,则种别而至。”
- 12.
耕钓释义:相传 商 伊尹 未仕时耕于 莘 野,周 吕尚 未仕时钓于 渭水,后常以“耕钓”喻隐居不仕。唐 孟浩然《题张野人园庐》诗:“耕钓方自逸,壶觴趣不空。”宋 刘过《满江红·寿》词:“功甚大,心常小。居廊庙,思耕钓。”清 陈忠裕《赠钱牧斋》诗:“十年耕钓乐,《七略》较讐新。”参见“耕莘”。
- 13.
诏策释义:⒈即诏书。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幸受詔策,通经术,知诸侯名誉不当出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闕北有圭碑,题云:汉 故中常侍 长乐 太僕特进 费亭侯 曹君 之碑。延熹 三年立。碑阴又刊詔策。”宋 刘攽《贺参政某侍郎启》:“伏审光膺詔策,进贰臺司,伏惟庆慰。”章炳麟《文学总略》:“然《七略》高祖、孝文 詔策,悉在诸子儒家,《奏事》二十卷隶《春秋》,此则总集有六艺诸子之流矣。”⒉文体的一种。晋 葛洪《抱朴子·钧世》:“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詔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
- 14.
録略释义:汉 刘向 录奏和 刘歆《七略》的并称。
- 15.
龙珠释义:珍贵的宝珠。 传说得自龙颔下或龙口中,故名。也称夜明珠。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 越 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明 吴承恩《贺周兰墩升都督障词引》:“七略九流,照龙珠於学海;五车三篋,鸣凤管於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