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奸盗 奸盗的意思
jiāndào

奸盗

简体奸盗
繁体姦盜
拼音jiān dào
注音ㄐ一ㄢ ㄉ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ān,(1) 阴险,虚伪,狡诈。【组词】:奸人。奸狡。奸刁。奸佞。奸雄。奸智(为非作歹的心计)。藏(cáng )奸。(2) 不忠于国家或自己一方的人。【组词】:奸细。内奸。(3)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奸淫。强奸(亦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如“奸奸民意”)。通奸。

dào,(1)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组词】: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2)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组词】: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基本含义

指奸诈盗窃之人,形容行为卑劣、不可信任的人。

奸盗的意思

奸盗 [jiān dào]

1. 亦作“姧盗”。亦作“奸盗”。

2. 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4. 奸人盗贼。

奸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姧盗”。亦作“奸盗”。

⒉ 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汉书·地理志下》:“沛 楚 之失,急疾顓己,地薄民贫,而 山阳 好为姦盗。”
汉 王充 《论衡·幸偶》:“或姧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
戚 本《石头记》第七三回总评:“一篇姦盗邪淫文字,反以《四子书》、《五经》、《公羊》、《穀梁》、 秦 汉 诸作起,以《太上感应篇》结,彼何心哉!”

⒊ 奸人盗贼。

《后汉书·韩棱传》:“棱 发擿姦盗,郡中震慄。”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南望 春申,东瞻 孟尝,袤界 薛邑,境边 山阳,逆旅行舍,姦盗所藏。”
《南史·王准之传》:“威惠兼举,姦盗屏跡,富商野次。”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


奸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奸盗释义:⒈亦作“姧盗”。亦作“奸盗”。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⒉奸人盗贼。
    • 2.
      拒扞释义:亦作“拒捍”。抵抗,抗拒。《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十九年夏,雒城 破”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陈术《益部耆旧杂记》:“刘璋 遣 张任、刘璝 率精兵拒捍先主于 涪,为先主所破。”《唐律疏议·捕亡·被殴击奸盗捕法》:“持仗拒捍,其捕者得格杀之。”《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捕罪人已就拘执,及不拒捍而杀或折伤之,各从鬭杀伤法。”清 黄宗羲《吴处士墓碣铭》:“君奋桑枢褐寒之下,而急人之急,至於骨肉拒扞,壮节凛然。”
    • 3.
      禁御释义:⒈禁止;制止。 《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汉 桓宽《盐铁论·错币》:“故有铸钱之禁,禁御之法立而姧伪息。”《后汉书·朱暉传》:“子弟亲戚并荷荣任,故放滥骄溢,莫能禁御。”⒉指禁止奸盗等犯罪活动的措施和效果。《新唐书·陆贽传》:“视姦盗有无以稽禁御,视选举众寡以稽风化。”⒊同“禁籞”。汉 扬雄《羽猎赋》序:“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非 尧、舜、成汤、文王 三驱之意。”唐
    • 4.
      襄事释义:⒈成事。语出《左传·定公十五年》:“葬 定公,雨,不克襄事。”杜预 注:“雨而成事,若汲汲於欲葬。”后因以称下葬。唐 高彦休《阙史·齐将军义犬》:“越月将襄事於邱陇,则留四獒以御奸盗。”宋 秦观《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逮夫人祔葬,始鑱铭而纳之。”明 李东阳《董公墓志铭》:“丁内艰,归,用礼襄事。”⒉泛指办成事情。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膏液》:“天道平分昼夜,而人工继晷以襄事。”⒊帮助办事。《清史稿·礼志八》:“皇子婚仪,先指婚,简大臣命妇偕老者襄事。”
    • 5.
      诘奸释义:⒈见“詰姦”。⒉亦作“詰奸”。究办奸盗。

奸盗(jian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奸盗是什么意思 奸盗读音 怎么读 奸盗,拼音是jiān dào,奸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奸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