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 [jiā xùn]
1. 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英[family instruction; parental precepts;]
家训 引证解释
⒈ 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
引《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髫齓夙孤,不尽家训。”
明 张一桂 《重刻<颜氏家训>序》:“迨夫王路陵夷,礼教残闕,悖德覆行者,接踵於世;于是为之亲者,恐恐然虑教勑之亡素,其后人或纳於邪也,始丁寧飭诫,而家训所由作矣。”
清 龚自珍 《<怀宁王氏族谱>序》:“家训,如王者之有条教号令之意;家训,以训子孙之贤而智者。”
⒉ 指《颜氏家训》。
引《北齐书·颜之推传》:“﹝ 颜之推 ﹞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於世。”
国语词典
家训 [jiā xùn]
⒈ 治家立身,用以垂训子孙之言。也作「家诫」。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拙夫家训颇严,本不敢私做的。」
家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丈母释义:⒈称父辈的妻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外丈人之妇猥俗呼为丈母。”王利器 集解引 钱大昕《恒言录》三:“是凡丈人行之妇,并称丈母也。”《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二年》:“滉 曰:‘滉 力可及,弟宜早行。丈母垂白,不可使更帅诸妇女往填宫也。’”胡三省 注:“诸父执谓之丈人行。韩滉 与 刘元佐 结为兄弟,则视其父为丈人行,故呼其母谓之丈母也。”⒉岳母。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尔雅》:妻之父为外舅,母为外姑。今无此称,皆曰丈人、丈母。”鲁迅《花边文学·推己及人》:“幸喜今年正月,我的丈母要见她的
- 2.
三驾释义:⒈三次兴兵。《左传·襄公九年》:“三驾而 楚 不能与争。”杜预 注:“三驾,三兴师。”⒉指 北魏 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大驾、法驾、小驾。《魏书·礼志四》:“太祖 天兴 二年,命礼官桾採古事,制三驾卤簿。”《北史·魏本纪》:“﹝ 拓跋珪 ﹞始制三驾之法。”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下:“望专委博学之士,检寻前代仪注及卤簿,令於三驾诸仗内,参定今来乘舆出入名件而严设仪卫之禁。”参阅《魏书·礼志四》。⒊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称三驾。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六舟三驾,运载群生。
- 3.
三鼓释义:⒈渭三度击鼓。《左传·庄公十年》:“齐 人三鼓。”宋 杨万里《仲良见和再和谢焉》诗:“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⒉三更。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红楼梦》第一回:“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僧》:“未三鼓,公起视,自饲马。”
- 4.
下牢释义:即 下牢关,在今 湖北 宜昌市 西北。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 刘岳 ﹞后随 武陵王 入 蜀,下牢 之败,遂为 陆护军 画 支江寺 壁,与诸工巧杂处。”唐 杜甫《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诗:“始知云雨峡,忽尽 下牢 边。”清 钱谦益《云间董得仲投赠三十二韵依次奉答》:“州移中土九,路失 下牢 千。”
- 5.
不敌释义:⒈不能对抗;不能抵挡。《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 周 之不敌,君之所闻也。”⒉抵不上;不能匹敌。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时云:‘丁君 十纸,不敌 王褒 数字。’”《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乡里人眼浅,看见中了秀才,竟是非同小可,合庄的人,都把他推戴起来,姓 方 的便渐渐的不敌了。”
- 6.
不经怀释义:不经心。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至於文字,忽不经怀,己身姓名,多或乖舛,纵得不误,亦未知所由。”
- 7.
世数释义:⒈世系的辈数。 《左传·昭公八年》:“虞 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 齐,其兆既存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凡宗亲世数,有从父,有从祖,有族祖。”宋 张载《正蒙·王禘》:“盖以殤未足语世数,特以己不祭禰,故不祭之。”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昭王南征》:“言 郑武公 与王溺水,于是世数既悬,为不近情矣。”⒉寿数;定数。唐 裴铏《传奇·文箫》:“姝因题笔作诗曰:‘一斑与两斑,引入 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我命未该死,阴间不肯收留。还有世数未尽,又去脱胎做人不得。随你
- 8.
举口释义:⒈犹众口。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如此之类,举口皆然。”⒉张口。《西游记》第四七回:“你不曾举口,怎么就吃了?”
- 9.
习若自然释义:犹言习惯若自然。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盪。”
- 10.
乡国释义:⒈故国。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唐 张籍《送新罗使》诗:“悠悠到乡国,还望海西天。”《白雪遗音·马头调·昭君出塞》:“恼恨 毛延寿,与你何仇将俺害,(到得此地来,)弄的俺抛离乡国。”⒉家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唐 杜俨《客中作》诗:“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清 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塋域。”
- 11.
书奏释义:指书简、奏章等。《史记·儒林列传》:“宽 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於文,口不能发明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书奏箴铭,生於《春秋》者也。”王利器 集解:“《文心雕龙·书记》篇:‘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牘,取象於《夬》,贵在明决而已。’又《奏启》篇:‘奏者,进也,言敷於下,情进於上也。’”唐 元稹《刘君墓志铭》:“凡 乌 之战阵、谋取、案牘、书奏之事,皆咨之。”宋 曾巩《<类要>序》:“其在朝廷五十餘年,常以文学谋议为任,所为赋颂、铭碑、制詔、册命、书奏、议论之文传天下
- 12.
书疏释义:奏疏;信札。《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陛下从 代 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輦受其言。”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江 南谚云:‘尺牘书疏,千里面目也。’”唐 杜甫《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洞庭 无过雁,书疏莫相忘。”宋 叶适《夫人徐氏墓志铭》:“自是十年,必明 书疏不闕,然愈卑下不已。”
- 13.
从斜释义:犹纵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常不盈缩。”
- 14.
从舅释义:母亲的叔伯兄弟。 《尔雅·释亲》:“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钟会 是 荀济北 从舅。”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思鲁 从舅 殷外臣,博达之士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从舅 唐仲俊,年八十五六,极康寧。”
- 15.
伎术释义:技艺方术。《鬼谷子·中经》:“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汉 荀悦《汉纪·平帝纪》:“传募有伎术者,待以不次之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鼯鼠五能,不成伎术。”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数百年前,有一隐士,于此池侧结庐屏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能使瓦砾为宝,人畜易形。”宋 高承《事物纪原·伎术医卜·伎术》:“凡伎术皆自 轩辕 始。”
- 16.
休裕释义:犹美道,美德。唐 权德舆《李公神道碑》:“脩身筮仕,动有休裕。”唐 李恽《五色卿云赋》:“叶千年之休裕,垂五色之氤氲。”明 颜志邦《<颜氏家训>序》:“粤我皇祖迈种德:在 齐 有 黄门侍郎公,在 唐 有 鲁国 常山公,在 宋 有 潭州 安抚公 文章节义,昭回於天壤,扬耿光而垂休裕,用大庇於我后人。”
- 17.
优借释义:⒈优待,借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晋 朝南渡,优借士族,故 江 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时 吒利 初立功,代宗 方优借。”⒉宽容,宽假。《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夏州 边镇,朝廷向来每加优借,府州 褊小,得失不繫重轻,且宜抚諭 彝兴,庶全大体。”宋 司马光《辞入对小殿札子》:“以臣劝君,其罪至大,緃陛下优借,而天威咫尺,恐陨越随之。”
- 18.
传述释义:转述;传授;传说。《后汉书·西域传论》:“张騫 但著地多暑溼,乘象而战,班勇 虽列其奉浮图,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传述。”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江 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三:“至若 丘明 而下,公、穀、邹、郟 数子止取传述而已。”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百餘年来,转相传述,徧於东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到壮美时,随着观看的人们,便喝一声采,后来还传述开去。”
- 19.
伤败释义:⒈谓作战受挫失败。《管子·任法》:“故遵主令而行之,虽有伤败,无罚。”《史记·楚世家》:“会 吴王 弟 夫概 见 吴王 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后汉书·西羌传论》:“﹝羣种﹞东犯 赵 魏 之郊,南入 汉 蜀 之鄙,塞 湟中、断 陇道,烧陵园,剽城市,伤败踵係,羽书日闻。”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春秋·诗亡然后作春秋》:“逮 桓王 之立,诸侯背叛,王师伤败。”⒉败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萧子云 改易字体,邵陵王 颇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宋 苏轼《缴还词头奏状·李定
- 20.
何为释义:⒈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唐 韩愈《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清 侯方域《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⒉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唐 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