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散关 散关的意思
sǎnguān

散关

简体散关
繁体散關
拼音sǎn guān
注音ㄙㄢˋ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àn sǎn,(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组词】: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2) 分布,分给。【组词】: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3) 排遣。【组词】:散心。散闷(mèn)。(4) 解雇。【例句】: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1) 没有约束,松开。【组词】: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2) 分开的,分离的。【组词】: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3) 零碎的。【组词】:散碎。散装。散页。(4) 中医称药末。【组词】:散剂。丸散膏丹。

guān,(1) 闭,合拢。【组词】: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zhǎn)。(2) 拘禁。【组词】:关押。关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组词】:关口。关隘。关卡(qiǎ)。关塞(sài)。关津。嘉峪关。(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组词】:海关。关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组词】:关节。难关。年关。(6) 牵连,联属。【组词】:关连。关联。关心。关涉。关乎。关注。关于。有关。(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组词】:关饷。(8) 姓。

基本含义

指解除关系或关联。

散关的意思

散关 [sǎn guān]

1. 即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散关 引证解释

⒈ 即 大散关。在 陕西省 宝鸡市 西南 大散岭 上。当 秦岭 咽喉,扼 川 陕 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参见“大散关”。

三国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一:“晨上 散关 山,此道当何难!”
宋 陆游 《观长安城图》诗:“三秦 父老应惆悵,不见王师出 散关。”
清 吴伟业 《圆圆曲》:“斜谷 云深起画楼, 散关 月落开粧镜。”


国语词典

散关 [sǎn guān]

⒈ 大散关的别名。参见「大散关」条。


散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淮释义:⒈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 《宋史·地理志一》:“高宗 苍黄渡 江,驻蹕 吴会,中原、陕右 尽入於 金,东画长 淮,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元 吴莱《风雨渡扬子江》诗:“三楚 畸民类鱼鱉,两淮 大将犹熊虎。”⒉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明 王鏊《震泽长语·食货》
    • 2.
      六出祁山释义:传说 三国 蜀 诸葛亮 曾六出 祁山 攻 魏。按 诸葛亮 攻 魏 凡六次,但出 祁山 仅两次。后主 刘禅 建兴 六年(公元228年)攻 祁山,战于 街亭;建兴 九年围 祁山。其馀出 建威,在 祁山 附近,出 散关、守 城固、出 斜谷,皆经 汉中 一带。参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孔明 六出 祁山 前,愿以隻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儿女英雄传》第八八回:“早知道三分鼎足,尽痴心六出 祁山。”相声《歪批三国》:“甲:‘诸葛亮 三出 祁山。’乙:‘唉,“六出
    • 3.
      四关释义:⒈四座关塞。 秦 汉 时“四关”,指 函谷关、武关、散关 和 萧关。《史记·项羽本纪》“关中 阻山河四塞”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东 函谷,南 武关,西 散关,北 萧关。”唐 司马贞 索隐:“关中,咸阳 也。东 函谷,南 嶢、武,西 散关,北 萧关,在四关之中。”⒉四座关塞。晋 时“四关”,则指东 成皋,南 伊阙,北 孟津,西 函谷。《文选·鲍照<结客少年场行>》:“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李善 注引 陆机《洛阳记》“洛阳 有四关:东 成皋,南 伊闕,北 孟津,西 函谷。”⒊指长安。《后汉书·光武帝
    • 4.
      大散关释义:关名。在 陕西 宝鸡 西南的 大散岭 上。也称 散关。
    • 5.
      崤谷释义:⒈崤山 山谷。坡道以险陡著称。参见“崤山”。⒉即 大散关。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西南 大散岭 上。《资治通鉴·汉安帝元初二年》:“羌 众数千遮 詡 於 陈仓 崤谷。”胡三省 注:“此 崤谷 当在 陈仓县 界,即今之 大散关,非 弘农 澠池县 之 崤山 也。”
    • 6.
      抱认释义:犹承担。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应大赦已前见欠蚕盐和买青苗钱物,元是冒名,无可催理,或全家逃移,隣里抱认,或元无头主,均及干繫人者,并特与除放。”宋 岳珂《桯史·大散论赏书》:“今 散关 凤翔 未破,足下可与军中议,取 散关 要银绢钱引若干,取 凤翔 要若干,可以必克,本所当一切抱认,足下可结罪保明具申,当以闻於朝廷。”《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四年》:“却令本司於八州军增盐钱,并将桩留五分盐本钱抱认七万贯,充上供起发。”
    • 7.
      招慰释义:招抚。《后汉书·班超传》:“乌孙 大国,控弦十万,故 武帝 妻以公主,至 孝宣皇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南史·文学传·阮卓》:“及平 欧阳紇,交阯 夷獠往往聚为寇抄,卓 奉使招慰。”《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 李渊 ﹞又使 姜謩、竇轨 俱出 散关,安抚 陇右;左光禄大夫 李孝恭 招慰 山 南;府户曹 张道源 招慰 山 东。”
    • 8.
      散关释义:即 大散关。在 陕西省 宝鸡市 西南 大散岭 上。当 秦岭 咽喉,扼 川 陕 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之一:“晨上 散关 山,此道当何难!”宋 陆游《观长安城图》诗:“三秦 父老应惆悵,不见王师出 散关。”清 吴伟业《圆圆曲》:“斜谷 云深起画楼,散关 月落开粧镜。”参见“大散关”。
    • 9.
      绍兴和议释义:南宋与金的和约。1140年,宋军在顺昌、郾城大败金军,但宋高宗和秦桧决意屈辱求和。次年,与金订立和议:宋向金称臣,每年贡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金间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金南北分立局面从此确立。
    • 10.
      豪帅释义:犹首领。 旧时多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军入 散关,则羣 氐 率服,王侯豪帅,奔走前驱。”《周书·薛慎传》:“慎 乃集诸豪帅,具宣朝旨,仍令首领每月一参。”《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元年》:“闽中 豪帅往往立砦以自保。”

散关(san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散关是什么意思 散关读音 怎么读 散关,拼音是sǎn guān,散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散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