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取友 取友的意思
yǒu

取友

简体取友
繁体
拼音qǔ yǒu
注音ㄑㄨˇ 一ㄡ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ǔ,(1) 拿。【组词】:索取。取书。取款。窃取。(2) 选择。【组词】: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3) 采用。【组词】: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4) 得到,招致。【组词】:获取。取经。取偿。取悦。(5) 消去。【组词】:取消。取缔。

yǒu,(1) 彼此有交情的人。【组词】:朋友。友谊。友情。(2) 有亲近和睦关系的。【组词】:友邦。友邻。(3) 相好,互相亲爱。【组词】:友爱。友善。

基本含义

取得朋友,结交朋友。

取友的意思

取友 [qǔ yǒu]

1. 选取朋友;交友。

取友 引证解释

⒈ 选取朋友;交友。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唐 韩愈 《别知赋》:“余取友於天下,将岁行之两周。”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延宾》:“小生今年虚度二十七岁,百无一成,徒有怜贫恤寡之心,又有取友亲贤之志。”


国语词典

取友 [qǔ yǒu]

⒈ 选择朋友。

《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明·杨柔胜《玉环记·第十四出》:「小生今年虚度二十七岁,百无一成,徒存怜贫恤寡之心,又有取友亲贤之志。」


取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博习释义:⒈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 《礼记·学记》:“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梁启超《变法通议三》:“余于 光绪 十年回 英,默念 华 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⒉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韩非子·八说》:“博习辩智如 孔墨。”宋 叶适《胡夫人薛氏墓铭》:“夫人之弟 常州 君,博习综练,号有 管 葛 事业,天下所谓 薛士隆 者。”⒊谓杂而不专。《明史·周述周叙王英等传赞》:“二 周、王英 ……谦和直谅,各著其美,盖皆异於浮华博习之徒矣。”
    • 2.
      取友释义:选取朋友;交友。《礼记·学记》:“古之教者……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唐 韩愈《别知赋》:“余取友於天下,将岁行之两周。”明 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宾》:“小生今年虚度二十七岁,百无一成,徒有怜贫恤寡之心,又有取友亲贤之志。”
    • 3.
      小成释义:⒈初步形成。 《易·繫辞上》:“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⒉谓先成八卦,引申而为六十四卦。故八卦亦名“小成卦”。⒊略有成就。《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唐 李复言《续幽怪录·杨恭政》:“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明 方孝孺《赠林公辅序》:“不安於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
    • 4.
      论学释义:⒈论说学问。 《礼记·学记》:“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孔颖达 疏:“论学,谓学问嚮成,论説学之是非。”⒉指学术见解。梁启超《戴东原哲学》三:“望溪 和 恕谷 论学不合。”
    • 5.
      辨志释义:辨明志向。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郑玄 注:“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趣乡也。”明 高攀龙《三时记》:“余则以《大学》格致,即《中庸》明善,所以使学者辨志定业,絶利一源,分剖为己为人之介,精研义利是非之极。”
    • 6.
      魁杰释义:⒈高大雄健。 《魏书·陈留王虔传》:“虔 姿貌魁杰,武力絶伦。”宋 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公形貌魁杰,知谋宏远,刚而有变,勇而能仁。”金 王若虚《千户贾侯父墓铭》:“侯 仪度魁杰,胸次洒落。”⒉犹杰出。唐 杜牧《史将军》诗之二:“壮气盖 燕 赵,耽耽魁杰人。”宋 叶适《黄子耕墓志铭》:“取友虽魁杰士,而皆行篤言信,步步著绳墨。”⒊指杰出的人,为首的人。《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王守澄、仇士良 ……为之魁杰,至自称‘定策国老’,目天子为门生。”清 龚自珍《尊隐》:“古先册书,圣智心肝

取友(quy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取友是什么意思 取友读音 怎么读 取友,拼音是qǔ yǒu,取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取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