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 [róng mǎ]
1. 军马,借指军事、战争。
例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汉书·刑法志》
戎马生涯。
英[army horse;]
戎马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驾兵车的马。 《左传·成公十六年》:“晋 入 楚 军,三日穀。
引范文子 立於戎马之前,曰:‘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
杨伯峻 注:“戎马, 晋厉公 车马。”
⒉ 军马;战马。
引《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旧唐书·王忠嗣传》:“及至 河 陇,又奏请徙 朔方、河东 戎马九千匹以实之。”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举目有山河之异,谁泣 新亭 ?中原无 颇 牧 之才,空肥戎马!”
⒊ 借指军队。
引《宋书·武帝纪中》:“承亲率戎马,远履西畿,闔境士庶,莫不恇骇。”
《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殿下宜购募豪杰,暂往 河西,收拾戎马。”
⒋ 犹胡马。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军队。
引宋 汪藻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诗:“戎马窥天堑,边烽断日畿。”
《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城復日,人皆相庆,独主母有忧色,告主君曰:‘城虽云復,戎马必再来,城中之人,定遭毒手。’”
⒌ 战乱,战争。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汝曹生於戎马之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録,以传示子孙。”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高宗 厌戎马久,思壹休息,既定和亲,罢诸将兵。”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当戎马流离之际,不难於慷慨,而难於从容。”
郁雯 《李清照》七:“你的妻子总算在戎马之中,保存了你的手稿。”
国语词典
戎马 [róng mǎ]
⒈ 兵马。
引《左传·昭公三年》:「戎马不驾,卿无军行。」
汉·崔骃〈安封侯〉诗:「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
近兵马
⒉ 军事。
引《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州郡整戎马,罗落境界。」
⒊ 比喻战乱。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汝曹生于戎马之闲,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
唐·杜甫〈愁〉诗:「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戎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牧释义:指牧放戎马、田马、驽马的牧场。《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朱右曾 校释引 卢文弨 曰:“三牧,当谓戎马、田马、駑马三物之牧也。”
- 2.
丘甲释义: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鲁成公 因 齐 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预 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 鲁 使丘出之,讥重敛。”顾炎武 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鲁 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穀梁传
- 3.
伯图释义:亦作“伯啚”。称霸的雄图。伯,通“霸”。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西凉·李暠》:“建初 十年,暠 以伟世之量,当 吕氏 之末,为羣雄所奉,遂起伯图。”明 高启《吴中逢王才随朝京使赴燕南归》诗:“伯啚已歇 昭王 死,千载无人延国士。”明 张煌言《张书绅与范子瞻论余十馀年来戎马劳苦孤危以诗见赠因次其韵》之二:“相业侯封非我望,伯图王业向谁论。”
- 4.
俗化释义:⒈习俗教化。《汉书·董仲舒传》:“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諭朕。”《南史·儒林传论》:“自 梁 迄 陈,年且数十,虽时经屯詖,郊生戎马,而风流不替,岂俗化之移人乎。”宋 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行之以渐,循之以久,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脩、政事不举者,未之闻也。”⒉通俗化。朱自清《论雅俗共赏》:“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
- 5.
倥偬释义:匆忙紧张:戎马倥偬。偬(zǒng)。
- 6.
储偫释义:⒈亦作“储峙”。 亦作“储跱”。储备,特指存储物资以备需用。汉 扬雄《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书·费誓》“峙乃糗粮”孔 传:“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三》:“李傕 曰:‘我邸阁储跱少。’乃不承詔,悉载置其营。”清 顾炎武《劳山图志序》:“秦皇 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偫,四民废业,千里驛骚而后上也。”谭嗣同《报贝元徵书》:“倭 之蓄谋,当在二十年前,储峙钱粟,缮治甲兵,久为外人侧目。”⒉泛指积聚储存知识或人才等。清 钱谦益《兵部
- 7.
劝赏释义:⒈乐于行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杜预 注:“乐行赏而惮用刑。”《吴子·料敌》:“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刑,此坚陈之士,可以持久。”⒉奖赏。《尉缭子·兵教上》:“凡明刑罚,正劝赏,必在乎兵教之法。”唐 韩愈《上宰相书》:“此所谓劝赏不必徧加乎天下,而天下从焉者也。”宋 岳飞《奏辞建节第四札子》:“方今戎马侵扰,而误恩若加於人,深虑名器不重,劝赏不实,何以厌服公议?”
- 8.
励操释义:励节。《南史·韦叡裴邃传论》:“韦、裴 少年励操,俱以学尚自立,晚节驱驰,各著功於戎马。”
- 9.
匹马丘牛释义:春秋 时 鲁国 交纳田赋,规定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谓之“匹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唐 孔颖达 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
- 10.
千乘释义:⒈兵车千辆。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左传·襄公十八年》:“鲁 人、莒 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於海滨。”清 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⒉战国 时期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韩非子·孤愤》:“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汉 刘向《说苑·至公》:“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矣。”宋 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
- 11.
半生释义:半辈子:前半生。操劳半生。半生戎马。
- 12.
国马释义:⒈国家所饲养的马。 《周礼·考工记·輈人》:“国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郑玄 注:“国马,谓种马、戎马、齐马、道马。”唐 杜甫《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鷄输稻粱。”《新唐书·姜晦传》:“时国马乏,晦 请以詔书市马 六胡州。”⒉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调用的马。《国语·楚语下》:“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韦昭 注:“国马,民马也。”⒊一国中上品之马。《庄子·徐无鬼》:“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成玄英 疏:“合上之相,是谓诸侯之国上品马也。”
- 13.
恇骇释义:惊慌。 《晋书·司马休之传》:“闻亲率戎马,远履西畿,闔境士庶,莫不恇骇。”《周书·齐炀王宪传》:“齐 兵数万,奄出军后,诸军恇骇,竝各退散。”《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四年》:“时宫门皆闭,上宿于左军,中外不知上所在,人情恇骇。”
- 14.
戈马释义:戎马。 指战火。
- 15.
戍人释义:古代守边官兵的通称。《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赵简子 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具戍人。”北齐 颜之推《从周入齐夜度砥柱》诗:“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唐 马戴《别灵武令狐校书》诗:“雁池戎马饮,鵰帐戍人过。”清 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
- 16.
戎辔释义:戎马的缰绳。引申指军务。
- 17.
戎马释义:军马,借指军旅、军务:戎马生涯。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 18.
戎马倥偬释义: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 形容军务繁忙。
- 19.
戎马关山释义:戎马:战马,指从军打仗;关山:指宁夏南部的大小关山,泛指山川和关隘。 在山川和关隘里从军打仗。
- 20.
戎骖释义:戎马。 借指军队。
戎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牧释义:指牧放戎马、田马、驽马的牧场。《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唯钟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朱右曾 校释引 卢文弨 曰:“三牧,当谓戎马、田马、駑马三物之牧也。”
- 2.
丘甲释义: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鲁成公 因 齐 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预 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 鲁 使丘出之,讥重敛。”顾炎武 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鲁 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穀梁传
- 3.
伯图释义:亦作“伯啚”。称霸的雄图。伯,通“霸”。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西凉·李暠》:“建初 十年,暠 以伟世之量,当 吕氏 之末,为羣雄所奉,遂起伯图。”明 高启《吴中逢王才随朝京使赴燕南归》诗:“伯啚已歇 昭王 死,千载无人延国士。”明 张煌言《张书绅与范子瞻论余十馀年来戎马劳苦孤危以诗见赠因次其韵》之二:“相业侯封非我望,伯图王业向谁论。”
- 4.
俗化释义:⒈习俗教化。《汉书·董仲舒传》:“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諭朕。”《南史·儒林传论》:“自 梁 迄 陈,年且数十,虽时经屯詖,郊生戎马,而风流不替,岂俗化之移人乎。”宋 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行之以渐,循之以久,如是而俗化不美、人材不盛、官守不脩、政事不举者,未之闻也。”⒉通俗化。朱自清《论雅俗共赏》:“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
- 5.
倥偬释义:匆忙紧张:戎马倥偬。偬(zǒng)。
- 6.
储偫释义:⒈亦作“储峙”。 亦作“储跱”。储备,特指存储物资以备需用。汉 扬雄《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书·费誓》“峙乃糗粮”孔 传:“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三》:“李傕 曰:‘我邸阁储跱少。’乃不承詔,悉载置其营。”清 顾炎武《劳山图志序》:“秦皇 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偫,四民废业,千里驛骚而后上也。”谭嗣同《报贝元徵书》:“倭 之蓄谋,当在二十年前,储峙钱粟,缮治甲兵,久为外人侧目。”⒉泛指积聚储存知识或人才等。清 钱谦益《兵部
- 7.
劝赏释义:⒈乐于行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杜预 注:“乐行赏而惮用刑。”《吴子·料敌》:“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刑,此坚陈之士,可以持久。”⒉奖赏。《尉缭子·兵教上》:“凡明刑罚,正劝赏,必在乎兵教之法。”唐 韩愈《上宰相书》:“此所谓劝赏不必徧加乎天下,而天下从焉者也。”宋 岳飞《奏辞建节第四札子》:“方今戎马侵扰,而误恩若加於人,深虑名器不重,劝赏不实,何以厌服公议?”
- 8.
励操释义:励节。《南史·韦叡裴邃传论》:“韦、裴 少年励操,俱以学尚自立,晚节驱驰,各著功於戎马。”
- 9.
匹马丘牛释义:春秋 时 鲁国 交纳田赋,规定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谓之“匹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唐 孔颖达 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
- 10.
千乘释义:⒈兵车千辆。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左传·襄公十八年》:“鲁 人、莒 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於海滨。”清 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⒉战国 时期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韩非子·孤愤》:“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汉 刘向《说苑·至公》:“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矣。”宋 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
- 11.
半生释义:半辈子:前半生。操劳半生。半生戎马。
- 12.
国马释义:⒈国家所饲养的马。 《周礼·考工记·輈人》:“国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郑玄 注:“国马,谓种马、戎马、齐马、道马。”唐 杜甫《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鷄输稻粱。”《新唐书·姜晦传》:“时国马乏,晦 请以詔书市马 六胡州。”⒉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调用的马。《国语·楚语下》:“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韦昭 注:“国马,民马也。”⒊一国中上品之马。《庄子·徐无鬼》:“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成玄英 疏:“合上之相,是谓诸侯之国上品马也。”
- 13.
恇骇释义:惊慌。 《晋书·司马休之传》:“闻亲率戎马,远履西畿,闔境士庶,莫不恇骇。”《周书·齐炀王宪传》:“齐 兵数万,奄出军后,诸军恇骇,竝各退散。”《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四年》:“时宫门皆闭,上宿于左军,中外不知上所在,人情恇骇。”
- 14.
戈马释义:戎马。 指战火。
- 15.
戍人释义:古代守边官兵的通称。《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赵简子 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具戍人。”北齐 颜之推《从周入齐夜度砥柱》诗:“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唐 马戴《别灵武令狐校书》诗:“雁池戎马饮,鵰帐戍人过。”清 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
- 16.
戎辔释义:戎马的缰绳。引申指军务。
- 17.
戎马释义:军马,借指军旅、军务:戎马生涯。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 18.
戎马倥偬释义: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 形容军务繁忙。
- 19.
戎马关山释义:戎马:战马,指从军打仗;关山:指宁夏南部的大小关山,泛指山川和关隘。 在山川和关隘里从军打仗。
- 20.
戎骖释义:戎马。 借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