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祖 [liè zǔ]
1. 指建立功业的祖先。古多称开基创业的帝王。
3. 用于对远祖的美称。
烈祖 引证解释
⒈ 指建立功业的祖先。古多称开基创业的帝王。
引《书·伊训》:“伊尹 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
孔 传:“汤,有功烈之祖,故称焉。”
《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歌,乐既和奏。丞衎烈祖,以洽百礼。”
《新唐书·叛臣传上·李怀光》:“考先王之道,烈祖之训,皆以刑佐德,俾人嚮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此二人者非不欲创业垂统,为一朝烈祖,施后世而传无穷也。”
⒉ 用于对远祖的美称。
引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余烈祖于 西晋,始流播於 东川。”
国语词典
烈祖 [liè zǔ]
⒈ 对有功业祖先的敬称。金文也作「剌祖」。
引《书经·伊训》:「伊尹乃明言烈祖之圣德。」
⒉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
引根据〈诗序〉:「烈袓,祀中宗也。」
朱传:「此亦祀成汤之乐。」
首章二句为:「嗟嗟烈袓!有秩斯祜。」
烈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祖释义:⒈指三位祖先。《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告皇祖 文王、烈祖 康叔、文祖 襄公 ……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杨伯峻 注:“三祖,皇祖、烈祖、文祖。”《文选·潘岳<关中>诗》:“三祖在天,圣皇绍祚。”李善 注引 臧荣绪《晋书》:“宣帝 追号曰 高祖,文帝 号曰 太祖,武帝 号曰 世祖。”《金史·礼志一》:“至 唐高宗 始以 高祖 太宗 崇配。垂拱 初,又加以 高宗,遂有三祖同配之礼。”⒉指 三国 魏 武帝 曹操、文帝 曹丕、明帝 曹叡。《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有司奏:武皇帝 拨乱反正,为 魏太祖
- 2.
下国释义:⒈天下;下界。《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穡。”《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⒉诸侯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国。”《逸周书·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国作陈周,维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孔晁 注:“下国,谓诸侯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初 恭王 始都下国,好治宫室。”李善 注:“以天子为上国,故诸侯为下国。”唐 齐己《村居寄怀》诗:“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⒊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汉 袮衡《鹦鹉赋》
- 3.
丕基释义:巨大的基业。唐 张绍《冲佑观》诗:“赫赫烈祖,再造丕基。”《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朕虔承顾命,获嗣丕基,常惧颠危,不克负荷。”太平天囯 洪秀全《誓师檄文》:“佇见澄清区宇,復千百年 中夏 丕基。”
- 4.
丰乐释义:岁丰熟,民安乐。亦谓富饶安乐。《诗·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汉 郑玄 笺:“喻 周 邦之民独丰乐者,被其君德教。”晋 法显《佛国记》:“在道一月五日,得到 于闐,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宋 陆游《南唐书·烈祖本纪》:“江 淮 间连年丰乐,兵食盈溢。”王闿运《江陵书院记》:“及天地丰乐,物力饶衍,诸生从容讽议,以谋策海外。”
- 5.
仁寿节释义:五代 时 南唐 节日。南唐 李昪 生于十二月二日。昇元 元年(公元937年)即帝位后,即以十二月二日为仁寿节。宋 陆游《南唐书·烈祖记》:“昇元 元年冬十月,吴帝 禪位乎我。甲申即皇帝位,改 吴 天祚 二年为 昇元 元年,国号 齐。以十二月二日为 仁寿节。”
- 6.
卞急释义:急躁。《左传·定公三年》:“庄公 卞急而好洁。”杜预 注:“卞,躁疾也。”唐 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令(溧阳 令)季操 卞急,不佳 东野(孟郊)之为。”《新五代史·周世宗家人传·皇后符氏》:“世宗 卞急多暴怒,而后尝追悔。”《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烈祖 末年卞急,近臣多罹谴罚。”清 李渔《闲情偶寄·器玩》:“予性卞急,往往呼童不至,即自任其劳。”
- 7.
压良爲贱释义:谓掠买平民子女为奴婢。《唐律疏议·户婚·放部曲奴婢还压》:“诸放部曲为良,已给放书而压为贱者,徒二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自 烈祖 相 吴,禁压良为贱,令买奴婢者通官作券。”胡三省 注:“买良人子女为奴婢,谓之压良为贱,律之所禁也。”
- 8.
澄心堂释义:南唐 烈祖 李昪 所居室名。
- 9.
理平释义:犹治平,升平。唐 白居易《批百僚贺御撰屏风表》:“朕烈祖 太宗,以古为镜,用辅明圣,实臻理平。”宋 王禹偁《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今幸功名以继祖禰,年享寿考,运逢理平。”清 冯桂芬《万母徐太恭人六十寿序》:“世当理平无事之秋。”
- 10.
百礼释义:各种礼仪。《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汉 班固《东都赋》:“万乐备,百礼暨。”《隋书·音乐志中》:“洽斯百礼,福以千年。”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
- 11.
穣穣释义:⒈丰熟貌。《诗·商颂·烈祖》:“自天降康,丰年穰穰。”《史记·滑稽列传》:“五穀蕃熟,穰穰满家。”⒉众多。《诗·周颂·执竞》:“降福穰穰,降福简简。”毛 传:“穰穰,众也。”一本作“禳禳”。汉 扬雄《甘泉赋》:“儐暗蔼兮降清坛,瑞穰穰兮委如山。”唐 韩愈《刘生诗》:“天星迴环数纔周,文学穰穰囷仓稠。”王闿运《<湘潭县志>序》:“银钞穰穰。”⒊纷乱貌。穰,通“攘”。唐 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之二:“颸颸杨柳风,穰穰樱桃雨。”宋 洪迈《夷坚甲志·舒民杀四虎》:“行至 舒州 境,见村民穰穰,十百相聚,因弛
- 12.
竟界释义:边缘;边界。 竟,通“境”。《诗·商颂·烈祖》“申锡无疆”汉 郑玄 笺:“天又重赐之以无竟界之期。”《公羊传·昭公元年》“与 莒 为竟也”汉 何休 注:“与 莒 是正竟界,若言城中丘。”
- 13.
诞受释义:接受。 诞,语助词。《书·微子之命》:“皇天眷佑,诞受厥命。”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惟皇天祐命烈祖,诞受方国。”明 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我 太祖 高皇帝 受天明命,诞受多方。”
- 14.
迭迁释义:犹迭毁。《晋书·礼志上》:“至 景初 元年六月,羣公有司始更奏定七庙之制……於 太祖 庙北为二祧,其左为 文帝 庙,号曰 高祖 昭祧,其右拟 明帝,号曰 烈祖 穆祧。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餘四庙,亲尽迭迁,一如 周 后稷、文、武 庙祧之礼。”
- 15.
遗统释义:犹遗绪。 《汉书·王莽传下》:“莽 恶之,下书曰:‘……予以神明圣祖 黄 虞 遗统受命,至于 地皇 四年为十五年。’”《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昭烈 之於 汉,虽云 中山靖王 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 宋高祖 称 楚元王 后,南唐烈祖 称 吴王 恪 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 光武 及 晋元帝 为比,使得绍 汉 氏之遗统也。”元 修端《辨辽宋金正统》:“昭烈 之在 蜀,不能绍 汉 氏之遗统明矣。”明 陶宗仪《辍耕录·正统辩》:“金 泰和 之议,以 靖康 为游魂餘魄,比之 昭烈 在 蜀,
- 16.
震耀释义:⒈亦作“震曜”。亦作“震燿”。雷声震动,电光闪耀。极言其威猛之状。《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杜预 注:“雷震电曜,天之威也。圣人作刑狱,以象类之。”《汉书·叙传下》:“靁电皆至,天威震耀,五刑之作,是则是效。”《后汉书·应劭传》:“夫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燿杀戮也。”⒉震动,显耀。《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及 烈祖明皇帝 躬征 吴 蜀,皆所以奋扬赫斯,震耀威武也。”唐 白居易《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由是正气直声,震耀朝右。”清 曾国藩《湘乡县宾
- 17.
鬷假释义:⒈谓祭祀时精诚上达于神。 鬷,通“奏”;假,通“格”,至,致。⒉引申为祭祀。⒊语出《诗·商颂·烈祖》“鬷假无言”,毛传:“鬷,緫;假,大也。緫大无言,无争也。”孔颖达疏:“莫不揔集大众而能寂然无言语。”后以“鬷假”指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