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伏 马伏的意思

马伏

简体马伏
繁体馬伏
拼音mǎ fú
注音ㄇㄚˇ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基本含义

指原本傲视群众、威风凛凛的人或事物,突然间卑躬屈膝,顺从低下。

马伏的意思

马伏 [mǎ fú]

1. 犹马爬。

马伏 引证解释

⒈ 犹马爬。

《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良久,又令他马伏在下,直舒双足, 西门庆 披着红綾被骑在他身上。”


马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枥释义:⒈亦作“伏歷”。 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唐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⒉喻指养育。清 纳兰性德《拟古》诗之二六:“但受伏櫪恩,何以异駑駘!”⒊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汉书·梅福传》:“虽有 景公 之位,伏歷千駟,臣不贪也。”⒋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六:“不谓乘轩意,伏櫪还至今。”明 杨珽《龙膏记·
    • 2.
      伏辕释义:⒈伏在车辕上。指拉车。唐 窦庠《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诗:“荆山 璞在终应识,楚国 人知不是狂。莫恨伏辕身未老,会将筋力事 王良。”姚雪垠《言志篇》:“老马伏辕征路远,晓窗愁杀白头翁。”⒉指拉车的马。比喻常人。宋 梅尧臣《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之一:“吾祖入 吴 市,应龙非伏辕。”
    • 3.
      何劳释义:⒈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清 李渔《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⒉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 4.
      嘲唅释义:吟咏品味。唅,同“含”。清 黄景仁《除夕述怀》诗:“昔年壮意气,万象供嘲唅。如今病马伏,不任驱驂驔。”
    • 5.
      投闲释义:⒈亦作“投閒”。 谓置身于清闲境地。宋 陆游《入秋游山赋诗》之三:“屡奏乞骸骨,宽恩许投闲。”明 查士标《雪后同方宝臣张谐石游北固》诗:“僻性从来厌市闤,投閒山寺岁将残。”清 钮琇《觚賸·刘将军》:“某投閒何足惜,独羣马伏櫪思战塲,为可惜耳。”⒉亦作“投间”。乘隙;伺机。《东观汉记·桓荣传》:“初 荣 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 桓元卿 俱捃拾,投閒輒诵诗。”《后汉书·延笃传》:“百家众氏,投閒而作。”李贤 注:“言诵经典之餘,投射閒隙而翫百氏也。”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五:“文庄 叶公 巡抚 两广 时,素与
    • 6.
      狐首丘释义:同“狐死首丘”。宋 陆游《记悔》诗:“生为马伏櫪,死为狐首丘。”
    • 7.
      边郡释义:靠近边境的郡邑。泛指边境地区。《汉书·丙吉传》:“﹝ 丙吉 ﹞尝出,适见驛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南朝 梁 江淹《别赋》:“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三:“惟 元帝 永光 三年,岁比不登,京师穀石二百餘,边郡四百。”清 顾炎武《秀州》诗:“将从 马伏波,田牧边郡北。”

马伏(ma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马伏是什么意思 马伏读音 怎么读 马伏,拼音是mǎ fú,马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马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