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英儒 英儒的意思
yīng

英儒

简体英儒
繁体
拼音yīng rú
注音ㄧㄥ ㄖ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ng,(1) 花。【组词】:落英缤纷。(2) 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组词】:英俊。群英荟萃。英才。英雄。英烈。(3) 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组词】:精英。英华。含英咀华。(4) 用羽毛做的矛饰。【例句】:二矛重(chǒng )英。(5) 同“瑛”,似玉的美石。(6) 指“英国”。【组词】:英文。(7) 姓。

rú,(1) 指读书人。【组词】: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组词】: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3) 同“懦”,懦弱。

基本含义

指聪明才智出众的人,也指学识渊博的人。

英儒的意思

英儒 [yīng rú]

1. 犹硕儒。学识渊博的儒士。

英儒 引证解释

⒈ 犹硕儒。学识渊博的儒士。

晋 郭璞 《<尔雅>序》:“《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 汉 氏……英儒赡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训。”
《南齐书·乐志》:“宜集英儒,删纂雅乐。”
《增修诗话总龟》卷二四引 宋 潘若同 《郡阁雅言》:“张祐 素藉诗名,凡知己者皆当世英儒。”


国语词典

英儒 [yīng rú]

⒈ 俊秀奇伟的学者。

晋·郭璞〈尔雅序〉:「英儒赡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训。」


英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释义:俗语。谓现钱买卖,不赊欠。《水浒传》第二一回:“我这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快把来两相交割!”李英儒《还我河山》第三六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先把代替的女人交出来!”
    • 2.
      延选释义:引荐。《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本欲使诸公延选英儒,乃更猥滥如是!”
    • 3.
      时景释义:⒈指春景。唐 刘商《送王永》诗之二:“绵衣似热裌衣寒,时景虽和春已阑。”宋 苏轼《无题》诗:“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⒉时势;局势。唐 武元衡《酬李十一尚书》:“时景屡迁易,兹言期退休。”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现在时景不佳,最好别去。”⒊季节;时令。《西游记》第七六回:“这猴儿不按时景:清明还未到,他却那里放风筝也!”
    • 4.
      杂合面释义:用杂粮制成的面粉。鲁迅《集外集拾遗·<争自由的波浪>小引》:“平民总未必会舍命改革以后,倒给上等人安排鱼翅席,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上等人从来就没有给他们安排过杂合面。”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二章:“近几个月配给的杂合面,根本就说不上是粮食啦。那是 东北 仓库屯积了几年的,因为发了霉,才运到 华北 来。”杨朔《乱人坑》:“这种杂合面蒸成窝窝头,硬得像石头,摔到山沟里也不碎。”
    • 5.
      贴写释义:抄录文书的人员。《清会典事例·吏部九·验封清吏司》:“凡京吏之别三,一曰供事,二曰儒士,三曰经承;外吏之别四,一曰书吏,二曰承差,三曰典吏,四曰攒典;皆选於民而充之,役五年而更焉。非经制者曰贴写,曰帮差,其滥者禁之。”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五:“邢双林 生活没着落,又怕挑壮丁,便主动混到伪治安军里,当了一名贴写。”

英儒(yingr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英儒是什么意思 英儒读音 怎么读 英儒,拼音是yīng rú,英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英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