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补短 补短的意思
duǎn

补短

简体补短
繁体補短
拼音bǔ duǎn
注音ㄅㄨˇ ㄉㄨ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ǔ,(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组词】:缝补。补葺。亡羊补牢。(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组词】: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3) 益处。【组词】: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duǎn,(1) 长度小,与“长(cháng )”相对。【组词】:短期。短暂。短促。短途。短命。短讯。短浅。短兵相接。短小精悍。(2) 缺少,欠。【组词】:短少。短缺。(3) 缺点。【组词】:短处。护短。取长补短。

基本含义

指在短时间内尽量弥补不足或缺失的事物。

补短的意思

补短 [bǔ duǎn]

1. 补不足。

3. 补救缺失。

补短 引证解释

⒈ 补不足。

《孟子·滕文公上》:“今 滕 絶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⒉ 补救缺失。

《史记·乐书序》:“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国语词典

补短 [bǔ duǎn]

⒈ 填补较短的一方。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⒉ 补救缺失。

《史记·卷二四·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补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以资切磋释义:借以帮助共同研究。 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叫切磋。《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匪,亦作斐,有文采的样子。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器;磨:指加工石头。后用切磋琢磨比喻学习和研讨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 2.
      以长续短释义:用长的去接续短的,即取长补短。
    • 3.
      优势互补释义:取长补短的意思。
    • 4.
      切磋释义: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取长补短。
    • 5.
      厘剔释义:⒈清理剔除;革除。 《明史·黄镐传》:“镐 有才识,敏吏事,理盐政,多所釐剔,时论称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要是将一省的弊竇都釐剔乾净,他又从那里调剂私人呢?”⒉指甄别、辨别。清 林则徐《会札南澳镇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查中路本係外夷通市处所,乃夷船来往所必经,良贾奸商难以分辨,是以办理之法,不得不加意釐剔。”⒊整理修订。清 程伟元《<红楼梦>序》:“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復为鐫板,以公同好。”
    • 6.
      截长补短释义:也说绝长补短。 截取多余的部分来弥补不足的部分。泛指用长处补短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将为善国。” 截:切断。
    • 7.
      折长补短释义:截取长的,补充短的。 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8.
      断长续短释义:续:接、补。 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 9.
      断长补短释义: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 10.
      杂捐释义:正税以外的各种摊派。 清 马建忠《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然后可截长补短,一律减至值百抽十,外加各色杂捐,似可当釐金之入。”郭沫若《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三章第四节:“豁免捐税布告中规定:……免征本年和历年积欠的田赋,免缴除供地方所用以外的杂捐。”
    • 11.
      比较教育释义:研究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讨教育的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条件进行取长补短,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 12.
      短处释义:缺点;弱点:大家各有长处,各有短处,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13.
      绝长继短释义: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14.
      绝长续短释义: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15.
      绝长补短释义: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补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以资切磋释义:借以帮助共同研究。 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叫切磋。《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匪,亦作斐,有文采的样子。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器;磨:指加工石头。后用切磋琢磨比喻学习和研讨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 2.
      以长续短释义:用长的去接续短的,即取长补短。
    • 3.
      优势互补释义:取长补短的意思。
    • 4.
      切磋释义: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取长补短。
    • 5.
      厘剔释义:⒈清理剔除;革除。 《明史·黄镐传》:“镐 有才识,敏吏事,理盐政,多所釐剔,时论称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要是将一省的弊竇都釐剔乾净,他又从那里调剂私人呢?”⒉指甄别、辨别。清 林则徐《会札南澳镇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查中路本係外夷通市处所,乃夷船来往所必经,良贾奸商难以分辨,是以办理之法,不得不加意釐剔。”⒊整理修订。清 程伟元《<红楼梦>序》:“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復为鐫板,以公同好。”
    • 6.
      截长补短释义:也说绝长补短。 截取多余的部分来弥补不足的部分。泛指用长处补短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将为善国。” 截:切断。
    • 7.
      折长补短释义:截取长的,补充短的。 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8.
      断长续短释义:续:接、补。 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 9.
      断长补短释义: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 10.
      杂捐释义:正税以外的各种摊派。 清 马建忠《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然后可截长补短,一律减至值百抽十,外加各色杂捐,似可当釐金之入。”郭沫若《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三章第四节:“豁免捐税布告中规定:……免征本年和历年积欠的田赋,免缴除供地方所用以外的杂捐。”
    • 11.
      比较教育释义:研究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讨教育的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条件进行取长补短,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 12.
      短处释义:缺点;弱点:大家各有长处,各有短处,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13.
      绝长继短释义: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14.
      绝长续短释义: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15.
      绝长补短释义: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补短造句

1.在困难中,赤诚相见,以沫相濡;在事业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2.尺短寸长,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因此,需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教师之间,应互相截长补短,共同提高。

4.同学们要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在学术讨论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6.你们俩优点不同,所以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7.我和哥哥在一起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8.每到开学的时候,我都要掂量一下前一个学期学习的情况,从而进行调整,进行取长补短

9.各地方剧种必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0.不盲从是取长补短,择善而从。

11.外地的学生和本地学生要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

12.尺短寸长,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因此,需要互相学习,采长补短

13.三年来买卖有盈有亏,截长补短,多少还有些利润。

1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15.我们要善于绝长补短,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16.每到开学的時候,我都要掂量一下前一个学期学习的情況,从而进行调整,进行取长补短

17.要敢于面对失败,再下一次做事情才能取长补短,取得成功。

18.绝长补短,才能均衡发展。

19.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学会以长补短

20.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补短(bud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补短是什么意思 补短读音 怎么读 补短,拼音是bǔ duǎn,补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补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