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捻子 捻子的意思
niǎnzi

捻子

简体捻子
繁体
拼音niǎn zi
注音ㄋㄧㄢˇ ㄗ˙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iǎn niē,(1) 用手指搓转(zhuàn )。【组词】:捻麻绳。(2) 搓成的条状物。【组词】:灯捻儿。 ◎ 古同“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基本含义

指用手指的动作来表示轻微的不满或不耐烦。

捻子的意思

捻子 [niǎn zi]

1. 用来点灯、点烟斗、点火的小纸、棉捻。

纸捻子。

[ spill; ]

2. 经捻或纺在一起的一束纤维,常用棉纱做,利用毛细作用吸油燃烧。

[ wick; ]

捻子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中叶后,在 安徽、江苏 北部和 山东、河南 等边境的农民反压迫武装。

《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庄大老爷 説:‘当过捻子的人,你知道他是甚么出身?’”
《<捻军故事集>前言》:“这些故事满腔激情地描绘了捻军英雄斗争的业绩和胜利,歌唱了他们的正义和力量。”
凌力 《星星草》第四章二:“说 僧王,道 僧王,僧王 是个纸糊将,遇到捻子吓破胆,遇到 遵王 狗命丧!”

⒉ 用纸、纱等做成的条形或带状物。多作点燃或引火用。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五章:“拿几根纸捻子来,我要吃烟!”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你们不缴枪,我们就困你个油尽捻子干。”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四:“这时, 房栓 已经把捻儿点着了。”

⒊ 撚子: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

沈从文 《生》:“老头子把那捐条搓成一根捻子,插在耳朵边。”


国语词典

捻子 [niǎn zi]

⒈ 搓紧成条的绳状物。

如:「药捻子」、「纸捻子」。

⒉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活动于北方的捻匪。参见「捻匪」条。


捻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信子释义:⒈指装在器物中心的芯子。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⒉方言。以砒霜制作的杀鼠药。亦泛称毒杀动物或人的药品。参见“信石”。
    • 2.
      倒捻子释义:常绿小乔木,可用以染色。 亦写作“倒捻子”。
    • 3.
      响捻子释义:清 代农民军“捻子”首领的称谓。
    • 4.
      响老释义:是清代农民军“捻子”首领的称谓。
    • 5.
      捻儿释义:见“捻子”。
    • 6.
      捻子释义: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药捻子。 纸捻子。
    • 7.
      撚子释义: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 沉从文《生》:“老头子把那捐条搓成一根捻子,插在耳朵边。”
    • 8.
      汙吏释义:亦作“污吏”。 亦作“汚吏”。贪污受贿的官吏。《孟子·滕文公上》:“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赵岐 注:“污吏,贪吏也。”《商君书·慎法》:“此其势正使污吏有资,而成其姦险。”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汚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凌力《星星草》第二三章:“捻子把大狱烧了,把欠租的,抗捐抗粮的,杀贪官污吏的,全都放了。”
    • 9.
      火流星释义:⒈天文学名词。 质量相当大的流星体。下坠时拖着一条长长的光带,使空气震动,发出大小不同的声响。落在地上,即成陨石。⒉一种杂技。用一条绳子两端各系一个火捻子,手握绳子中间,急速旋动打转,望之如流星,故名。
    • 10.
      灯捻释义:用棉花等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放在油灯里,露出头儿,点燃照明。 也叫灯捻子。
    • 11.
      眉子释义:⒈安徽省歙县眉子坑所产的砚石。 ⒉旧时点火用的捻子。
    • 12.
      绵纸释义:用树木的韧皮纤维制的纸,色白,柔软而有韧性,纤维细长如绵,所以叫绵纸。 多用作皮衣衬垫、鞭炮捻子等。
    • 13.
      脂油点灯释义:步行的隐语。古人点油灯用布条作捻子。布捻是步辇的谐声,步辇即步行。
    • 14.
      芯子释义:⒈装在器物中心的捻子一类的东西,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 ⒉蛇的舌头。
    • 15.
      药捻儿释义:⒈用来点燃火药、爆竹的引线。 ⒉带药的纸捻或纱布条,外科治疗时用来放入伤口或疮口内。也叫药捻子。
    • 16.
      趟主释义:清 农民起义军捻军各大旗的首领,其地位在总旗旗主之下。大旗是组成捻军的独立单位,因能独立活动,出发一次,称为一趟,故名。《安徽捻军传说故事·金豆子》:“咸丰 初年,捻子在 安徽、河南、山东、湖北,真是多的没法说,光数大小趟主,也够你数几个月的。”凌力《星星草》第二章:“弟兄们最近按天朝军制重新编了队,对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司马之称一时叫不惯,还可以同时并称旗主、趟主、大捻目、小捻目。”
    • 17.
      轱轮释义:车轮子。《捻军歌谣·青铜钱轱轮圆》:“青铜钱,軲轮圆,穷人都跟捻子玩。”《秧歌剧选·沃老大娘瞅“孩儿”》:“民主联军的战士啥也不怕,用机枪先把它轱轮打坏。”
    • 18.
      避兵释义:⒈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汉 焦赣《易林·无妄之谦》:“东行避兵,南去不祥。”唐 唐彦谦《毘陵道中》诗:“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明 冯梦龙《风流梦·杜宝移镇》:“因报马连催,虏信紧急,打发家眷往 临安 避兵。”丰子恺《辞缘缘堂》:“将避兵 桐庐,留别 杭州 诸友。”⒉谓避开敌军。《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凌力《星星草》第十五章:“人皆说捻子善避兵,又怕打不着;我要说: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⒊谓避免兵器所伤。唐 马总《意林》卷四:“肉芝是万岁蟾蜍,头上有丹书八
    • 19.
      都念子释义:亦作“都捻子”。果名。即倒捻子。
    • 20.
      钉封文书释义:旧时一种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书。 它用钉子先在文书上扎眼,而后用纸捻子穿上,以示文书的机密和紧要。一般用于寄递处决囚犯的公文。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款犯》:“上司拿访,必係钉封。凡钉封文书,不可当堂轻拆,须携入内衙密看。”《官场现形记》第九回:“这是我的‘钉封文书’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凡是钉封文书,总是斩决要犯的居多,拆开来一看,内中却是 云南 的一个案件。”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遇有钉封,即係机密。”

捻子(nian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捻子是什么意思 捻子读音 怎么读 捻子,拼音是niǎn zi,捻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捻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