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刑释义:古代星相家将十二支与五行四方相配,据其生克之理以推凶吉。子卯为一刑,寅巳申为二刑,丑戌未为三刑。凡逢三刑之地则凶。见《协纪辨方书·义例》。《新唐书·吕才传》:“长平 坑降卒,非俱犯三刑;南阳 多近亲,非俱当六合。”《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三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子刑卯,卯刑子。”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禄命之説,相传始於 唐 李虚中,然三刑六合,贞观 初已闢其説,似非起於 李 也。”
- 2.
不将释义:⒈不送。《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成玄英 疏:“将,送也。”⒉犹不长。唐 元结《吕公表》:“呜呼!使公年寿之不将也,天其未厌兵革,不爱苍生歟?”按,《楚辞·严忌<哀时命>》:“白日晼晚其将入兮,哀余寿之弗将。”王逸 注:“将犹长也。”⒊阴阳家语。指宜于婚嫁的吉日。阴阳家谓:“阳将伤夫,阴将伤妇;阴阳俱将,夫妇俱伤;阴阳不将,夫妇荣昌。”见《协纪辨方书·义例·阴阳不将》。《儒林外史》第十回:“陈和甫 选在十二月初八日不将大吉,送过吉期去。”
- 3.
史例释义:⒈史书的体例。《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唐 孔颖达 疏:“丘明 采合旧语以发明史例。”唐 刘知几《史通·序例》:“邓 孙 已下,遂躡其踪,史例中兴,於斯为盛。”《明通鉴·义例》:“年经月纬,此史例之大纲。”⒉历史的事例。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先引对方的党义,次引外国的法律,终引东西史例,以见凡压迫自由者,往往臻于灭亡:是一番替对方设想的警告。”
- 4.
君氏释义:对诸侯侧室的尊敬。《左传·隐公三年》:“夏,君氏 卒。声子 也。”杨伯峻 注:“国君曰君,君夫人曰小君,‘君氏’者,犹言‘小君氏’,‘氏’亦犹‘母氏’‘舅氏’之义例。”按,声子 是 鲁隐公 之母,鲁惠公 的侧室。
- 5.
大耗释义:⒈星命迷信之说,谓岁中虚耗之神为大耗。 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大耗》。⒉指耗日。
- 6.
天喜释义: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日支和月建相合,如正月逢戌日,二月逢亥日,是为吉日,谓之天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
- 7.
奏书释义:⒈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⒉泛指奏章。宋 王安石《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学 金陵 最少年,奏书曾用牘三千。”⒊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唐 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书於陛下。”⒋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
- 8.
官治释义:⒈官府的政务。 《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法)治官府……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孙诒让 正义:“此八法皆云邦治,唯官联、官常云官治者,亦变文无义例,故《小宰》六联亦云合邦治。”《韩非子·解老》:“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⒉官署;衙门。明 何景明《确山县修城记》:“正德 七年,北寇之南,吏民睨城曰:‘此曷足以捍而守之耶?’廼相与弃其城,走匿山上。寇廼入,燔烧官治及民舍。”⒊器官的功能。严复《原强》:“且一羣之成,其体用功能,无异生物之一体,小大虽异
- 9.
小耗释义:丛辰名。 古星命家谓为岁中虚耗之神,所理之方,不宜运动出入,兴贩经营,犯之者有遗亡虚惊之事。《协纪辨方书·义例·小耗》:“小耗者,岁中虚耗之神也……常居岁前五辰。”又引 曹震圭 曰:“小耗者,小损也,乃太岁气絶之辰,故曰小耗。假令寅年,寅旺,卯衰,辰病,巳死,午墓,未絶也。”小耗常居大耗后一辰,未至于大耗,故曰小耗。
- 10.
岁德释义:⒈谓土地一年四季滋生万物的功德。 《管子·四时》:“春嬴育,夏养长,秋聚收,冬闭藏,大寒乃极,国家乃昌,四方乃服,此谓岁德。”尹知章 注:“言土能成岁之德也。”⒉岁中德神。汉 袁康《越绝书·计倪内经》:“太阴在阳,岁德在阴,岁美在是,圣人动而应之制。”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岁德》:“曾门经 曰:‘岁德者,岁中德神也。’”
- 11.
岁破释义:一种迷信禁忌的名称。指太岁所冲的方位。如太岁星运行到子位,子位叫直符,同子位相对的午位即叫岁破。迷信认为,在太岁所冲的方位或向太岁所冲的方位搬迁是不吉利的。汉 王充《论衡·辨祟》:“宅盛即留,衰则避之,及岁破直符,輒举家移。”汉 王充《论衡·难岁》:“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岁破》:“《广圣历》曰:‘岁破者,太岁所衡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明时总要》:‘岁破者,子年在午,顺行十二辰是也。’”
- 12.
异义释义:⒈不同的含义;意思不同。《墨子·尚同上》:“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下同字异义例》:“古书亦有上下文同字而异义者。”⒉不同的观点;新的见解。《后汉书·章帝纪》:“其令羣儒选高才生,受学《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晋书·王接传》:“﹝ 接 ﹞备览众书,多出异义。”⒊指不同的意见,异议。宋 苏轼《次韵答刘泾》:“新音百变口如鶯,异义蜂起弟子争。”一本作“异议”。⒋道理不同。汉 班固《白虎通·三军》:“告天何?示不自专
- 13.
月健天恩释义:旧时迷信谓大吉日。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天恩,星相术士谓上吉日,宜宴乐庆赏等事。洪深《香稻米》第一幕:“腊月二十六、二十七,这倒是‘月健天恩’日,可惜离年底又太近了。今年这个冬,要寻一个可以端茶礼结婚姻的好日,竟是这样难!”参见“月建”。参阅《协纪辨方书·义例三·天恩》及《宜忌·天恩》。
- 14.
楬橥释义:⒈标志,植木以作表记。《周礼·秋官·职金》“楬而璽之”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楬櫫。”《说文·木部》:“楬,楬櫫也。”段玉裁 注:“楬櫫,汉 人语,许 以 汉 人常语为训,故出櫫字於説解。”章炳麟《訄书·正名杂义》:“前世作述,其篇题多无义例,《和氏》《盗跖》,以人名为符号,《马蹄》《駢拇》,以章首为楬櫫。”章炳麟《訄书·丙午与刘光汉书》:“《左氏》初行,学者不得其例,故傅会《公羊》以就其説……诸儒后始专以五十凡例为楬櫫,不復杂引二传。”⒉标明,揭示。陈独秀《敬告青年》:“当
- 15.
正服释义:⒈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 包括朝服、祭服、丧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⒉服正服。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郭沫若《高渐离》第三幕:“秦始皇帝 冕
- 16.
毕力格释义:蒙古人名字中的一个好词,寓意:智慧;在蒙古地区,每个蒙古人的名字词都拥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高娃:美丽、华美的意思。隔日勒:光、光辉的意思。
- 17.
灾煞释义:亦作“灾杀”。亦作“灾煞”。星命术语。三合局中五行的胎神。如子、辰、申年合为水局,则以午火为胎神。因水能克火,故谓凡逢灾煞者,多有灾病疾厄之事。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年之中,则有岁破、死符……灾杀。”参阅 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灾煞》。参见“三合”。
- 18.
盗例释义:《穀梁传·哀公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后以“盗例”指《春秋》书盗的义例。元 刘因《登荆轲山》诗:“《春秋》盗例久不举,紫阳 老笔生风雷。”
- 19.
羣丑释义:⒈众伴侣。《易·渐》:“夫征不復,离羣丑也。”《诗·小雅·吉日》:“升彼大阜,从其羣丑。”郑玄 笺:“丑,众也。田而升大阜,从禽兽之羣众也。”⒉邪恶之众。《后汉书·刘陶传》:“羣丑刑隶,芟刈小民。”《晋书·陶侃传》:“无征不剋,羣丑破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哭》:“城破兵入,扫荡羣丑。”⒊阴阳家认为最凶的方位。《协纪辨方书·义例一》:“《蓬瀛书》曰:‘岁在四孟,太阴与大将军合於四仲,名曰羣丑。’”
- 20.
耦语释义:⒈相对私语。《汉书·高帝纪上》:“父老苦 秦 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秦 法禁民聚语。耦,对也。”按,《史记·高祖本纪》作“偶语”。⒉对偶的语句。姚维锐《古书疑义举例增补·耦语中异字同义例》:“《庄子·山木篇》曰:‘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此耦语也。”章炳麟《文学总略》:“古者,简帛重烦,多取记忆,故或用韵文,或用耦语,为其音节谐适,易於口记,不烦记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