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奏 [jìn zòu]
1. 向皇帝报告。
进奏 引证解释
⒈ 向皇帝报告。
引《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自从司徒归闕后,有我尚书独进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本朝枢密本兵、礼,均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开元 末年,外间进奏文表,都得先经 高力士 阅看,小事便直接处理,大事才告诉 唐玄宗。”
国语词典
进奏 [jìn zòu]
⒈ 臣子向皇帝献议、报告。如:「如有嘉猷嘉谋,必进奏于皇帝。」
进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院释义:⒈唐山南道之精兵。⒉宋官署名,登闻检院、登闻鼓院、官告院、都进奏院、诸军司粮料院、审计院之合称。⒊院,指行院,歌妓集聚之地。⒋犹六宫。
- 2.
卦肆释义:卦铺。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 临安 ﹞又创立官府,扁榜一新。好事者取以为对,曰:‘鈐辖诸道进奏院,详定一司勑令所’……‘费先生 外甥,寇保义 卦肆’,如此凡数十联,不能尽记。”宋 刘克庄《除夕》诗:“更残自算明年事,不就 君平 卦肆占。”
- 3.
官告释义:即告身。 古代官吏的委任状。唐 白居易《与高固诏》:“表朕念功之心,仍赐卿官告,卿宜即赴闕庭。”《旧唐书·宪宗纪下》:“新授 桂管 观察使 房启 降为太僕少卿。启 初拜 桂管,启 吏赂吏部主者,私得官告以授 启。”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本朝枢密本兵、礼,均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显忠 军中有中侍大夫至小使臣官告付身仅二十道,是役也,书填悉尽。”
- 4.
昭告释义:明白地告知。 《左传·成公十三年》:“昭告昊天上帝、秦 三公、楚 三王。”唐 赵璘《因话录》卷一:“﹝ 郭子仪 ﹞谨遣上都进奏院官 傅涛,敢昭告於 贞懿皇后 行宫。”郭小川《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野火却烧起来了!它用红色的火焰昭告世人。”
- 5.
粮料院释义:官署名。 宋 初以武臣为都粮料使,后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诸司粮料院及诸军粮料院之别,分掌官俸及军饷。南渡后,设有分差各处的粮料院。宋 高承《事物纪原·库务职局·粮料院》:“国初承旧制,有粮料院使。《会要》曰:太平兴国 五年正月,分粮料诸司、马、步军为三院。雍熙 四年四月,改用使臣勾当,端拱 二年改以京朝官主之。神宗 元丰 末併马、步军为诸军,与诸司为二院。”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本朝枢密本兵、礼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
- 6.
苏舜钦释义:(1008-1049)北宋诗人。 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景年间进士。做过县令等小官,后任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被诬革职,隐居苏州沧浪亭以终。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重要作家。有《沧浪亭记》等名篇。有《苏学士文集》。
- 7.
衙推释义:⒈官名。唐 时节度、观察、团练诸使的下属官吏。 唐 韩愈 《祭鳄鱼文》:“维年月日, 潮州 刺史 韩愈 ,使军事衙推 秦 济 ,以羊一、猪一投恶谿之潭水,以与鱷鱼食而告之。”《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观察使、副使、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随军要籍,进奏官各一人。”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朱崖迁客》:“ 唐 韦执谊 自宰相贬 崖州 司户,刺史命摄军事衙推。”⒉五代 、 宋 时以称操医卜星相之业的人。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 庄宗 好俳优,宫中暇日,自负蓍囊药篋,令 继岌 破帽相随,
- 8.
进历释义:谓封建时代岁将终时,太史进奏新历。《太平广记》卷一六三引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唐国闰》:“先是司天监 胡秀林 进历,移闰在丙戌年正月,有 向隐君 亦进历,用宣明法,闰乙酉年十二月。”元 柯九思《宫词》之十三:“太史院官新进历,榻前一一赐诸王。”自注:“每岁日南至,太史进来岁历日。”《明史·职官志三》:“通事舍人典东宫朝謁、辞见之礼,承令劳问之事,凡廷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历於太子,则引入而举案。”
- 9.
进奏释义:向皇帝报告。《敦煌变文集·张淮深变文》:“自从司徒归闕后,有我尚书独进奏。”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本朝枢密本兵、礼,均二府;又有学士院、舍人院为两制,下则粮料、审计、进奏、官告、登闻、检鼓,是为六院。”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开元 末年,外间进奏文表,都得先经 高力士 阅看,小事便直接处理,大事才告诉 唐玄宗。”
- 10.
进奏院释义:唐 宋 时官署名。唐 代藩镇在京置邸,称上都留后院。大历 十二年改为上都进奏院,为各州镇官员入京时之寓所,并掌章奏、诏令及各种文书的投递、承转。宋 初沿 唐 制,亦设进奏院,置进奏官;后改由朝官监领。南宋 时隶属门下省,以给事中主管,掌承转诏旨和政府各部门命令、文件,摘录章奏事由,投递各项文书。元 代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大驾初驻蹕 临安,故都及四方士民商贾辐輳,又剏立官府,扁牓一新。好事者取以为对曰:‘鈐辖诸道进奏院,详定一司勑令所。’”《文献通考·职官十四》:“唐 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主
- 11.
进请释义:进奏并请示。
- 12.
门下省释义:亦省称“门下”。官署名。后汉 谓侍中寺。晋 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 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隋 承其制。唐 龙朔 二年改名东台,咸亨 初复旧称,武则天 临朝,改名鸾堂、鸾台。神龙 初复旧称,开元 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宋 因之,元 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宋书·王僧达传》:“僧达 文旨仰扬,詔付门下。侍中 何偃 以其词不逊,启付南臺,又坐免官。”《隋书·百官志上》:“门下省置侍
- 13.
飞钱释义:也叫便换。唐代 私人创设的货币汇兑方式。由于商品经济发展,铜钱缺不敷用,携带不便,来京贸易的商贾将销货款委 托各道进奏院(诸藩镇在京办事处)、诸军府、节度使或富家领取半联票券,合券即可取款。解除了商旅 长途携带钱帛及各地运输税钱入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