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久游释义:⒈见“久游”。⒉亦作“久游”。谓长期相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繚(尉繚)曰:‘……诚使 秦王 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⒊久居外乡。南朝 宋 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曷为久游客,忧念坐自殷。”唐 李白《秋浦歌》之二:“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唐 薛能《天际识归舟》诗:“晴阔忻至见,归迟怪久游。”
- 2.
乘轩释义:乘坐大夫的车子。《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 好鹤,鹤有乘轩者。”杜预 注:“轩,大夫车。”后用以指做官。汉 刘向《说苑·善说》:“前虽有乘轩之赏,未为之动也。”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六:“不谓乘轩意,伏櫪还至今。”宋 苏轼《次韵子由述怀四绝》之三:“两鹤摧頽病不言,年来相继亦乘轩。”郁达夫《寄和荃君原韵》之三:“鬼蜮乘轩公碌碌,杜陵 诗句只牢愁。”
- 3.
仙槎释义: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
- 4.
伏枥释义:⒈亦作“伏歷”。 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唐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⒉喻指养育。清 纳兰性德《拟古》诗之二六:“但受伏櫪恩,何以异駑駘!”⒊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汉书·梅福传》:“虽有 景公 之位,伏歷千駟,臣不贪也。”⒋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六:“不谓乘轩意,伏櫪还至今。”明 杨珽《龙膏记·
- 5.
小劫释义:佛教语。释氏以“劫”(劫波)为假设的记时之号。谓人的寿命从十岁增至八万,复从八万还至十岁,经二十返为一小劫。具体说法尚有不同,合成大劫为时则一。《法华经·化城喻品》:“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隋书·经籍志四》:“末法已后,众生愚钝,无復佛教,而业行转恶,年寿渐短,经数百千载间,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水、大火、大风之灾,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归纯朴,谓之小劫。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唐 李白《游昌禅师山池》诗之一:“一度坐小劫,观空天地间。”清 曹寅《题姚后陶比
- 6.
峭绝释义:⒈陡削耸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城在 川 北源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絶。”《新唐书·南蛮传下·扶南》:“居山穴,四面峭絶,人莫得至。”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石洞方广可三丈,左壁峭絶直出。”⒉形容性格严正。宋 叶适《<东溪先生集>序》:“庆元 元年,还至 南徐州,病甚,腰膂不能据身,脉乍有乍无,神将离形,犹峭絶凛立,谆谆皆仁义语。”
- 7.
征装释义:行装。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辰刻还至 巴黎 使馆,征装甫卸,清釐积件。”
- 8.
恶客释义:⒈庸俗不堪或不受欢迎的客人。 唐 李商隐《杂纂》:“恶客不请自来。”唐 李商隐《杂纂》:“大暑逢恶客。”元 张可久《水仙子·湖上晚归》曲:“佳人微醉脱金釵,恶客佯狂饮绣鞋。”《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汪为霖《厌雨》诗:“竟同恶客驱还至,却共闲愁灭復生。”鲁迅《朝花夕拾·无常》:“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⒉本指不饮酒的人。后转称酗酒者。唐 元结《将船何处去》诗:“有时逢恶客,还家亦少酣。”自注:“非酒徒即为恶客。”宋 苏轼《歧亭》诗之四:“三年已四至,岁岁逢恶客。”明 陈继儒《群碎录》:“元
- 9.
梵本释义:用梵文书写的佛经原本。《法苑珠林》卷三四:“既览旧经,义多紕僻,皆由先度失旨,故不与梵本相应。”宋 马永卿《嬾真子》卷二:“显庆 元年正月,玄奘 法师在 大慈恩寺 翻译西天所得梵本经论。”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 义浄 ﹞以 天后 证 圣 元年夏还至 河 洛。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
- 10.
槎客释义:⒈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后至 蜀,问 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⒉清 海宁 人 吴骞 字“槎客”。吴 有书五万卷,筑 拜经楼 藏之。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校<北梦琐言>跋》:“有《北梦琐言》一帙,缮録工雅,有 红药山房、拜经楼、海寧 杨 氏诸印,卷首有‘宋 本’、‘乙’二印,审是 槎客 所鈐
- 11.
水浒释义:水边。 《诗·大雅·緜》:“率西水滸,至於 岐 下。”毛 传:“滸,水厓也。”唐 王勃《九成宫颂》序:“获 秦 餘於故兆,地拟 林光;访 周 旧於遗风,山连水滸。”宋 杨万里《浯溪赋》:“乃蹟故步,还至水滸。”明 何景明《津市打鱼歌》:“野人无船住水滸,织竹为梁数如罟。”
- 12.
沈祠释义:古时祭水神之礼仪。因祭时须沉牲畜、珪璧等,故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还至 瓠子,自临塞决 河,留二日,沉祠而去。”《后汉书·祭祀志上》“三月,上幸 鲁”李贤 注引《汉祀令》:“天子行有所之,出 河,沉用白马、珪璧各一,衣以繒緹五尺。祠用脯二束,酒六升,盐一升。涉 渭、灞、涇、雒 佗名水如此者,沉珪璧各一。律:在所给祠具,及行,沉祠佗川水。”《宋史·礼志五》:“太平兴国 八年,河 决 滑州,遣枢密直学士 张齐贤 诣 白马津,以一太牢沉祠加璧。自是,凡 河 决溢、修塞皆致祭。”
- 13.
空城释义:荒凉的城市。《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归空城兮狗不吠,鷄不鸣。”南朝 宋 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唐 李嘉祐《送从弟归河朔》诗:“空城流水在,荒泽旧村稀。”宋 姜夔《扬州慢》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14.
简阅释义:⒈考察;察看。 汉 桓宽《盐铁论·刺复》:“计数不离於前,万事简閲於心。”《宋书·五行志四》:“去年采择良家子女,露面入殿,帝亲简閲,务在姿色,不访德行。”《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皋 至 洪州,悉集将佐,简閲其才,得牙将 伊慎、王鍔 等,擢为大将。”⒉谓检阅军队。《南史·韦粲传》:“还至 庐陵,闻 侯景 作逆,便简閲部下,倍道赴援。”《旧唐书·高祖纪》:“丙申,幸 宜州,简閲将士。”《明史·濮英传》:“同 宋国公 胜 等简閲 山西 士马。”⒊简选。宋 欧阳修《虞部员外郎吕师简可比部员外郎制》:“
- 15.
觐礼释义:⒈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的仪式。《仪礼·觐礼》:“覲礼第十。”贾公彦 疏:“郑《目録》云:覲,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覲礼於五礼属宾。”《礼记·郊特牲》:“覲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⒉泛指臣下朝见皇帝的礼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初,有司议:‘祀宇之旁难行覲礼,欲俟还至 河中,朝会,肆赦。’”
- 16.
边亭释义:⒈边地的亭。 亭是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汉 贾谊《新书·退让》:“梁 之边亭与 楚 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 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⒉边地的驿亭。唐 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诗:“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⒊边地的亭燧、亭障。《后汉书·铫期王霸等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胡貊 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晋 张载《杂诗》之七:“长鋏鸣鞘中,烽火列边亭。”南朝 宋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 咸阳。”唐 贺朝《
- 17.
还复释义:⒈返回,复归。《汉书·赵充国传》:“豪 靡忘 使人来言:‘愿得还復故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楚子 使 薳射 城 州屈,復 茄 人焉”晋 杜预 注:“还復 茄 人於 州屈。”⒉回复;恢复。《后汉书·献帝纪》:“詔除 光熹、昭寧、永汉 三号,还復 中平 六年。”晋 王嘉《拾遗记·周》:“使发其国之时并童稚,至京师鬚皆白。及还至 燃丘,容貌还復少壮。”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蓝摩国》:“太子解其上服,授与
- 18.
还至释义:归来;回到。《国语·楚语上》:“师还至,则以王如 庐,庐 戢黎 杀二子而復王。”《史记·大宛列传》:“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 敦煌,士不过什一二。”南朝 梁 任昉《奏弹刘整》:“当伯 天监 二年六月从 广州 还至,整 復夺取。”《百喻经·为熊所啮喻》:“困急出林,还至伴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商功父 ﹞就空中还至 贺州,到了家里。”
- 19.
邮亭醉尉释义:《史记·李将军列传》:“广 家与故 潁阴侯 孙屏野居 蓝田 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 霸陵亭,霸陵 尉醉,呵止 广。
- 20.
醉尉释义:《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后用作势利小人的代称。唐杜甫《南极》诗:“乱离多醉尉,愁杀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