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口粮 口粮的意思
kǒuliáng

口粮

简体口粮
繁体口糧
拼音kǒu liáng
注音ㄎㄡˇ ㄌ一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liáng,(1)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组词】: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2)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组词】:公粮。钱粮。

基本含义

指维持生活必需品,也可指精神食粮。

口粮的意思

口粮 [kǒu liáng]

1. 泛指食粮。

[provisions; grain ration;]

口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口粮”。

⒉ 军队、官府按人发给士兵、夫役的食粮。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保州 云翼兵士,旧有特支口粮。”
《明史·周忱传》:“其修圩、筑岸、开河、濬湖所支口粮,不责偿。”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直省提镇参游管辖兵丁。素不训练,且兵不满额,以虚冒兵餉、侵剋口粮为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每两月可以考选一次,配吃一分口粮,作守兵战兵的,就可以补上名额当兵。”

⒊ 指薪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但是你每月的口粮都给了我,你自己一个钱都没了,如何过得?”

⒋ 每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粮食。

周恩来 《关于经济工作的几则电文·藏富于民》:“城市也是这样。多报人口,口粮就多算了。”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节省些口粮作种籽,用扛惯枪的肩头把犁耙牵引。”
杜时国 《河南农民沧桑》:“现在农民的口粮中的细粮,约占百分之七十五。”

⒌ 指牲口的草料。见“口粮”。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就让刨除佃户的人工饭食,牲口口粮去,只怕也不止这几两银子!”


国语词典

口粮 [kǒu liáng]

⒈ 按人数发给某段时间内的粮食。如士兵的粮饷及贫民的赈给。

《明史·卷一五三·周忱传》:「其修圩、筑岸、开河、濬湖所支口粮,不责偿。」


口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折释义:清 乾隆 间定制:驻 藏 大臣及笔帖式,皆选京官充任,三年一调;本俸仍在京支领,入 藏 后,月给贴补折色银,称“丰折”。《卫藏通志·条例·职掌》:“应支驻 藏 大臣两衙门每月丰折加增及通译口粮,共银四百四十三两零。又应支司员笔帖式二员,每月丰折、通事口粮,共银八十五两九钱零。”
    • 2.
      乾漠释义:同“乾没”。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地方官力不能及,其发给口粮之外,不能徧备船隻,只得给价;兵丁亦愿得价乾漠,夺取客船。”
    • 3.
      储备粮释义:储存以备需用的粮食。《红旗》1965年第1期:“这一年,售粮,储备粮,社员口粮,都是历史上最高的。”
    • 4.
      千把释义:⒈清 代对武官千总、把总的并称。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自提镇以至千把,各捐一月薪水,以备赏需。”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储备口粮以千把轮流经管。”⒉一千左右。《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十三妹 略略数了数,通共也有个千把两银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这千把吊钱,我是看得稀松。”
    • 5.
      升斗释义:⒈容量单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⒉比喻微薄的薪俸。⒊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⒋借指酒。
    • 6.
      口食释义:⒈膳食;饭食。⒉〈方〉口粮。
    • 7.
      哺食释义:⒈喂养。《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天水 平襄 有燕生爵,哺食至大,俱飞去。”颜师古 注:“食读曰飤。”唐 贾岛《义雀行》:“双雀抱人义,哺食劳劬劬。”⒉指口粮。南朝 梁 任昉《奏弹刘整》:“刘整 兄 寅 第二息 师利,去年十月十二日忽往 整 墅停住十二日,整 就兄妻 范 求米六斗哺食。”⒊饮食。《墨子·号令》:“餔食皆於署,不得外食。”餔,一本作“铺”。孙诒让 间诂:“毕 云:此铺,食字义,当作餔。”《汉书·高帝纪上》“吕后 因餔之”唐 颜师古 注:“餔食之餔。屈原 曰‘餔其糟’是也。”⒋傍晚时吃饭。
    • 8.
      嚼谷释义:指生活费;口粮。老舍《骆驼祥子》一:“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老舍《茶馆》第三幕:“是呀!我走,好让你们省点嚼谷呀!”《花城》1981年第6期:“为了减少一份‘嚼谷’(口粮),黄允中 把大女儿 黄秋萍 嫁给了也是龙子龙孙的排子车伕 张铁腿。”
    • 9.
      审判者释义:审理案件并加以判决。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萧山县人来度,官滇中。尝睡去,于冥中列坐审判世间事,亦有千古未结之案。”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九:“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争辩的结果,反得知审判官中每人至少也得七份口粮呢。”引申为检验评价。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五:“在事实的靠得住与否这一点上,观众最容易审判一个作家了。”法理解释审判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对来源于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案件或者自诉人自诉的案件进行审理并判决的一项活动。
    • 10.
      常饩释义:固定的口粮。
    • 11.
      廪食释义:⒈仓储的粮食。 ⒉公家供给口粮。⒊指公家供给的粮食。
    • 12.
      开眼界释义:看到美好的或新奇珍贵的事物,增加了见识。《老残游记》第七回:“我想开一开眼界,不知道有法可以看得见吗?”沙汀《选灾》:“吃了这么贵的口粮,不去开开眼界,太冤枉了!”《花城》1981年第6期:“今天有幸遇到高手,看个痛快,今世也算开眼界啦。”
    • 13.
      散放释义:⒈发放。《清会典事例·户部·赈饥三》:“又諭:前因 碭山 等五县 河 水漫淹,当经降旨先行抚恤,赏给一月口粮,加恩给賑两箇月,七分次贫并六分极贫民,加恩给賑一箇月,概行散放折色,以资口食。”⒉谓在野外放牧。《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浠水望城乡的生产规划》:“养牛,要逐步改变过去常年散放习惯。”⒊放诞不羁。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外形足恭,容虔言恪,而神疏心慢,中怀散放,受任不忧,居局不治,盖难分之五也。”
    • 14.
      月粮释义:⒈亦作“月粮”。古代每月支给兵丁的口粮。唐 陆贽《请边城贮备米粟等状》:“请贷贮粟以充将士月粮。”《宋史·兵志八》:“凡军士,边外率分口券,或折月粮,或从别给。”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军丁月粮先年月头给放,不过初五,近年多在月尽或次月初方给。”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都 燕 而后,岁漕四百万石,十有二总领卫一百四十旗,军十二万六千八百人,轮年值运,有月粮,有行粮,一人兼二人之食。”⒉见“月粮”。
    • 15.
      火牌释义:古代军中符信之一。凡兵丁至各地传达命令,皆给火牌一面。沿途凭牌向各驿站支领口粮。
    • 16.
      燂洗释义:清洗。清 林则徐《请改大鹏营营制折》:“岁需弁兵口粮、燂洗以及修费等项,约需银一千四百餘两。”《清史稿·兵志六》:“乾隆 十六年,令 三江口 战船按季燂洗。”
    • 17.
      癸庚释义:⒈语出《左传·哀公十三年》:“﹝ 公孙有山氏 ﹞对曰:‘梁则无矣,麤则有之。若登 首山 以呼曰,庚癸乎,则诺。’”原是军粮的隐语,也泛指口粮。清 陶澂《当新安吏》诗:“边境士易骄,脱巾呼癸庚。”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一:“﹝ 荆州 水灾,公(弇山 尚书)﹞有《荆州述事》诗十首……‘大工重议筑方城,免使蚩氓祝癸庚。’”⒉引申为军旅生活。清 恽本初《泗上阻雨闻警》诗:“餘生本未辞金革,前路何曾厌癸庚。”参见“庚癸”。
    • 18.
      算口释义:计算口粮。
    • 19.
      籯粮释义:裹粮。出行时身带口粮。
    • 20.
      背奶妈妈释义:指生育后因工作不能在家做全职妈妈,利用工作间隙存储母乳,晚上背回家给宝宝当第二天的“口粮”的职业女性。她们的行动口号是“人上班了,把最原汁原味的乳汁留给孩子”。

口粮(koul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口粮是什么意思 口粮读音 怎么读 口粮,拼音是kǒu liáng,口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口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