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 [qīng yǎn]
1.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跟“白眼”相对)
英[good graces;]
青眼 引证解释
⒈ 指对人喜爱或器重。与“白眼”相对。参见“青白眼”。
引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仲宣 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贾 重揖皂帽人,且嘱青眼。”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近来她渐渐感到青春之消逝而 陶先生 之忠诚如昨,在众人未到之先,我们的太太对于 陶先生 也另加青眼了。”
⒉ 借指知心朋友。参见“青白眼”。
引唐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宋 司马光 《同张圣民过杨之美明日投此为谢》诗:“呼儿取次具杯盘,青眼相逢喜无极。”
《剪灯馀话·青城舞剑录》:“久隐 青城,忽逢青眼。”
⒊ 喻青春年少。
引唐 张祜 《喜王子载话旧》诗:“相逢青眼日,相嘆白头时。”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一:“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清 方文 《与从子子建感旧》诗:“少年同学惟青眼,易世相逢已白头。”
⒋ 柳眼。指初生的柳树嫩叶。参见“柳眼”。
引宋 李元膺 《洞仙歌》词:“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於人便青眼。”
此指柳树长出嫩叶。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柳也,只要你迎过客,送行人,开青眼,展黛眉,伴 陶潜 的见识。”
⒌ 砚名。以砚石有青色斑晕得名。
引宋 无名氏 《端溪砚谱》:“盖自 唐 以来,便以青眼为上,黄亦为下。”
国语词典
青眼 [qīng yǎn]
⒈ 青,黑色。青眼语出人正视时黑色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表示喜爱或看重。也作「青目」、「青睐」。
引《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二相释义: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 2.
垂青释义:古时黑眼珠叫青眼,对人正视表示看得起叫青眼相看。 “垂青”表示重视:多蒙垂青。
- 3.
枯柳释义:凋萎的柳树;老柳树。 唐 李颀《题卢五旧居》诗:“悵望秋天鸣坠叶,巑岏枯柳宿寒鴟。”宋 刘克庄《故宅》诗:“恰则炎炎未百年,今看枯柳着疎蝉。”元 郭钰《二十六日晴过谌塘》诗:“枯柳桥西曾识面,独回青眼远相迎。”
- 4.
白眼释义:眼睛朝上或向旁边看,现出白眼珠,是看不起人的一种表情(跟“青眼”相对):白眼看人。遭人白眼。
- 5.
目色释义:⒈视力。 ⒉犹青眼。亦谓垂青。
- 6.
省闼释义:宫中;禁中。又称禁闼。古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因作中央政府的代称。《汉书·谷永传》:“臣 永 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虽执干戈守边垂,思慕之心常存於省闥。”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闥,珥笔华轩。”唐 皇甫冉《送袁郎中破贼北归》诗:“黄香 省闥登朝去,杨僕 楼船振旅归。”宋 司马光《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福宫诸官赴王尹赏菊之会》:“青眼主公情不薄,一如省闥要人看。”清 洪昇《长生殿·定情》:“任人不二,委 姚 宋 於朝堂;从諫如流,列 张 韩 於省闥。”徐朔方 校注:“省闥,中央政府。”
- 7.
眼青释义:⒈犹青眼。 谓以正眼相看表示重视。⒉眼睛睁着。形容精神兴奋。
- 8.
追诵释义:⒈犹追述。《史记·秦始皇本纪》:“原念休烈,追诵本始。”⒉指诵读以往的文章。宋 王安石《次韵酬宋玘》之一:“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 9.
霜髭释义:⒈白须。唐 方干《早春》诗:“不信风光疾於箭,年来年去变霜髭。”宋 苏轼《次韵僧潜见赠》:“霜髭不剪儿童惊,公侯欲识不可得。”明 文徵明《元旦试笔》诗:“暮齿不嫌来日短,霜髭较似去年多。”清 厉鹗《新正试笔次许观初韵》之一:“渐茁霜髭明镜里,自回青眼野鸥边。”⒉指胡须变白。唐 贾岛《送南卓归京》诗:“残春别镜陂,罢郡未霜髭。”
- 10.
青及释义:旧时客套语。谓承蒙(您)青眼相待。大多用于书信开头的称谓后面。
- 11.
青照释义:青眼照看。请人加以照料或给予照顾的客套语。
- 12.
青白眼释义:眼球青黑色,其旁白色。 喻对人重视为青眼,对人轻视为白眼。
- 13.
青目释义:⒈佛教传说 释迦 佛瞳子如绀青色。因用指有道行的僧人。南朝 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踰乎青目黑齿,高彼广膝赤髭。”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支郎 之彦,既耻黄精;瞿曇 之师,有惭青目。”⒉犹青眼,青睐。唐 杨炯《祭汾阴公文》:“参两宫而承顾盼兮,歷二纪而洽恩荣。郭有道 之青目兮,蔡中郎 之下迎。”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念 苏軾 不才,远謫此郡,穷途无倚,大人何不青目一二?”《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又替 蔡续 整顿个家事,嘱咐府县青目。”《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小弟补廪二十四年
- 14.
青盼释义:亦作“青盻”。 犹青眼。谓重视。唐 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音问难屡通,何由覿青盼。”《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更喜得遇故知 胡八判官,引至 元丞相 门下,颇蒙青盻扶持,一官 幽 蓟。”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余试鸿词报罢,蒙 归安 吴小眉 少司马,最为青盻。”《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如今既承大人青盼,多也不过三五年,晚生定要把这位公子送入 清祕堂 中,成就他一番事业。”参见“青眼”。
- 15.
青眷释义:青眼眷顾。谓看得起。
- 16.
青眸释义:⒈清亮的黑眼珠。 《艺文类聚》卷六一引 汉 刘祯《鲁都赋》:“蛾眉青眸,颜若霜雪。”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唐 徐凝《独住僧》诗:“百补袈裟一比丘,数茎长睫覆青眸。”⒉《诗·卫风·硕人》:“美目盻兮。”盻,黑色。因以“青眸”借指美女。唐 韩愈《刘生诗》:“妖歌慢舞烂不收,倒心廻肠为青眸。”⒊犹青眼。指对人器重、赏识。宋 黄裳《与南京留守》诗:“泽国旌麾十几秋,一封曾去辱青眸。”题下自注:“裳 昔年见公于 霅上,已辱奬借。”明 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宾》:“世乏青眸,
- 17.
青眼律释义:相传佛祖 释迦牟尼 瞳子绀青色。因以“青眼律”指佛教教义或佛教戒律。
- 18.
青眼相看释义: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 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 19.
黑头公释义:⒈指少年而居高位者。《晋书·王珣传》:“弱冠与 陈郡 谢玄 为 桓温 掾,俱为 温 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 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 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唐 韩翃《送李中丞赴商州》诗:“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清 吴伟业《寿总宪龚公芝麓》诗:“谈笑 阮生 青眼客,文章 王掾 黑头公。”⒉指毛笔。宋 黄庭坚《戏咏猩猩毛笔》:“束缚归来儻无辱,逢时犹作黑头公。”清 赵翼《分校杂咏·蓝笔》:“欣赏情同青眼客,别载权亚黑头公。”清 高鹗《笔》诗:“少年濡染处,争説黑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