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 [gān jiāng]
1. 中药名。别名白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要产于四川、贵州等地。辛,热。入心、肺、脾、胃、肾经。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消痰下气。治胃腹冷痛、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本品能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使血压上升。
英[dried ginger;]
干姜 引证解释
⒈ 晾干的生姜块茎。中药的一种。
引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菖蒲、乾薑之止痺湿,菟丝、蓯蓉之补虚乏……俗人犹谓不然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乾薑》:“乾薑,以母薑造之。”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拄拐上虬鬚节,握着乾薑般五个指头。”
国语词典
干姜 [gān jiāng]
⒈ 晒干的姜根,以色白饱满者的品质最佳。
干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建膏释义:名称:三建膏 组成:天雄1枚,附子1枚,川乌1枚,桂心2两,观桂2两,桂枝2两,细辛2两,干姜2两,蜀椒2两。
- 2.
戟香散释义:名称:戟香散 组成:大戟1两,木香1两,干姜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牵牛子5两2两,大黄(锉,微炒)半两,羌活半两,芎䓖半两,陈曲1分,诃黎勒皮1分,桂3分。
- 3.
敷于散释义:魏 晋 时期中药名。 相传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调和而成。
- 4.
榉叶散释义:名称:榉叶散 组成:榉树叶3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麦门冬2两半(去心,焙),干姜1两(炮裂,锉)。
- 5.
清唾汤释义:名称:清唾汤 组成:知母、贝母、桔梗、黄柏、熟地、玄参、远志、天门冬、麦门冬各等分,干姜(炮,炒黑)减半。
- 6.
热药释义:中医指具有热性或温性的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等。
- 7.
狼毒丸释义:名称:狼毒丸 组成:狼毒(锉,炒)1两,芫花1两,川乌(炮,去皮尖)1两,椒红半两,干漆半两,鳖甲半两,三棱半两,没药半两,干姜半两,全蝎9枚。
- 8.
鱼脍方释义:鲫鱼1斤,胡椒1分,干姜1分,荜茇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莳萝1分。
- 9.
黄耆煮散释义:黄耆(锉)2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葛根1两(锉),厚朴(去粗皮,生姜2两取汁涂,慢火炙尽)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半,木香半两,甘草半两,半夏3分(水洗7遍,去滑,生姜1两半取汁浸1宿,炒干),干姜1分等药材制成的药物。
- 10.
黑雪丹释义:名称:黑雪丹 组成:冰片1分,食盐5分,干姜5分,玄明粉5分,月石2钱5分,朱砂5分,百草霜2钱5分,蒲黄2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