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思 [yuàn sī]
1. 谓抱怨迁居,怀念故土。
3. 怨恨悲伤。
怨思 引证解释
⒈ 谓抱怨迁居,怀念故土。
引《诗·王风·扬之水序》:“﹝ 周平王 ﹞不抚其民,而远屯戍於母家, 周 人怨思焉。”
汉 班固 《两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
⒉ 怨恨悲伤。
引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和阴阳,调四时,安众庶,育羣生,使百姓辑睦,无怨思之色,四夷顺德,无叛逆之忧。”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其志怨思,则以怨思之声咏之。”
国语词典
怨思 [yuàn sī]
⒈ 伤痛而怀思恋之情。
引《文选·班固·两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
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
怨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凝态释义:庄重的神态。《云笈七籤》卷一一三:“其女子开帘而入,年可二十餘,凝态艳质,世莫之见。”宋 柳永《瑞鹧鸪》词:“凝态掩霞襟,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
- 2.
刺促释义:⒈忙碌急迫,劳碌不休。《晋书·潘岳传》:“时尚书僕射 山涛、领吏部 王济 裴楷 等并为帝所亲遇,岳 内非之,乃题阁道为謡曰:‘阁道东,有大牛。王济 鞅,裴楷 鞧,和嶠 刺促不得休。’”唐 李贺《浩歌》:“看见秋眉换新緑,二十男儿那刺促。”清 魏禧《<溉堂续集>序》:“长年刺促,乞食於江湖;伤逝悲来,较甚往昔。”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昙花记》:“愧少如椽之笔,且为刺促之文,良由时近黄昏,不过免于曳白耳。”⒉惶恐不安。唐 权德舆《数名诗》:“《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明 李东阳《得文敬双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
- 3.
珠喉释义:圆转如珠的歌喉。宋 杨亿《夜宴》诗:“鹤盖留飞舄,珠喉怨落梅。”明 张凤翼《红拂记·越府宵游》:“试新声,奏商杂管更调簧,珠喉转嘹喨。”郁达夫《日本竹枝词》之四:“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
- 4.
盛色释义:⒈谓言辞、神色严厉。 汉 桓宽《盐铁论·箴石》:“若夫剑客论,博奕辩,盛色而相苏,立权以不相假,使有司不能取贤良之议,而贤良文学被不逊之名,窃为诸生不取也。”王利器 校注:“杨 注云:‘苏读曰傃。傃,向也,谓相向格鬭也。’此‘盛色而相傃’,亦谓盛其辞色而相向辩难也。”⒉纯正的颜色。汉 班固《白虎通·绋冕》:“朱赤者,盛色也,是以圣人法之,用为紼服,为百王不易也。”⒊指多美色。《汉书·贾捐之传》:“夫后宫盛色,则贤者隐处。”⒋美好的容色。唐 李白《去妇词》:“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
- 5.
西土释义:⒈指 周 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 陕西省。《书·泰誓中》:“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孔 传:“武王 在西,故称西土。”《左传·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辞於 晋 曰:‘我自 夏 以 后稷,魏、駘、芮、岐、毕,吾西土也。’”杜预 注:“在 夏 世以 后稷 功,受此五国为西土之长。”⒉指 长安。《文选·班固<西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李善 注:“长安 在西,故曰西土。”⒊指 蜀 地。晋 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於是西土宅心,莫不鳬藻。”《文选·桓温<荐谯元
- 6.
青蝇释义:⒈苍蝇。蝇色黑,故称。《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於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汉书·成帝纪》:“建始 元年……六月,有青蝇无万数,集 未央宫 殿中朝者坐。”唐 韩愈《郑群赠簟》诗:“青蝇侧翅蚤蝨避,肃肃疑有青飇吹。”金 党怀英《立春》诗:“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煖飞。”鲁迅《野草·死后》:“嗡的一声,就有一个青蝇停在我的颧骨上。”⒉喻指谗佞。《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 驪姬 之反情。”王逸 注:“青蝇变白使黑,变黑使白,以喻谗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