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勒索 勒索的意思
suǒ

勒索

简体勒索
繁体
拼音lè suǒ
注音ㄌㄜˋ ㄙㄨㄛ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è lēi,(1) 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组词】:马勒。(2) 收住缰绳不使前进。【组词】:悬崖勒马。(3) 强制。【组词】:勒令。勒索。(4) 统率。【组词】:勒兵。(5) 雕刻。【组词】:勒石。勒碑。勒铭。(1) 用绳子等捆住和套住,然后用力拉紧。【组词】:勒紧。(2) 方言,强制,逼迫。

suǒ,(1) 大绳子或大链子。【组词】: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2) 搜寻,寻求。【组词】:索引。思索。搜索。探索。(3) 讨取,要。【组词】:索还。索求。索取。勒索。(4) 尽,毫无。【组词】:索然无味。(5) 单独。【组词】:离群索居。(6) 姓。

基本含义

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他人给予财物或其他利益。

勒索的意思

勒索 [lè suǒ]

1. 以威胁强迫手段索取财物。

骗子们假装要逮捕士兵以便勒索他们。
勒索金钱。

[extort; compel to give; fry the fat out of; exact from;]

勒索 引证解释

⒈ 以威胁强迫手段索取财物。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哨目止勒索驼马担夫,见余辈,亦不甚阻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南皮 疡医某,艺颇精,然好阴用毒药,勒索重资。”
茅盾 《锻炼》二一:“虽然受了一场虚惊,可是船上人都很高兴,为的是他们借此也逃过了镇上军队的勒索。”


国语词典

勒索 [lè suǒ]

⒈ 用威胁或暴力等非法手段强行索取他人财物。

如:「他辛苦工作所赚得的金钱,十之八九都被歹徒勒索光了。」

打单 恐吓


勒索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绑架释义:用强力把人劫走。
    • 2.
      恐吓释义: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恐吓信。
    • 3.
      打单释义:⒈独身,无配偶。多指男人。⒉方言。恐吓勒索。

勒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丐取释义:犹强取,勒索。唐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邠 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羣行丐取於市,不嗛,輒奋击折人手足。”
    • 2.
      丢包释义:⒈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调白》:“盗之多以大也,自响马老瓜以至丢包、鼠窃,名目多端。”⒉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端木蕻良《义卖》:“人要骚,马要骄,要倒霉的快丢包!”⒊傣 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云南民族文学资料·
    • 3.
      乞取释义:⒈求得。唐 王建《乞竹》诗:“乞取池西三两竹,房前栽著病时看。”宋 范仲淹《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 洛阳。”清 陈维崧《沁园春·留别韩闻西》词:“百年几度佳辰,且乞取溪山自在身。”⒉请求釆取。《宋史·礼志二七》:“乞取旧例裁定酌中之数,以为永式。”⒊勒索。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州县曹吏乞取不貲。”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有 白马洞 繆罗 者杀保正,怒其乞取。”
    • 4.
      买荒释义:旧指官吏趁荒年减免赋税之机,勒索贪污。清 叶兰《纪事新乐府·卖荒谣》:“偏灾流行无岁无,奈何据此为利图。买荒变易荒与熟,权总恶书任翻覆。问渠荒价夫如何?石赋卖钱两贯多。”
    • 5.
      人情钱释义:元 朝官吏勒索百姓钱财巧立的名目之一。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元 朝末年,官贪吏污。因 蒙古 色目 人罔然不知廉耻为何物。其问人讨钱,皆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送迎曰人情钱。”
    • 6.
      仓蠹释义:喻指官仓中侵耗财物或进行敲诈勒索的吏胥差役等人。
    • 7.
      借故敲诈释义:借:假托;故:借口。找借口敲诈、勒索别人的钱财。
    • 8.
      偪勒释义:犹勒索。
    • 9.
      凿空取办释义:指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 10.
      刻敲释义:勒索敲剥。
    • 11.
      动意释义:⒈改变意向。宋 曾巩 《宝月大师塔铭》:“及退而处夫贫富死生之际,又有所不累其心,故至於不能自给,而未尝动意。”⒉起意。 许地山 《凶手·本事》:“两个朋友觉得 孙荣 对他们疏远了,便动意勒索他。”⒊谓含有动的意趣。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五:“前辈诗云,‘风静花犹落’,静中见动意。‘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意。”⒋犹费心。 元 无名氏 《娶小乔》第三折:“某等四将,乃元帅治下,何劳如此动意。”
    • 12.
      勒索释义:用威胁手段向别人要财物:敲诈勒索。勒索钱财。
    • 13.
      勒诈释义:勒索敲诈:勒诈钱财。
    • 14.
      卖放释义:受贿私放。明 李开先《中宪大夫思州府知府梧冈王君墓志铭》:“君至 江油 等处,访知旧弊,乃官取羡餘,卖放大户。”《隋唐演义》第三三回:“将军讲得有理,只不要路上卖放了,又来我们集上做贼。”《清史稿·食货志六》:“至是,御史 晋昌 復言巡役勒索,胥吏卖放,特派 满 汉 御史各一,专司稽查,一年而代。”
    • 15.
      取求释义:强取;勒索。
    • 16.
      吃荤饭释义:亦作“喫荤饭”。以包揽词讼或敲诈勒索为生。
    • 17.
      嗜血成性释义:嗜:爱好。爱好吸血成了习性。指贪婪地进行敲诈勒索,榨取民脂民膏。
    • 18.
      娘儿爱俏,鸨儿爱钞释义:谓妓院的习气。 妓女爱貌,鸨母贪财。清 余怀《板桥杂记·雅游》:“亲母则取费不多,假母则勒索高价。谚所谓娘儿爱俏,鴇儿爱钞者,盖为假母言之也。”
    • 19.
      婪诈释义:谓敲诈勒索。
    • 20.
      对带释义:北宋推行盐钞法的后期,向商人额外勒索的一种方式。

勒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丐取释义:犹强取,勒索。唐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邠 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羣行丐取於市,不嗛,輒奋击折人手足。”
    • 2.
      丢包释义:⒈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调白》:“盗之多以大也,自响马老瓜以至丢包、鼠窃,名目多端。”⒉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端木蕻良《义卖》:“人要骚,马要骄,要倒霉的快丢包!”⒊傣 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云南民族文学资料·
    • 3.
      乞取释义:⒈求得。唐 王建《乞竹》诗:“乞取池西三两竹,房前栽著病时看。”宋 范仲淹《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 洛阳。”清 陈维崧《沁园春·留别韩闻西》词:“百年几度佳辰,且乞取溪山自在身。”⒉请求釆取。《宋史·礼志二七》:“乞取旧例裁定酌中之数,以为永式。”⒊勒索。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州县曹吏乞取不貲。”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有 白马洞 繆罗 者杀保正,怒其乞取。”
    • 4.
      买荒释义:旧指官吏趁荒年减免赋税之机,勒索贪污。清 叶兰《纪事新乐府·卖荒谣》:“偏灾流行无岁无,奈何据此为利图。买荒变易荒与熟,权总恶书任翻覆。问渠荒价夫如何?石赋卖钱两贯多。”
    • 5.
      人情钱释义:元 朝官吏勒索百姓钱财巧立的名目之一。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元 朝末年,官贪吏污。因 蒙古 色目 人罔然不知廉耻为何物。其问人讨钱,皆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送迎曰人情钱。”
    • 6.
      仓蠹释义:喻指官仓中侵耗财物或进行敲诈勒索的吏胥差役等人。
    • 7.
      借故敲诈释义:借:假托;故:借口。找借口敲诈、勒索别人的钱财。
    • 8.
      偪勒释义:犹勒索。
    • 9.
      凿空取办释义:指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 10.
      刻敲释义:勒索敲剥。
    • 11.
      动意释义:⒈改变意向。宋 曾巩 《宝月大师塔铭》:“及退而处夫贫富死生之际,又有所不累其心,故至於不能自给,而未尝动意。”⒉起意。 许地山 《凶手·本事》:“两个朋友觉得 孙荣 对他们疏远了,便动意勒索他。”⒊谓含有动的意趣。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五:“前辈诗云,‘风静花犹落’,静中见动意。‘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意。”⒋犹费心。 元 无名氏 《娶小乔》第三折:“某等四将,乃元帅治下,何劳如此动意。”
    • 12.
      勒索释义:用威胁手段向别人要财物:敲诈勒索。勒索钱财。
    • 13.
      勒诈释义:勒索敲诈:勒诈钱财。
    • 14.
      卖放释义:受贿私放。明 李开先《中宪大夫思州府知府梧冈王君墓志铭》:“君至 江油 等处,访知旧弊,乃官取羡餘,卖放大户。”《隋唐演义》第三三回:“将军讲得有理,只不要路上卖放了,又来我们集上做贼。”《清史稿·食货志六》:“至是,御史 晋昌 復言巡役勒索,胥吏卖放,特派 满 汉 御史各一,专司稽查,一年而代。”
    • 15.
      取求释义:强取;勒索。
    • 16.
      吃荤饭释义:亦作“喫荤饭”。以包揽词讼或敲诈勒索为生。
    • 17.
      嗜血成性释义:嗜:爱好。爱好吸血成了习性。指贪婪地进行敲诈勒索,榨取民脂民膏。
    • 18.
      娘儿爱俏,鸨儿爱钞释义:谓妓院的习气。 妓女爱貌,鸨母贪财。清 余怀《板桥杂记·雅游》:“亲母则取费不多,假母则勒索高价。谚所谓娘儿爱俏,鴇儿爱钞者,盖为假母言之也。”
    • 19.
      婪诈释义:谓敲诈勒索。
    • 20.
      对带释义:北宋推行盐钞法的后期,向商人额外勒索的一种方式。

勒索造句

1.反动统治者强奸民意,敲榨勒索

2.他专门搜寻别人的隐私进行敲诈勒索

3.国民党反动派对老百姓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所以很不得人心。

4.这群好逸恶劳的流氓,只会勒索别人,不肯努力工作。

5.这帮狗官纠结在一起,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对百姓敲诈勒索

6.旧社会衙门里的贪官污吏就会巧立名目,勒索百姓!

7.贪官污吏敲诈勒索,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8.这帮黑社会的团伙,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9.对敲诈勒索旅客的坏分子必须绳之以法。

10.这帮家伙到处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11.近日,一些街痞不断敲诈勒索一些小商小贩,工商部门和公安部门要联合起来进行查处。

12.你要明白,这样做是敲诈勒索的犯法行为。

13.今天上街他让人抢了钱包,无独有偶,他妻在家竟也遭人上门勒索

14.吴同学被不良少年勒索,全班同学听到了这消息都义愤填膺。

15.在封建社会里,官吏敲诈勒索,搜刮民脂民膏,是司空见惯的事。

勒索是什么意思 勒索读音 怎么读 勒索,拼音是lè suǒ,勒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勒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