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顿颡 顿颡的意思
dùnsǎng

顿颡

简体顿颡
繁体頓顙
拼音dùn sǎng
注音ㄉㄨㄣˋ ㄙ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ùn dú,(1) 很短时间的停止。【组词】:停顿。顿宕。抑扬顿挫。(2) 忽然,立刻,一下子。【组词】: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3) 叩,跺。【组词】:顿首再拜。(4) 处理,设置。【组词】:安顿。整顿。(5) 疲乏。【组词】:困顿。劳顿。(6)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例句】: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7) 次。【组词】:三顿饭。(8) 同“钝”,不锋利。(9) 姓。

sǎng, ◎ 额,脑门儿。【例句】: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居丧、请罪、投降时行之)。

基本含义

顿时低下头颅,表示恭敬、敬重或心悦诚服。

顿颡的意思

顿颡 [dùn sǎng]

1. 屈膝下拜,以额角触地。多表示请罪或投降。

顿颡 引证解释

⒈ 屈膝下拜,以额角触地。多表示请罪或投降。

《国语·吴语》:“句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及於难至,然后顿顙,虽有智者,又不能图。”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司道·监司创势家》:“长公为郡伯者,日扶服顿顙於邑令, 禾郡 为谚曰:‘有眼不曾见,太守跪知县。’”


国语词典

顿颡 [dùn sǎng]

⒈ 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多行于请罪、投降之时。

《国语·吴语》:「句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汉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㧑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颡,争受职命。」

⒉ 点点头。是登台时向观众打招呼的表示。

唐·白行简《李娃传》:「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


顿颡是什么意思 顿颡读音 怎么读 顿颡,拼音是dùn sǎng,顿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顿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