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顿足 顿足的意思
dùn

顿足

简体顿足
繁体頓足
拼音dùn zú
注音ㄉㄨㄣˋ ㄗ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ùn dú,(1) 很短时间的停止。【组词】:停顿。顿宕。抑扬顿挫。(2) 忽然,立刻,一下子。【组词】: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3) 叩,跺。【组词】:顿首再拜。(4) 处理,设置。【组词】:安顿。整顿。(5) 疲乏。【组词】:困顿。劳顿。(6)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例句】: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7) 次。【组词】:三顿饭。(8) 同“钝”,不锋利。(9) 姓。

zú,(1) 脚。【例句】: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组词】:鼎足。碗足。(3) 充分,够量。【组词】:足月。足见。足智多谋。(4) 完全。【组词】:足以。足色。(5) 值得,够得上。【组词】:不足为凭。微不足道。(6) 增益。【组词】:以昼足夜。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着急、焦急或愤怒。

顿足的意思

顿足 [dùn zú]

1. 以脚跺地。多形容情绪激昂或极其悲伤、着急。

顿足 引证解释

⒈ 以脚跺地。多形容情绪激昂或极其悲伤、着急。

《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鑪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
唐 杜甫 《兵车行》:“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女握手哽咽,顿足不能出声。”
刘半农 《扬鞭集·学徒苦》:“呱呱儿啼,主妇震怒,拍案顿足,辱及学徒父母!”


国语词典

顿足 [dùn zú]

⒈ 以足跺地。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王温舒传》:「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来,会春,温舒顿足叹。」
《三国演义·第一四回》:「玄德默然无语。关公顿足埋怨。」


顿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步见方释义:原谓将战时,兵士出阵行三步以示勇。后以指将舞时三顿足以为节。
    • 2.
      低卬释义:⒈忽高忽低;时起时伏。卬,通“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卬夭蟜据以骄驁兮,詘折隆穷蠼以连卷。”《汉书·杨恽传》:“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褎低卬,顿足起舞。”⒉指音节的高低。《新唐书·文艺传序》:“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 江左 餘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 王、杨 为之伯。”⒊形容世事盛衰、起伏。清 龚自珍《答人问关内侯》:“天必有所趋,天之废封建而趋一统也昭昭矣。然且相持低卬徘徊二千餘年,而后毅然定。”
    • 3.
      倡踊释义:谓在祭奠中,哭踊在先。踊,顿足而哭。
    • 4.
      剁搭释义:顿足,用力践踏。
    • 5.
      叠发释义:⒈谓连续发表见解。 唐 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每与其徒讲疑考要,皇王霸强之际,臣子忠孝之道,出入上下百千年间,詆訶角逐,叠发连袵,得一善輒盱衡击节,扬袂顿足,信容得色,舞于眉端。”⒉犹暴发。《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一路涧水汹涌,知上游昨已被雨,山水叠发也。”《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闻前途山水叠发,遣舆人往探,云尚可行,遂起身。”
    • 6.
      号擗释义:亦作“号躄”。悲伤痛哭,捶胸顿足。
    • 7.
      号踊释义:⒈见“号踊”。⒉亦作“号踊”。号哭顿足。《后汉书·鲁恭传》:“父某,建武 初,为 武陵 太守,卒官。时 恭 年十二,弟 丕 七岁,昼夜号踊不絶声。”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南有《曹娥碑》。娥 父 盱 迎涛溺死。娥 时年十四,哀父尸不得,乃号踊江介。”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宾客弔省,号踊哀絶。”宋 李石《续博物志》卷十:“魏 军南伐,朱修之 守 滑臺,城不下,其母悲忧,乳汁惊出,乃号踊,告家人曰:‘我年老,非有乳时,今忽其不免。’是日城陷。”
    • 8.
      哭踊释义: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
    • 9.
      哽躃释义:谓泣不成声,捶胸顿足。形容极其哀痛的样子。
    • 10.
      悼惜释义:哀伤惋惜。多用以对死者。《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 成都。先主 甚悼惜。”《隋书·循吏传·樊叔略》:“晨起,至狱门,於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 亳州 刺史,諡曰‘襄’。”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誄辞、哀辞、祭文,亦一类也,皆生者悼惜死者之情,随作者起义而已。”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独有二巨篋……訇然堕板上。两篋皆破,顿足悼惜。”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九章:“对死者是何等悼惜,竟慷慨地用柏木棺材厚葬她。”
    • 11.
      成踊释义:丧礼之一。哭者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哀。《仪礼·士丧礼》:“君哭,主人哭,拜稽顙,成踊出。”《公羊传·宣公十八年》:“哭君成踊。”
    • 12.
      打跌释义:⒈顿足。形容十分激动。⒉倾跌貌。
    • 13.
      抚膺顿足释义:拍胸跺脚。形容悲痛或悔恨。也作拊膺顿足。
    • 14.
      拂衣释义:⒈提起或撩起衣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⒉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唐 谷神子《博导志·崔玄微》:“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清 孔尚任《桃花
    • 15.
      拊膺释义:拍胸,表示悲痛:拊膺长叹。拊膺顿足。
    • 16.
      擗踊释义:悲痛时捶胸顿足。
    • 17.
      擗踊拊心释义:擗:以手拍击胸膛。 踊:以足顿地。拊:敲击。指捶胸顿足,敲击心口,极尽悲哀。
    • 18.
      攧窨释义:⒈顿足忍气;怅惘。⒉引申为挫折。
    • 19.
      椎心顿足释义: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同“椎胸顿足”。
    • 20.
      椎胸跌足释义:犹言椎胸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顿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步见方释义:原谓将战时,兵士出阵行三步以示勇。后以指将舞时三顿足以为节。
    • 2.
      低卬释义:⒈忽高忽低;时起时伏。卬,通“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卬夭蟜据以骄驁兮,詘折隆穷蠼以连卷。”《汉书·杨恽传》:“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褎低卬,顿足起舞。”⒉指音节的高低。《新唐书·文艺传序》:“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 江左 餘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 王、杨 为之伯。”⒊形容世事盛衰、起伏。清 龚自珍《答人问关内侯》:“天必有所趋,天之废封建而趋一统也昭昭矣。然且相持低卬徘徊二千餘年,而后毅然定。”
    • 3.
      倡踊释义:谓在祭奠中,哭踊在先。踊,顿足而哭。
    • 4.
      剁搭释义:顿足,用力践踏。
    • 5.
      叠发释义:⒈谓连续发表见解。 唐 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每与其徒讲疑考要,皇王霸强之际,臣子忠孝之道,出入上下百千年间,詆訶角逐,叠发连袵,得一善輒盱衡击节,扬袂顿足,信容得色,舞于眉端。”⒉犹暴发。《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一路涧水汹涌,知上游昨已被雨,山水叠发也。”《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闻前途山水叠发,遣舆人往探,云尚可行,遂起身。”
    • 6.
      号擗释义:亦作“号躄”。悲伤痛哭,捶胸顿足。
    • 7.
      号踊释义:⒈见“号踊”。⒉亦作“号踊”。号哭顿足。《后汉书·鲁恭传》:“父某,建武 初,为 武陵 太守,卒官。时 恭 年十二,弟 丕 七岁,昼夜号踊不絶声。”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南有《曹娥碑》。娥 父 盱 迎涛溺死。娥 时年十四,哀父尸不得,乃号踊江介。”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宾客弔省,号踊哀絶。”宋 李石《续博物志》卷十:“魏 军南伐,朱修之 守 滑臺,城不下,其母悲忧,乳汁惊出,乃号踊,告家人曰:‘我年老,非有乳时,今忽其不免。’是日城陷。”
    • 8.
      哭踊释义: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
    • 9.
      哽躃释义:谓泣不成声,捶胸顿足。形容极其哀痛的样子。
    • 10.
      悼惜释义:哀伤惋惜。多用以对死者。《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 成都。先主 甚悼惜。”《隋书·循吏传·樊叔略》:“晨起,至狱门,於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 亳州 刺史,諡曰‘襄’。”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誄辞、哀辞、祭文,亦一类也,皆生者悼惜死者之情,随作者起义而已。”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独有二巨篋……訇然堕板上。两篋皆破,顿足悼惜。”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九章:“对死者是何等悼惜,竟慷慨地用柏木棺材厚葬她。”
    • 11.
      成踊释义:丧礼之一。哭者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哀。《仪礼·士丧礼》:“君哭,主人哭,拜稽顙,成踊出。”《公羊传·宣公十八年》:“哭君成踊。”
    • 12.
      打跌释义:⒈顿足。形容十分激动。⒉倾跌貌。
    • 13.
      抚膺顿足释义:拍胸跺脚。形容悲痛或悔恨。也作拊膺顿足。
    • 14.
      拂衣释义:⒈提起或撩起衣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⒉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唐 谷神子《博导志·崔玄微》:“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清 孔尚任《桃花
    • 15.
      拊膺释义:拍胸,表示悲痛:拊膺长叹。拊膺顿足。
    • 16.
      擗踊释义:悲痛时捶胸顿足。
    • 17.
      擗踊拊心释义:擗:以手拍击胸膛。 踊:以足顿地。拊:敲击。指捶胸顿足,敲击心口,极尽悲哀。
    • 18.
      攧窨释义:⒈顿足忍气;怅惘。⒉引申为挫折。
    • 19.
      椎心顿足释义: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同“椎胸顿足”。
    • 20.
      椎胸跌足释义:犹言椎胸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顿足造句

1.一听到小英不来参加春游了,气得我们几个搓手顿足,不知说什么好了。

2.儿子离家出走了,一张字条也没留下,两口子捶胸顿足,如坐针毡。

3.老人们又甩手又顿足,锻炼四肢的灵活性。

4.对于儿子的恶习,两位老人顿足疾首。

5.眼见着叶亦凡进入了学校,丢失墨镜的男人搓手顿足的在粉丝群之后,使劲的招手呐喊着。

6.对于女儿的惨死,她悲痛得捶胸顿足,令人心酸。

7.王大伯气得捶胸顿足,连连唉声叹气,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8.他不听任何人的劝告,直到犯了法,进了监狱,才捶胸顿足地号哭,但悔之晚矣。

9.在监狱里,他几次捶胸顿足,放声大哭,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10.失子之痛,不得不让她捶胸顿足的大哭一番。

顿足(dunz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顿足是什么意思 顿足读音 怎么读 顿足,拼音是dùn zú,顿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顿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