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礼 [zàn lǐ]
1. 祭祀或举行婚丧典礼时在旁宣读行礼项目,让人进行。
英[ take ceremonial process; ]
2. 在典礼中宣唱节目,以便仪式进行的人。
英[ master of ceremonies; ]
赞礼 引证解释
⒈ 举行典礼时司仪宣唱仪节,叫人行礼。
引唐 柳宗元 《监祭使壁记》:“奉奠之士,赞礼之童。”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经筵词》:“鸣赞一员赞礼。”
⒉ 赞美并表示敬意。
引郭沫若 《天地玄黄·新缪司九神礼赞》:“和新闻记者一样,我要赞礼漫画家。”
⒊ 指赞礼郎。
引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老夫原是 南京 太常寺一个赞礼。”
国语词典
赞礼 [zàn lǐ]
⒈ 举行典礼时,司仪高唱礼仪的秩序,使人照著行礼。也作「相礼」。
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萧云仙纱帽补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
⒉ 执行赞礼的人。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老夫原是南京太常寺一个赞礼。」
赞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元甲子释义: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甲子”,第二个甲子为“中元甲子”,第三个甲子为“下元甲子”,合称“三元甲子”。清 孔尚任《桃花扇·先声》:“老夫原是 南京 太常寺一个赞礼,爵位不尊,姓名可隐。最喜无祸无灾,活了九十七岁,閲歷多少兴亡,又到上元甲子。”
- 2.
九宾释义: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 3.
众相释义:⒈古代为卿大夫赞礼的人。⒉佛教语。谓诸种形相。
- 4.
傧相释义:⒈古代称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⒉举行婚礼时陪伴新郎新娘的人:男傧相。女傧相。
- 5.
傧赞释义:⒈相礼;赞礼。《后汉书·百官志二》“治礼郎四十七人”刘昭 注引《东观书》:“主斋祠儐赞九宾。”⒉婚礼中的赞礼者。唐 高彦休《唐阙史·许道敏同年》:“俄有 张希復 员外结婚于丞相 奇章公 之门,亲迎之夕,辟 道敏 为儐赞。”
- 6.
唱礼释义:唱礼,汉语词语,意思是赞礼
- 7.
喝礼释义:赞礼,高声唱颂行礼的仪节项目。
- 8.
小相释义:[A person who serves as master of ceremonies when offering sacrificies to gods or ancestors,having weeting with dukesand meeting the Emperor] 祭祀或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作赞礼和司仪的人。
- 9.
引赞释义:⒈引导。⒉担任引礼、赞礼的人。
- 10.
搭醮释义:在别人延请道士设坛打醮时附搭一份。清 孔尚任《桃花扇·入道》:“今乃乙酉年七月十五日,广延道众,大建经坛,要与先帝修斋追荐;恰好 南京 一个老赞礼,约些村中父老,也来搭醮。”
- 11.
摈相释义:导引宾客,执赞礼仪。
- 12.
摈赞释义:赞礼。
- 13.
武状元释义:明 清 时,武科殿试第一名之称。 清 袁枚《随园随笔·武学武状元》:“崇禎 四年,以 王来聘 为武状元,前此但有及第出身,无武状元之称也。”《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武进士臚唱行礼毕,赞礼官赞举榜……至 长安 右门外张挂,赐给武状元盔甲。”
- 14.
点呼释义:点名呼唤。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八:“一个人正在独自思索、想入非非的时候,突然之间受了赞礼者的点呼。”
- 15.
瘗毛血释义:亦称“瘞血”。古时祭宗庙和孔庙的一种仪式。在正祭前一天杀牲口,用部分毛血贮放于净器中,当正祭时,赞礼官唱“瘞毛血”,由执事者捧毛血瘗于坎中。
- 16.
相仪释义:⒈赞礼;司仪。 《左传·昭公七年》:“公如 楚,郑伯 劳于 师之梁。孟僖子 为介,不能相仪。”《文选·张衡<东京赋>》:“伯夷 起而相仪,后夔 坐而为工。”薛综 注:“伯夷,唐 虞 时明礼仪之官也。”南朝 宋 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六官眡命,九宾相仪。”⒉容貌仪态。《太平广记》卷二三二引 五代 范资《玉堂闲语》:“炉顶上有一僊人,戴远游之冠,着云霞之衣,相仪端妙。”
- 17.
相胥释义:⒈共同。 ⒉负责赞礼、通译的官员。
- 18.
礼相释义:古代司赞礼之官。
- 19.
蜩蝉释义:⒈即蝉。宋 苏辙《柳湖感物》诗:“根如卧虵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水浒传》第一○五回:“除此山外,依旧是销金鑠铁般烈日,蜩蝉乱鸣,鸟雀藏匿。”⒉指宦官。汉 时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后因以蜩蝉指宦官。明 无名氏《鸣凤记·严通宦官》:“老年,富贵不归园,反相排同道;侵夺人权,骄情傲态,欺陵咱狗尾蜩蝉。”清 昭槤《啸亭杂录·佛典属》:“时上最喜赞礼郎,多有至大位者,公曰:‘蜩蝉辈亦足贵耶?’”
- 20.
赞唱释义:赞礼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