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 [sī lǜ]
1. 思索考虑。
例思虑周详。
英[ think; ]
2. 仔细考虑。
英[ consider carefully; ]
思虑 引证解释
⒈ 思索考虑。
引《楚辞·九章·悲回风》:“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正贯》:“夙夜无寤,思虑惓心。”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从古祸患来,每在思虑外。”
茅盾 《有志者》:“他挺了挺胸膛,觉得自己的思虑真是周密之至。”
⒉ 犹心智,心思。
引《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汉 徐干 《中论·治学》:“然鄙儒之博学也……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宋 欧阳修 《东斋记》:“官署之东,有阁以燕休,或曰斋,谓闲居平心以养思虑。”
丁玲 《阿毛姑娘》四:“﹝ 阿毛 ﹞从单纯的孩提一变而为好用思虑的少女了。”
国语词典
思虑 [sī lǜ]
⒈ 思考计虑。
引《墨子·尚贤中》:「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
《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儅,赶一群马,投庄上来。」
近思考
思虑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考虑释义: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这个问题让我考虑一下再答复你。 你这么做,有点儿欠考虑。
- 2.
思考释义: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独立思考。思考问题。
- 3.
思索释义:思考探求:思索问题。用心思索。
- 4.
思量释义:⒈考虑:这件事你还得好好思量思量。 ⒉想念;记挂:大家正思量你呢!
思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虑千愁释义:千、万:形容多。 指忧愁思虑非常多。
- 2.
五劳七伤释义:中医学上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泛指身体虚弱多病。
- 3.
令人扼腕释义:令人:使人。扼腕:自己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部。形容思虑、愤怒、激动等心理活动。令人扼腕:使?人感到惋惜。
- 4.
众念释义:万念;各种思虑感触。
- 5.
体大思精释义:规模宏大,思虑精密(多形容大部头著作):这部小说史,体大思精,征引宏富。
- 6.
何思何虑释义:没有什么可思虑的。
- 7.
侧头蹙眉释义:形容烦恼或思虑疾苦的样子。
- 8.
倨倨释义:⒈无思虑貌。 ⒉神气傲慢。
- 9.
傥然释义:⒈怅然自失貌。 《庄子·田子方》:“子方 出,文侯 儻然终日不言。”成玄英 疏:“儻然,自失之貌。闻谈 顺子 之德,儻然靡据,自然失所谓,故终日不言。”⒉漠然,无思虑貌。《庄子·天地》:“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儻然不受。”成玄英 疏:“儻是无心之貌。”三国 魏 嵇康《释私论》:“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庆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儻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⒊恍忽貌。明 张煌言《赠陈文生侍郎返命闽峤》诗之一:“倡予还和汝,天梦儻然醒。”清 吴伟业《柳敬亭传》:“於是听者儻然若
- 10.
兼山释义:两山重迭。形容静止,比喻应安于所处的地位。语出《易·艮》:“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孔颖达 疏:“两山重叠,止义弥大,故曰兼山,艮也……止之为义,各止其所,故君子於此之时,思虑所及不出其己位也。”南朝 宋 谢灵运《富春渚》诗:“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託。”宋 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公又问 雍 得於兼山最要者,郭君 曰:‘所得在艮。艮者,限也;限立而内外不越。’”
- 11.
内谋释义:⒈内心思虑、谋划。⒉谓参与机要,谋划政事。⒊暗中谋划。
- 12.
十思释义:⒈谓反复思虑。⒉唐魏徵谏太宗予以慎重思考的十个方面。
- 13.
发虑释义:进行思虑、思考。
- 14.
听冰释义:传说狐性好疑,故渡冰辄听,冰下无水乃过。 典出《水经注·河水一》引 晋 郭缘生《述征记》:“盟津、河津 恒浊,方 江 为狭,比 淮 济 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后遂以“听冰”谓多虑或处事慎重。唐 温庭筠《开成五年秋抱疾郊野自伤书怀一百韵》:“激扬衔箭虎,疑惧听冰狐。”前蜀 韦庄《雨霁晚眺》诗:“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宋 欧阳修《猛虎》诗:“穷冬听冰渡,思虑岂不长。”《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狐听冰,鹊营巢,岂不是智。”
- 15.
哲思释义:精深敏捷的思虑。
- 16.
回知释义:反复思虑。
- 17.
回虑释义:⒈亦作“廻虑”。改变想法。⒉指反复思虑。
- 18.
困心衡虑释义:困:忧;衡:横。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 19.
圣度释义:⒈谓帝王的气度。 ⒉犹圣虑、圣策。称帝王的思虑、谋略。
- 20.
圣思释义:帝王的思虑。 《后汉书·张纲传》:“伏愿陛下少留圣思,割损左右,以奉天心。”《后汉书·律历志中》:“孝武皇帝 攄发圣思,因 元封 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乃詔太史令 司马迁,治历 邓平 等更建《太初》,改元易朔,行 夏 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