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泊 [zhù bó]
1. 船停留。
2. 指停留;居留。
4. 军队屯驻。
驻泊 引证解释
⒈ 船停留。
引唐 陆勋 《志怪录·蟾蜍》:“有一乘航船者偶驻泊门首河内。”
⒉ 指停留;居留。
引《古尊宿语录》卷十三:“是时迎 师权 在近院驻泊。获时选地建造禪宫。”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鬼神》:“大王自来,且暂驻泊。”
《西湖二集·马神仙骑龙升天》:“﹝ 马自然 ﹞遂自 霍桐山 回到 永康县 东天宝观 驻泊。”
⒊ 军队屯驻。
引《宋史·兵志十》:“凡遣禁军出戍者,简拔精鋭,至於诸州,禁、厢军亦皆戍更,隶州者曰驻泊。”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今已报山前,且回兵驻泊 湖南 界上。”
驻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刺刺释义:⒈多言貌。《管子·白心》:“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刺刺者不以万物为筴。”金 元好问《入济源寓舍》诗:“睡中刺刺闻人语,季子 金多过 洛阳。”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十丈莲》:“其族叔某时劝女再适,女大声屏逐之,不容其刺刺语。”⒉犹絮絮。《明史·文苑传三·归有光》:“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 长兴 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 吴 语,断讫遣去,不具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二更向尽,诸僕皆睡去,两人犹刺刺语。”⒊象声词。宋 梅尧臣《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诗:“寒风吹枯草,草短声
- 2.
勾赴释义:犹调往。 宋 范仲淹《奏陕西河北画一利害事》:“移减东兵入次边州军驻泊,以就粮草,有事宜,则勾赴边上。”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自今年春,以盗贼纷扰之故,屡次申陈,蒙朝廷差到 李贵、步谅 军马各千餘人。今秋勾赴本司教閲。”
- 3.
屯住释义:亦作“屯驻”。驻守。《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君其治严,总率诸军屯住 汉中,须 吴 举动,东西犄角,以乘其衅。”宋 范仲淹《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将去年秋后差到屯驻驻泊。”《水浒传》第一○九回:“都在 睦州 聚齐,合兵一处,屯驻军马。”清 曾国藩《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当诸将屯驻 秣陵,向 公 荣、张 公 国樑 最负重望。”
- 4.
屯泊释义:⒈驻扎。多指戍守边境重镇。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亦无寺观屋宇可以屯泊,不免建造营屋,大使司支钱与诸州收买木植。”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太祖 时以十万驻京师,十万派守外郡。戍守边地重镇称屯泊(或驻泊),内郡要地称屯驻。”⒉指停泊。清 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将来 北洋 似应以 威海 为战舰屯泊之区,而以 旅顺 为修船之所为合宜。”
- 5.
开坐释义:犹开列。宋 范仲淹《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仍乞指挥诸路部署司,将去年秋后差到屯驻驻泊,并今后差到兵士,并依此拣选施行讫,逐旋开坐闻奏。”《元典章·台纲一·内台》:“如是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元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明 张居正《拟日讲仪注疏》:“臣等谨查照累朝事例,酌拟仪注,开坐上请,伏乞圣明裁定,勅下臣等遵行。”
- 6.
杨令公释义:对 北宋 名将 杨业 的誉称。业 初为 五代 北汉 将领,善骑射,人称“无敌”。归 宋 后,任知 代州 兼 三交 驻泊兵马都部署。屡败 契丹,战功卓著。雍熙 三年(公元986年)宋 军北征,业 因矢尽援绝,被俘,绝食死。《宋史》有传。后来小说、戏剧中以 杨业 事迹为引线演为 杨 家将故事。元 徐大焯《烬余录》甲编:“兴国 五年,太宗 莫州 之败,赖 杨业 护驾,得脱险难。业,太原 人,世称 杨令公。”明 秦淮墨客《<杨家将演义>序》:“宋 起鼎沸之后,一时韜鈐介胄之士,师师济济,忠勇如 杨令公 者,盖举世
- 7.
栖泊释义:亦作“栖泊”。 居留;停泊;寄居。唐 陈子昂《古意》诗:“闻君太平世,栖泊灵臺侧。”元 虞集《画鹤》诗:“碧虚寥寥积雪高,直过 萧臺 絶栖泊。”《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有同行驻泊一船,也是一个官人在内……栖泊相并,两边彼此动问。”清 吴泰来《金缕曲·上元日丹阳旅寓对雪同述庵作》:“百年身世悲秋籜,最愁人,试灯风里,天涯栖泊。”清 谭嗣同《仁学》二五:“心栖泊于外,流转不停,寖至无所栖泊,执为大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