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 [míng shì]
1. 以诗文等著称的人。
例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后汉书·方术传论》
英[ celebrated scholar; person with literary reputation; celebrity with no official post; ]
2. 很有名望但不做官的人。
例勉诸侯,聘名士。——《礼记·月令》
名士 引证解释
⒈ 指名望高而不仕的人。
引《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郑玄 注:“名士,不仕者。”
孔颖达 疏:“名士者,谓其德行贞絶,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
《晋书·刘颂传》:“今阎閭少名士,官司无高能,其故何也?清议不肃,人不立德,行在取容,故无名士。”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
⒉ 旧时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
引《吕氏春秋·尊师》:“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
元 虞集 《送韩伯高佥宪浙西》诗:“闕下諫书谁第一? 济南 名士旧无双。”
⒊ 泛指知名人士。
引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的人虽小,而气派很大,平日交结的都是名士与贵人。”
⒋ 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之士。参见“名士风流”。
引《红楼梦》第四九回:“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
瞿秋白 《<乱弹>代序》:“固然, 乾 嘉 之世的绅士之中已经搀杂了些盐商‘驵侩’-- 郑板桥 之类的名士所瞧不起的。”
⒌ 指刑名之士。
引《史记·律书》:“自是之后,名士迭兴, 晋 用 咎犯,而 齐 用 王子,吴 用 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
国语词典
名士 [míng shì]
⒈ 有名的人士。
引《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
《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杨观察是当今名士。」
近名流 名人 闻人
⒉ 名望高而不在位的人。
引《礼记·月令》:「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无奈嘉兴的朋友都知道公孙是个做诗的名士。」
⒊ 尚高论、倜傥而不务小节的人士,如魏晋时代尚清谈之士。
名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贤释义:⒈指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个名士。 ⒉指东汉袁秘、封观、陈端、范仲礼、刘伟德、丁子嗣、张仲然七人。⒊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⒋泛指七位贤人。
- 2.
丧宰释义:丧事的主持人。《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七年》:“邟乡忠侯 黄琼 薨,将葬…… 穉 往弔之,进酹,哀哭而去,人莫知者。诸名士推问丧宰。”胡三省 注:“丧宰,典丧者也。”
- 3.
乖角释义:⒈指 东汉 名士 郭泰 折巾一角之事。 郭泰 字 林宗,不应官府征召,周游郡国。尝于 陈 梁 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 巾”。后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北周 庾信《示封中录》诗之二:“葛巾久乖角,菊径简经过。”⒉抵牾;矛盾。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安清》:“或由传者紕繆,致成乖角。”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清 赵翼《赠贩书施汉英》诗:“我时有钱欲得书,汝时有书欲得钱;一见那愁两乖角,乘我所急高价悬。”⒊分离。
- 4.
五君释义:指 魏 晋 时名士 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
- 5.
什一释义:⒈十分之一。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史记·魏世家》:“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 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明史·李应祥传》:“贼先断浮桥,士卒多溺死,显 及二子与焉。元镇 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⒉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管子·治国》:“关市之租
- 6.
伊川先生释义:⒈宋 理学家 邵雍 的别号。雍 字 尧夫。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号相同》:“邵尧夫、程正叔 俱号 伊川先生。”参见“伊川翁”。⒉宋 理学家 程颐 的别号。颐 字 正叔,宅于 河南 嵩县 东北 耙耧山 下,地处 伊川,故称。《宋史·道学传一·程颐》:“﹝ 颐 ﹞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涪 人祠 颐 於 北巖,世称 伊川先生。”宋 陈亮《书伊川先生春秋传后》:“伊川先生 之序此书也,盖年七十有一矣,四年而先生没。”亦省称“伊川”。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伊川 谓一诗中
- 7.
俊厨释义:东汉 士大夫互相标榜,效法古代“八元”、“八凯”之称,每取号以称当世名士,如“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 俊,“言人之英也”;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言能以财救人者也”。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俊厨”或“俊厨顾及”指才德超著的人。
- 8.
候驾释义:⒈迎候帝王。 《魏书·李遐传》:“庄帝 潜济 河 北相会。遐 既闻 荣 推奉 庄帝,遂开门謁候。仍从驾南渡,及 河阴,为乱兵所害,时年四十二。事寧……以候驾之功封 卢乡县开国伯。”⒉等候出行的车马。《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镇西长史 杜预 言於众曰:‘伯玉 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望已高,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将何以堪其责乎?’瓘 闻之,不候驾而谢 预。”⒊恭候大驾。等候对方来临的敬语。欧阳山《苦斗》五七:“人家是专门约定在 翁源 候驾的么?”
- 9.
刚讦释义:谓刚直而不能容人之过。 《旧唐书·李吉甫传》:“絳 性刚訐,於上前互有争论,人多直 絳。”《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四年》:“隗 性刚訐,当时名士多被弹劾,睿 率皆容贷,由是众怨皆归之。”
- 10.
卫玉释义:晋 卫玠 少时,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后名士 乐广 嫁女于 卫玠,时人有“妇公冰清,女婿玉润”之语。事见《晋书·卫玠传》。后因以“卫玉”为赞誉人文辞华美或风姿秀异之典。唐 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鬱文条而擢彩,藻逸 潘 花。曄词锋而衒奇,光浮 卫 玉。”唐 黄滔《祭先外舅》:“将仰止于 乐 冰,冀参差于 卫 玉。”
- 11.
卿佐释义:指辅佐国君的执政大臣。《左传·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谓股肱。”《国语·周语中》:“今 陈侯 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儷妃嬪,而帅其卿佐以淫於 夏氏,不亦嬻姓矣乎?”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潁川 韩元长,汉 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於没齿。”
- 12.
同榜释义:古代科举考试,考中的张榜公布。在同一榜录取的称为同榜。《剪灯馀话·秋冬访琵琶亭记》:“﹝ 陈 主谓 刘闻 ﹞曰:‘卿与 李黼 同榜,黼 不死,我当大用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二十年来,同咨之好,更胜同榜十倍,其子弟修通门之敬亦加严。”清 吴伟业《过姜给事如农》诗:“翩翩同榜客,相对作衰翁。”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 葛苍公 ﹞壬午举於乡,同榜多知名士。”
- 13.
名士夙儒释义: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 14.
名士风流释义:名士: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15.
名色释义:⒈有名的美色。指著名的美女。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 韩翃 ﹞邻有 李 将妓 柳氏 ……间一日,﹝ 李 ﹞具饌邀 韩。酒酣,谓 韩 曰:‘秀才当今名士,柳氏 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⒉名目;名称。宋 汪应辰《与周参政书》:“近户部行下,以今岁下半年赋,限七月内令以其他名色,先次兑那,起发一半。”明 屠隆《綵毫记·海青死节》:“[侍臣]请皇帝穿袍。[浄]这教做甚么名色?[侍臣]这教做滚龙袍。”清 魏源《筹鹾篇》:“又有南北两局员换给水程之费,三关委员截票放行之费,名色百出,不可胜臚。”孙
- 16.
咽羊昙释义:晋名士羊昙是谢安的外甥,很受谢安器重。
- 17.
嚼齶捶床释义:形容极其愤恨。清 戴名世《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大鋮 尝以梨园子弟为间谍……窃听诸名士口语,顾诸名士酒酣,輒戟手詈 大鋮 为快。大鋮 闻之,嚼齶搥床大恨。”
- 18.
四显释义:指 战国 楚 屈原,西汉 贾谊、龚胜,三国 魏 嵇康 四位名士。
- 19.
大科释义:唐 制,取士之科,由皇帝自诏者曰制举。其科目随皇帝临时所定,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宋 人谓之大科。清 代的制举如博学鸿词科亦称“大科”。宋 陈师道《赠二苏公》诗:“谁其识者有 欧阳,大科异等固其常。”任渊 注:“东坡 兄弟皆应贤良科。”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九:“富韩公 初游场屋,穆修 伯长 谓之曰:‘进士不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名世。’”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康熙 朝初开大科,一时名士率皆怀刺跨马,日夜诣司枋者之门,乞声誉以进。”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制科》。《旧唐书·舆服志》:“﹝ 武
- 20.
委禽释义:下聘礼。 古代婚礼,纳采用雁,故称。《左传·昭公元年》:“郑 徐吾犯 之妹美,公孙楚 聘之矣,公孙黑 又使强委禽焉。”杜预 注:“禽,鴈也,纳采用鴈。”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时有零落衣冠 颜氏女,寄寓 广陵,有容色,相国欲纳之,吴湘 强委禽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时有 高生 者,世家名士,闻 细柳 之名,委禽焉。”
名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贤释义:⒈指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个名士。 ⒉指东汉袁秘、封观、陈端、范仲礼、刘伟德、丁子嗣、张仲然七人。⒊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⒋泛指七位贤人。
- 2.
丧宰释义:丧事的主持人。《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七年》:“邟乡忠侯 黄琼 薨,将葬…… 穉 往弔之,进酹,哀哭而去,人莫知者。诸名士推问丧宰。”胡三省 注:“丧宰,典丧者也。”
- 3.
乖角释义:⒈指 东汉 名士 郭泰 折巾一角之事。 郭泰 字 林宗,不应官府征召,周游郡国。尝于 陈 梁 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 巾”。后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北周 庾信《示封中录》诗之二:“葛巾久乖角,菊径简经过。”⒉抵牾;矛盾。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安清》:“或由传者紕繆,致成乖角。”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清 赵翼《赠贩书施汉英》诗:“我时有钱欲得书,汝时有书欲得钱;一见那愁两乖角,乘我所急高价悬。”⒊分离。
- 4.
五君释义:指 魏 晋 时名士 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
- 5.
什一释义:⒈十分之一。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史记·魏世家》:“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 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明史·李应祥传》:“贼先断浮桥,士卒多溺死,显 及二子与焉。元镇 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⒉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管子·治国》:“关市之租
- 6.
伊川先生释义:⒈宋 理学家 邵雍 的别号。雍 字 尧夫。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号相同》:“邵尧夫、程正叔 俱号 伊川先生。”参见“伊川翁”。⒉宋 理学家 程颐 的别号。颐 字 正叔,宅于 河南 嵩县 东北 耙耧山 下,地处 伊川,故称。《宋史·道学传一·程颐》:“﹝ 颐 ﹞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涪 人祠 颐 於 北巖,世称 伊川先生。”宋 陈亮《书伊川先生春秋传后》:“伊川先生 之序此书也,盖年七十有一矣,四年而先生没。”亦省称“伊川”。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伊川 谓一诗中
- 7.
俊厨释义:东汉 士大夫互相标榜,效法古代“八元”、“八凯”之称,每取号以称当世名士,如“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 俊,“言人之英也”;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言能以财救人者也”。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俊厨”或“俊厨顾及”指才德超著的人。
- 8.
候驾释义:⒈迎候帝王。 《魏书·李遐传》:“庄帝 潜济 河 北相会。遐 既闻 荣 推奉 庄帝,遂开门謁候。仍从驾南渡,及 河阴,为乱兵所害,时年四十二。事寧……以候驾之功封 卢乡县开国伯。”⒉等候出行的车马。《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镇西长史 杜预 言於众曰:‘伯玉 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望已高,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将何以堪其责乎?’瓘 闻之,不候驾而谢 预。”⒊恭候大驾。等候对方来临的敬语。欧阳山《苦斗》五七:“人家是专门约定在 翁源 候驾的么?”
- 9.
刚讦释义:谓刚直而不能容人之过。 《旧唐书·李吉甫传》:“絳 性刚訐,於上前互有争论,人多直 絳。”《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四年》:“隗 性刚訐,当时名士多被弹劾,睿 率皆容贷,由是众怨皆归之。”
- 10.
卫玉释义:晋 卫玠 少时,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后名士 乐广 嫁女于 卫玠,时人有“妇公冰清,女婿玉润”之语。事见《晋书·卫玠传》。后因以“卫玉”为赞誉人文辞华美或风姿秀异之典。唐 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鬱文条而擢彩,藻逸 潘 花。曄词锋而衒奇,光浮 卫 玉。”唐 黄滔《祭先外舅》:“将仰止于 乐 冰,冀参差于 卫 玉。”
- 11.
卿佐释义:指辅佐国君的执政大臣。《左传·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谓股肱。”《国语·周语中》:“今 陈侯 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儷妃嬪,而帅其卿佐以淫於 夏氏,不亦嬻姓矣乎?”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潁川 韩元长,汉 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於没齿。”
- 12.
同榜释义:古代科举考试,考中的张榜公布。在同一榜录取的称为同榜。《剪灯馀话·秋冬访琵琶亭记》:“﹝ 陈 主谓 刘闻 ﹞曰:‘卿与 李黼 同榜,黼 不死,我当大用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二十年来,同咨之好,更胜同榜十倍,其子弟修通门之敬亦加严。”清 吴伟业《过姜给事如农》诗:“翩翩同榜客,相对作衰翁。”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 葛苍公 ﹞壬午举於乡,同榜多知名士。”
- 13.
名士夙儒释义: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 14.
名士风流释义:名士: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15.
名色释义:⒈有名的美色。指著名的美女。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 韩翃 ﹞邻有 李 将妓 柳氏 ……间一日,﹝ 李 ﹞具饌邀 韩。酒酣,谓 韩 曰:‘秀才当今名士,柳氏 当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⒉名目;名称。宋 汪应辰《与周参政书》:“近户部行下,以今岁下半年赋,限七月内令以其他名色,先次兑那,起发一半。”明 屠隆《綵毫记·海青死节》:“[侍臣]请皇帝穿袍。[浄]这教做甚么名色?[侍臣]这教做滚龙袍。”清 魏源《筹鹾篇》:“又有南北两局员换给水程之费,三关委员截票放行之费,名色百出,不可胜臚。”孙
- 16.
咽羊昙释义:晋名士羊昙是谢安的外甥,很受谢安器重。
- 17.
嚼齶捶床释义:形容极其愤恨。清 戴名世《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大鋮 尝以梨园子弟为间谍……窃听诸名士口语,顾诸名士酒酣,輒戟手詈 大鋮 为快。大鋮 闻之,嚼齶搥床大恨。”
- 18.
四显释义:指 战国 楚 屈原,西汉 贾谊、龚胜,三国 魏 嵇康 四位名士。
- 19.
大科释义:唐 制,取士之科,由皇帝自诏者曰制举。其科目随皇帝临时所定,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宋 人谓之大科。清 代的制举如博学鸿词科亦称“大科”。宋 陈师道《赠二苏公》诗:“谁其识者有 欧阳,大科异等固其常。”任渊 注:“东坡 兄弟皆应贤良科。”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九:“富韩公 初游场屋,穆修 伯长 谓之曰:‘进士不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名世。’”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康熙 朝初开大科,一时名士率皆怀刺跨马,日夜诣司枋者之门,乞声誉以进。”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制科》。《旧唐书·舆服志》:“﹝ 武
- 20.
委禽释义:下聘礼。 古代婚礼,纳采用雁,故称。《左传·昭公元年》:“郑 徐吾犯 之妹美,公孙楚 聘之矣,公孙黑 又使强委禽焉。”杜预 注:“禽,鴈也,纳采用鴈。”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时有零落衣冠 颜氏女,寄寓 广陵,有容色,相国欲纳之,吴湘 强委禽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时有 高生 者,世家名士,闻 细柳 之名,委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