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者 [nèi zhě]
1. 指内结于君主的人。
3. 秦汉内廷官署名,掌帷帐等用物。
内者 引证解释
⒈ 指内结于君主的人。
引《鬼谷子·内揵》:“内者进説辞,揵者揵所谋也。”
陶弘景 注:“説辞既进,内结於君,故曰内者进説辞也。”
⒉ 秦 汉 内廷官署名,掌帷帐等用物。
引《汉书·王莽传中》:“莽 曰:‘予以二月建寅之节行巡狩之礼,太官齎糒乾肉,内者行张坐卧,所过毋得有所给。’”
颜师古 注:“张坐卧,谓帷帐茵席也。”
《后汉书·皇后传上·和熹邓皇后》:“减大官、导官、尚方、内者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自非供陵庙,稻粱米不得导择,朝夕一肉饭而已。”
李贤 注引《汉官仪》:“内者,主帷帐。”
内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阃释义:专主京城以外的权事。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此郭门之閫也。门中橛曰閫。”后称将帅在外统军为“专閫”。
- 2.
司阃释义:⒈指地方军事长官。 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武孝廉》:“石赴都夤缘,选得本省司閫。”⒉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 3.
挑剜释义:抠挖。 《元典章·户部六·住罢银钞铜钱使中统钞》:“挑剜祼宝钞以真作伪者,初犯杖一百,徒一年。”《明律·户律四·钞法》:“若有不行用心辨验,收受伪钞及挑剜描輳钞贯在内者,经手之人,杖一百,倍偿所纳钞贯。”
- 4.
捆内释义:门内。指家室。《汉书·匡衡传》:“福之兴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梱内。”清 沉秉钰《<香畹楼忆语>跋》:“四年异处,怡悦相庄,其篤于梱内者,又如此。”
- 5.
无节释义:⒈谓无先验之明。 一说谓不通礼节。《礼记·礼器》:“无节於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孔颖达 疏:“节,犹验也……言欲外观察万物,必先内有识验之明。若心内无明,则外不能分辨也。”陈澔 集说:“无节於内,言胸中不能通达礼之节文也。”⒉没有法度;不加节制。《晏子春秋·外篇上三》:“晏子 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諫,兴事无已。’”《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康 ﹞奢侈纵欲,游观无节。”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琅玡王 ﹞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
- 6.
梱内释义:门内。指家室。《汉书·匡衡传》:“福之兴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梱内。”清 沉秉钰《<香畹楼忆语>跋》:“四年异处,怡悦相庄,其篤于梱内者,又如此。”
- 7.
热审释义:明 清 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 其制始于 明 永乐 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 成化 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 代沿袭。《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小人因他热审时节,哭诉其冤。”《明史·舒化传》:“四年热审,请释纍臣 郑履淳、李芳;及朝审,又请释 李已,皆得宥。”《清史稿·世祖纪二》:“﹝十年五月﹞庚辰,定热审例。”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即比以九幽十八狱,恐亦有过之无不及
- 8.
牌尾释义:⒈太平天囯 对军中或城中老弱残疾者的称呼。 一般指年龄不足十五、六岁或超过五、六十岁的男子。清 知非子《金陵杂记》:“各馆牌尾,年老逾六十者,并孩童十六岁以内者。”清 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餘为‘牌尾’。”⒉见“牌尾馆”。
- 9.
知其一未睹其二释义:同“知其一不知其二”。《汉书·扬雄传下》:“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者也。”参见“知其一不知其二。”
- 10.
简选释义:选择;选用。《吕氏春秋·简选》:“简选精良,兵械銛利,令能将将之。”《后汉书·朱儁传》:“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 咸阳。”《宋书·五行志二》:“去年秋冬,采择卿校 诸葛冲 等女,是春五十餘人入殿简选。”清 王韬《琉事不足辨》:“延揽人才,简选牧令,登崇俊良,此治於内者也。”
- 11.
题准释义:奏经皇帝批准。《明会典·六科序》:“正德 元年题准,若係重事,特旨令科道记著者,即时纠举,不得隐漏。”《清会典事例·吏部二四·满洲铨选》:“康熙 五十三年题准由将军副都统选取本处应用之人,坐名补授,咨部註册。”《清会典事例·户部八·田赋》:“﹝ 顺治 二年﹞又题准民间坟墓,有在旗人地内者,许其子孙随时祭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