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兵 大兵的意思
bīng

大兵

简体大兵
繁体
拼音dà bīng
注音ㄉㄚˋ ㄅ一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含义

指军队中的士兵

大兵的意思

大兵 [dà bīng]

1. 人数多,声势大的军队。

大兵压境。

[ large troops; ]

2. 旧时对士兵的俗称,现称普通士兵。

[ common soldier; the rank and file; ]

3. 指清兵,清人撰文必作此称,以示尊敬。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 the Qing troops; ]

大兵 引证解释

⒈ 人数多、声势大的军队。

《管子·大匡》:“吾欲发小兵以服大兵。”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今 操 引大兵至此,恐粮草不敷,故勒兵不进。”

⒉ 大的战争。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则天时雨汁,……国有大兵。”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神曰:‘将有大兵,今辞汝去。’留一玉环曰:‘持此可以避难。’后 刘表 袁术 相攻, 龙舒 之民皆徙去,唯 宪 里不被兵。”

⒊ 旧时对兵士的俗称。

许地山 《人非人》:“等我到军法处,一个大兵指着门前底大牌楼,说在那里。”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


国语词典

大兵 [dà bīng]

⒈ 国家的军队。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萧云仙又叫一百兵丁埋伏在山凹里,只听山头炮响,一齐呐喊起来,报称大兵已到,赶上前来助战。」

⒉ 雄厚的兵力。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日忘一日,以至覆没,大兵一放,玉石俱碎。」
《文选·钟会·檄蜀文》:「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

⒊ 大战事。

⒋ 士兵。


大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塞释义:整备要塞。《后汉书·南匈奴传》:“臣伏念先父归 汉 以来,被蒙覆载,严塞明候,大兵拥护,积四十年。”
    • 2.
      二尺半释义:⒈方言。 军装。孙犁《风云初记》十三:“换上二尺半了,真像个大兵了!”张笑天《逝水流年》:“﹝ 温铁柱 ﹞穿一身肥大的‘二天半’,小脸瘦成了一条条。”⒉方言。指搧火用的风箱。王老九《张玉婵》诗:“割了一片又一片,回家忙拉二尺半。”
    • 3.
      凶岁释义:⒈凶年,荒年。《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宋 苏轼《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欲将百瀆起凶岁,免使甔石愁 扬雄。”明 刘基《拟连珠》之六八:“积仓之家,独喜凶岁;舞法之吏,不乐清朝。”吴恭亨《得君复上海书却寄》诗之二:“凶岁大兵儼相接,长蛇封豕欲安归。”⒉旧谓不吉利的年份。巴金《神·鬼·人》:“中国 人也有所谓凶岁罢。我们是以三十三岁为凶岁的。这年纪是一个很大的难关。”
    • 4.
      力不从心释义: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 5.
      匪难释义:盗匪造成的灾难。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邻近各乡遇着有匪难的时候,便都来投报我们,我们也每每带领大兵去捉拿土匪。”
    • 6.
      塞咎释义:抵补罪过。《后汉书·列女传·盛道妻》:“君可速潜逃,妾自留狱,代君塞咎。”《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 心怨之。因天有变,欲以塞咎,使人言 温 与 袁术 交关,遂笞杀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大兵交际,难可齐壹,诸王朝贵,横死者众,臣今粉躯,不足塞咎。”
    • 7.
      大兵释义:⒈指士兵(含贬义)。⒉兵力强大的军队:大兵压境。
    • 8.
      大子释义:⒈旧时一种较大的铜元,一枚抵普通铜元二枚。 许地山《街头巷尾之伦理》:“抱小孩的大兵,在地下捡了一个大子。”老舍《骆驼祥子》九:“祥子 要了四两白干,三个大子儿的落花生。”⒉即太子。《周礼·夏官·诸子》:“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於大子。”《左传·隐公元年》:“惠公 之薨也,有 宋 师,大子少,葬故有闕。”《庄子·人间世》:“颜閤 将傅 卫灵公 大子。”成玄英 疏:“大子,蒯瞶 也。”
    • 9.
      屯师释义:集结军队。 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壮节公》:“金川 蕞尔小夷,经大兵两度挞伐,不能获尺寸之利,乃至屯师经年,老师縻餉,安用将帅为也!”
    • 10.
      抗厉释义:⒈高尚严正。 《东观汉记·逢萌传》:“少有大节,志意抗厉。”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材理》:“抗厉之人,不能迴挠。”清 周亮工《盛此公哭金冶王》诗:“其人抗厉希古,不可一世。”⒉声音高亢,容色严厉。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卫公 始困於贫贱,因过 华山庙,诉於神,且请告以位宦所至。辞色抗厉,观者异之。”《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于谨 ﹞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胡三省 注:“抗厉,举声高亢且正色严厉也。”⒊振奋。《后汉书·窦融传》:“今 关 东盗贼已定,大兵今当悉西,将军其抗厉威武,以应期会。”
    • 11.
      排矟释义: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三年》:“屈突通 引大兵继至……斩首千餘级,获排矟兵六千。”胡三省 注:“排矟,言执排执矟者也。”
    • 12.
      枭获释义:擒获斩首。 《续资治通鉴·宋神完元丰五年》:“大兵深入讨贼,期在梟获元恶,如已破其巢穴,虽未得 乞弟,亦听班师。”
    • 13.
      火攻计释义:火攻计源于(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孙子兵法中的第十二计,是指以火助攻的目的,获取两军交战中的胜利。
    • 14.
      燕犒释义:慰劳军士的酒食。《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逵 引兵过 岳州,岳州 团练使 潘叔嗣 厚具燕犒,奉事甚谨。”《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大兵且至,其缮治营垒,多具燕犒。”按,《宋史·孙沔传》作“宴犒”。
    • 15.
      符厌释义:指道士巫师符咒厌胜的法术。 《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废后王氏》:“后兄 守一 以后无子,常惧废立,导以符厌之事。”《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灵助 庸人,假妖术以惑众,大兵一临,彼皆恃其符厌,岂肯戮力致死,与吾兵争胜负哉!”胡三省 注:“谓 刘灵助 书为符敕以厌胜也。”
    • 16.
      营首释义:星名。即营头。《晋书·天文志下》:“太安 二年十一月辛巳,有星昼陨中天北下,光变白,有声如雷。案占:‘名曰营首。营首所在,下有大兵,流血。’”参见“营头”。
    • 17.
      衆喣漂山释义: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喣漂山,聚蟁成靁。”颜师古 注:“应劭 曰:‘喣,吹喣也。’漂,动也。”清 魏源《圣武记》卷四:“且 喀城 蠭屯丑众,不下十万,众喣漂山,非大兵全力中路,直捣 喀城,反正为奇,难期万全无失。”亦作“众喣飘山”。《后汉书·第五伦传》:“众喣飘山,聚蚊成雷,盖骄佚所从生也。”
    • 18.
      诛鼂错释义:亦作“诛晁错”。汉景帝 时,鼂错 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请削诸侯之地,于是 吴 楚 七国以诛 鼂错 为名反叛。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袁盎鼂错列传》。后以“诛鼂错”为清君侧之典。唐 陈鸿《长恨传》:“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 鼂错 以谢天下。”《白居易集》引作“诛错”。《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茂贞 地大兵彊,而 唐 力未可以致讨;凤翔 又近京师,易以自危而难於后悔。佗日虽欲诛 晁错 以谢诸侯,恐不能也。”
    • 19.
      谋变释义:图谋变乱。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募天下驍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輒败……此赏重而信之效也。”明 宋濂《元故从仕郎兴化路总管府经历李公墓志铭》:“属县 仙游 令 马某,虐用其民,民不堪。陈一壼 谋变,焚其官署。”清 梅曾亮《书<守濬记>后》:“十二月大兵復 滑城,而贼首 林清 于九月十五日谋变京师。”
    • 20.
      谷粟释义:谷类的总称。《后汉书·樊準传》:“準 课督农桑,广施方略,期年间,穀粟丰贱数十倍。”《宋史·儒林传六·陈亮》:“穀粟、桑麻、丝枲之利,岁耗於一岁;禽兽、鱼鳖、草木之生,日微於一日。”《元史·庆童传》:“脱脱 以太师、右丞相统大兵南征,一切军资、衣甲、器仗、穀粟、薪藁之属,咸取具於 江 浙,庆童 规措有方,陆运川输,千里相属,朝廷赖之。”

大兵(da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兵是什么意思 大兵读音 怎么读 大兵,拼音是dà bīng,大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