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 [tóng què]
1. 铜制的鸟雀。
2. 指铜雀台。
4. 亦作“铜爵”。传说中的秦始皇名马名。
铜雀 引证解释
⒈ 铜制的鸟雀。
引《三辅黄图·建章宫》:“古歌云:‘ 长安 城西有双闕,上有双铜雀,一鸣五穀成,再鸣五穀熟。’”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藉田诗》:“鳐鱼显嘉瑞,铜雀应丰年。”
⒉ 指 铜雀台。参见“铜雀臺”。
引南朝 陈 张正见 《铜雀台》诗:“凄凉 铜雀 晚,摇落墓田通。”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蒋珊渔残稿》:“泪尽英雄公一笑, 魏 家 铜雀 晋 铜驼。”
⒊ 亦作“铜爵”。传说中的 秦始皇 名马名。
引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秦始皇 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躡景、犇电、飞翮、铜爵、神鳧。”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秦始皇马》:“有七名马……六曰铜雀。”
国语词典
铜雀 [tóng què]
⒈ 用铜塑铸的凤凰。
引《太平御览·卷三五·时序部·丰稔》:「古歌词曰:『长安城西双员阙,上有一双铜雀宿,一鸣五谷生,再鸣五谷熟。』」
南朝梁·简文帝〈和藉田〉诗:「鳐鱼显嘉瑞,铜雀应丰年。」
⒉ 三国时代曹操所建之高台。参见「铜雀台」条。
引唐·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台释义:⒈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 《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⒉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李贤 注引《晋书》:“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宋 司马光《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⒊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文选·左思<魏都赋
- 2.
伎人释义:指女歌舞艺人。三国 魏 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 铜雀臺,善待之。”《晋书·宣帝纪》:“九年春三月,黄门 张当 私出掖庭才人 石英 等十一人,与 曹爽 为伎人。”
- 3.
分鼎释义:谓三分天下而雄据一方。唐 沉佺期《铜雀台》诗:“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臺。”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欲问 紫髯 分鼎事,只有荒祠烟树。”《三国演义》第一回:“后人有诗赞 玄德 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参见“三分鼎足”、“鼎立”。
- 4.
刘郎释义:⒈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⒉指 汉武帝 刘彻。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⒊指 汉高祖 刘邦。宋 辛弃疾《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⒋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⒌指 东汉 刘晨。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唐 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 相约事难谐
- 5.
包蓄释义:含蓄;包含。宋 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五:“《铜雀臺》尾句云:‘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来往处。’皆反覆包蓄,得古风体。”明 陈继儒《读书镜》卷五:“此人气虽壮,然包蓄不深,发必暴,且不中节,当以此败。”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作赋之法,已尽 长卿 数语。大抵须包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李大钊《平民主义》:“这所包蓄的强力,不是一君专制的强力,不是少数暴恣的强力,乃是多数人合致的强力。”
- 6.
华容释义:⒈华丽的姿容。三国 魏 嵇康《琴赋》:“华容灼爚,发采扬明,何其丽也。”宋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诗之十七:“点注桃花舒小红,与儿洗面作华容。”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某诸生》:“吴 门诸生某……漏已二下,独笼烛行僻衖中,相去一矢地外有红衣女子行其前,约畧甚美,心仪之,盍追及一睹华容。”⒉古县名。西汉 置。治所在今 湖北省 潜江市 西南。南朝 梁 废。东汉 建安 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 在 赤壁 战败后北归,取道于此。明 许时泉《赤壁游》:“东风烧尽北船兵,江 上奔驰纵路横,不是 华容 天与便,暮云 铜雀
- 7.
周郎释义:指 三国 吴 将 周瑜。因其年少,故称。《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 时年二十四,吴中 皆呼为 周郎。”唐 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铜雀 春深锁二 乔。”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 周郎 赤壁。”
- 8.
嚬蛾释义:⒈微皱的眉头。南朝 梁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诗:“迴羞出慢脸,送态入嚬蛾。”⒉皱眉头。唐 李白《捣衣篇》诗:“闺里佳人年十餘,嚬蛾对影恨离居。”唐 刘方平《铜雀妓》诗:“遗令奉君王,嚬蛾强一妆。”按,蛾,蛾眉,指女子之眉。
- 9.
当州释义:本州。《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作 铜雀臺”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刘表 自以为宗宗,包藏姦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唐 刘禹锡《谢恩赐粟麦表》:“以臣当州连年歉旱,特放 开成 元年夏青苗钱。”
- 10.
打簇释义:⒈亦称“打竹簇”。北朝 时的一种游戏。《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三年正月甲午,开府仪同三司 尒朱文畅 ……等谋贼 神武,因十五日夜打簇,怀刃而入,其党 薛季孝 以告,并伏诛。”《北齐书·尒朱文畅传》:“自 魏氏 旧俗,以正月十五日夜为打竹簇之戏,有能中者,即时赏帛……因 高祖 临观,谋为窃发。”《北史·尒朱荣传》作“打蔟”。⒉犹打扮。元 乔吉《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曲:“书斋打簇得繁华,玉龙笔乘,铜雀砚瓦,金凤釵花。”
- 11.
捣治释义:⒈进行舂捣。 宋 何薳《春渚纪闻·铜雀台瓦》:“相州,魏武 故都,所筑 铜雀臺,其瓦初用铅丹杂胡桃油捣治,火之,取其不渗,雨过既乾耳。”⒉擣治:捣帛缝制。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二:“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擣治。”
- 12.
朱雀门释义:六朝都城 建康(今 江苏 南京市)南城门。 始建于 晋成帝 成康 二年。门上有两铜雀,因名。《南史·宋纪中·孝武帝》:“初立驰道,自 閶闔门 至于 朱雀门。”唐 李白《宿白鹭洲寄杨江宁》诗:“朝别 朱雀门,暮栖 白鷺洲。”参阅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建康府》。
- 13.
歌梁释义:指歌馆的屋梁。 亦借指歌馆。典出《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匱粮,过 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舞馆识餘基,歌梁想遗囀。”刘良 注:“妙歌者发声,声绕梁而尘起,故见梁则想其餘声。”唐 王勃《铜雀妓》诗:“舞席纷何就,歌梁儼未倾。”明 何景明《丛台》诗:“黄金饰舞榭,白璧缀歌梁。”
- 14.
潜身释义:藏身隐居。《后汉书·袁閎传》:“潜身十八年…… 閎 诵经不移。”明 马銮《铜雀伎》诗:“得上高臺日已西,潜身一为故人啼。”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剀》诗:“间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
- 15.
爵台释义:即 铜雀台。爵,通“雀”。
- 16.
玉座释义:⒈帝王的御座。《文选·谢朓<同谢咨议铜雀台>诗》:“玉座犹寂漠,况乃妾身轻。”刘良 注:“玉座,玉床也……言君王玉座尚自虚无若此,况羣妾身至轻微,何以为久长也。”唐 白居易《蛮子朝》诗:“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宋 梅尧臣《金沙花》诗:“玉座君王赏,朱栏将相罗。”⒉代称帝王。唐 杜甫《解闷》诗之九:“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宋 刘克庄《念奴娇·寿方德润》词:“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清 汪懋麟《题屺瞻学士扈从射麞图》诗:“敛手鵠立玉座隅,被服轻温貂貉狐。”⒊敬称先皇、先后的神床。唐
- 17.
瓦砚释义:亦作“瓦研”。以古宫殿瓦制作的砚。汉 未央宫、魏 铜雀台 等诸殿瓦,瓦身如半筒,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 宋 以来人取以为砚。亦指陶制的砚。《新唐书·地理志二》:“虢州 弘农郡 ……土贡:絁、瓦砚、麝、地骨皮、梨。”宋 欧阳修《砚谱》:“青州 潍州 石末研,皆瓦砚也。”明 马愈《马氏日抄·李廷珪墨》:“予一日至 英国府 中,见勋卫留 冯损之 作字,出 建安 瓦研、御府长毫雉花笔。”清 朱栋《砚小史·古砖古瓦》:“瓦砚与澄泥石末类也,而甚不同。石末诸品起后世;瓦则自 魏 而 汉 而 周,歷年甚久。”
- 18.
留客袂释义:指翩翩然、令人留连难舍的舞袖。语出《楚辞·大招》:“长袂拂面,善留客只。”南朝 梁 刘孝绰《铜雀妓》诗:“谁言留客袂,遂掩望陵悲。”南朝 梁简文帝《采桑》诗:“重门皆已闭,方知留客袂。”
- 19.
相台释义:相州(今 河北省 临漳县)的别名。 州有 铜雀台,故名。
- 20.
秋稼释义:秋季的庄稼。 《后汉书·安帝纪》:“今年秋稼茂好,垂可收穫,而连雨未霽,惧必淹伤。”唐 刘禹锡《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诗:“长安 铜雀鸣,秋稼与云平。”《新唐书·五行志一》:“大历 六年八月,连雨,害秋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