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妇 [zhēn fù]
1. 旧指从一而终的妇女。
贞妇 引证解释
⒈ 旧指从一而终的妇女。
引《礼记·丧服四制》:“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孔颖达 疏:“贞妇者,谓贞节之妇。”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絶灭之国。”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筑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 贞妇啼鸣鸣。”
明 归有光 《祭张贞女文》:“惟贞妇之所遭,殆人生之未有。”
国语词典
贞妇 [zhēn fù]
⒈ 夫死不再改嫁的妇人。
引《礼记·丧服四制》:「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汉书·卷八·宣帝纪》:「及颍川吏民有行义者爵,人二级,力田一级,贞妇顺女帛。」
贞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台释义:⒈道教指神仙的居处。《艺文类聚》卷七八引《真人周君传》:“子名在丹臺玉室之中,何忧不仙?”唐 白居易《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诗:“君看名在丹臺者,尽是人间修道人。”元 无名氏《翫江亭》第一折:“贫道德传於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登仙得道,名记丹臺,方得成道。”⒉指 吕洞宾 炼丹台。在今 杭州 北高峰 南。清 梁章鉅《浪迹丛谈·西湖纪游诗》:“更矜腰脚健,直躡 丹臺 巔。”⒊《史记·货殖列传》载,秦 时,蜀寡妇 清 守先人丹砂矿穴,擅其利而显富,秦始皇 许为贞妇而客遇之,为筑 女怀清台。后以“丹台”为寡
- 2.
冰蘖释义:亦作“冰蘗”。冰檗。喻寒苦而有操守。唐 刘言史《初下东周赠孟郊》诗:“素坚冰蘖心,洁持保贤贞。”一本作“冰蘖”。宋 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十年冰蘖战膏粱,万里烟波濯紈綺。”明 宋濂《徐贞妇郑氏传》:“尔居官宜冰蘖自守。禄或不给,则售此用之。”
- 3.
初冠释义:古代男子年届二十岁,始行冠礼。见《礼记·内则》。后因以“初冠”称成年男子。北魏 高允《咏贞妇彭城刘氏》诗之四:“率我初冠,眷彼弱笄。”唐 韩愈《马君墓志》:“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
- 4.
古井释义:⒈唐 孟郊《列女操》:“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后因以“古井”比喻寂然不为外物所动之心。尤多用于守寡不嫁的妇女。宋 苏轼《临江仙》词:“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元 杨维桢《漫兴》诗之三:“生来不识古井怨,唱得 后主《后庭花》。”鲁迅《坟·寡妇主义》:“个个心如古井,脸若严霜。”⒉喻指富孀和有私蓄的妓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路上行人,都嘖嘖称羡,都説不料这个古井叫他淘着……后来问了旁人,才知道凡娶着不甚正路的妇人--如妓女、寡妇之类--做老婆,却带着银钱来的,叫做
- 5.
存见释义:探望慰问。《汉书·元后传》:“莽 又知太后妇人厌居深宫中,莽 欲虞乐以市其权,乃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贞妇。”《后汉书·祭遵传》:“既葬,车驾復临其坟,存见夫人室家。”
- 6.
怀清释义:秦始皇 以 巴 寡妇 清 为贞妇,为之筑 怀清台。 后因以“怀清”比喻妇女贞洁。清 赵翼《贞女芮泰姑诗》:“那得閒依绣佛灯,课严菽乳日三升,市儿买得都称嘆,片片怀清寡女冰。”参见“怀清臺”。
- 7.
望夫石释义:古迹名。 各地多有,均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初学记》卷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武昌 北山 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 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辽宁省 兴城市 西南 望夫山 之望夫石,则传为 孟姜女 望夫所化。其它如 宁夏回族自治区 隆德县 西南、江西省 分宜县 昌山峡 水中、贵州省 贵阳市 北 谷顶埧、广东省 清远市 均有望夫石。参阅《嘉庆一统志·锦州府》又《平凉府》、《袁州府》、《贵阳府》及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望夫石》。后用
- 8.
灵丝释义:⒈指传说中联结男女婚姻的红线。 明 杨珽《龙膏记·买卜》:“他不比那寻常草根木蕊,是结婚姻玉液琼飴,成好事玉斧灵丝。”参见“月下老人”。⒉指传说中的续命丝。典出《艺文类聚》卷四引 汉 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説以益人命。”宋 王珪《立春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三》:“仙艾垂门緑,灵丝绕户长。”清 冯桂芬《刘贞妇》诗:“天乎何大酷,公子弱年遘百六,吁天不报呼不闻,那有灵丝命堪续。”
- 9.
石妇释义:⒈即石女。 汉 扬雄《太玄·廓》:“次三廓无子,室石妇。”范望 注:“妇而无子,阴不合也,故谓之石也。”参见“石女”。⒉妇人石像。唐 白居易《蜀路石妇》诗:“道傍一石妇,无记復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⒊望夫石。传说古有贞妇望夫不归,化而为石。唐 鲍溶《期尽》诗:“青山石妇千年望,雷雨曾知来不来。”元 杨维桢《<石妇操>序》:“石妇即望夫石也,在处有之。诗人悲其志与 精卫 同,不必问其主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