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石 [fēi shí]
1. 古时战守之具。置石于大木之上,发机以击敌。
飞石 引证解释
⒈ 古时战守之具。置石于大木之上,发机以击敌。
引《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絶於等伦”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
《左传·桓公五年》“旝动而鼓” 唐 孔颖达 疏:“贾逵 以旝为发石,一曰飞石。”
国语词典
飞石 [fēi shí]
⒈ 古代战争的工具,置石于大木之上,发机以击敌。
飞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折角巾释义: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字 林宗。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宋 张耒《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折巾”。清 侯方域《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 2.
木驴释义:⒈古代一种兵车。 用于攻城。《梁书·侯景传》:“明日,景 又作木驴数百攻城,城上飞石掷之,所值皆破碎。”《旧唐书·忠义传下·薛愿》:“贼将 阿史那承庆 悉以鋭卒併攻,为木驴、木鹅、云梯、衝棚四面云合。”⒉刑具。为装有轮轴的木架,载犯人示众并处死。宋 陆游《南唐书·胡则传》:“即舁置木驴上,将磔之,俄死,腰斩其尸以狥。”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押赴市曹,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一日文书到府,差官吏仵作人等,将三人押赴木驴上,满城号令三日,律例凌迟分尸,梟首示众。
- 3.
杷车释义:古代兵车名。 又名李公车、孩儿杷。车上设有机伏,下牵绳引发,可飞石击远,用于攻城破寨。见 明 黄一正《事物绀珠》。一说,杷车属飞梯一类,登高时使用。
- 4.
炮座释义:亦作“礮坐”。 炮车。亦指炮的台座。宋 陈规《守城录》卷一:“金 人广列垒石、砲座,寻碑石、磨盘、石羊虎为砲,欲攻之所,列砲座百餘,飞石如雨,击守城之卒。”《元史·忙兀台传》:“自 郢州 黄家原 盪舟入湖,至 沙洋堡,立砲座十有二,竖云梯先登。”《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 人自五月至于今,增兵凡万五千骑,调丁夫五千餘众,以牛车运礮坐六十有餘所。”刘白羽《路标》:“他抱起一颗砲弹看了看。他准备等敌人到跟前,他就把它在砲座上磕炸,连自己带砲一齐炸掉。”
- 5.
翔旝释义:古代战争中发射的飞石。
- 6.
飞石释义:古时战守之具。置石于大木之上,发机以击敌。《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絶於等伦”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左传·桓公五年》“旝动而鼓”唐 孔颖达 疏:“贾逵 以旝为发石,一曰飞石。”
- 7.
黑霾释义:空中黑而混浊貌。 《清史稿·灾异志五》:“﹝ 雍正 元年四月初七﹞ 恩县 夜起大风,飞石拔木,有顷黑霾如墨,良久復变为红霾,乍明乍暗,逮晓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