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关 [jiāng guān]
1. 古关名。相传战国时巴·楚相争,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置关,故名。又名扞关。后移于长江南岸,为瞿塘峡南面屏障,又名瞿塘关。湖北省·枝城市的荆门与宜昌县的虎牙二山夹江对峙,称江关。指江南。犹言海内。
江关 引证解释
⒈ 古关名。相传 战国 时 巴 楚 相争,于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长江 北岸 赤甲山 上置关,故名。又名 扞关。后移于 长江 南岸,为 瞿塘峡 南面屏障,又名 瞿塘关。
⒉ 湖北省 枝城市 的 荆门 与 宜昌县 的 虎牙 二山夹 江 对峙,称 江关。
引《后汉书·岑彭传》:“刘歆 长驱入 江关,令军中无得虏掠。”
陈衍 《张广雅督部电召来鄂》诗:“昔岁 沅 湘 单舸还,苍茫风雪下 江关。”
⒊ 犹言海内。
引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一:“庾信 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⒋ 指 江 南。
引清 龚自珍 《寒月吟》:“江 关断消息,生死知无因。”
江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关释义: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 上党 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彊敌?”李贤 注:“三关,谓 上党关、壶口关、石陘关。”(2)阳平关(今 陕西 沔县 西)、江关(今 四川 奉节 东)、白水关(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刘禪 入臣。”李善 注:“蜀有 阳平、江关、白水关。”(3)平靖关、武胜关、黄岘关。在今 河南 信阳 南。《南齐书·州郡志下》:“泰始 中,立
- 2.
南迁释义:⒈迁都南方。《魏书·灵徵志下》:“魏氏 世居幽朔,至 献帝 世,有神人言应南迁。”《宋书·武帝纪论》:“晋 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明史·英宗前纪》:“甲子,京师闻败,羣臣聚哭於朝,侍讲 徐珵 请南迁,兵部侍郎 于谦 不可。”⒉被贬谪、流放到南方。唐 李白《江上赠窦长史》诗:“万里南迁 夜郎国,三年归及 长风沙。”宋 徐铉《和州酬江中丞见寄》诗:“贾 傅南迁久,江关道路遥。”宋 周密《齐东野语·徐汉玉》:“吾得罪必南迁,安得在畿乎?”
- 3.
姻契释义:犹姻眷,姻缘。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妈妈与你选个有才有貌底官人,共成姻契。”明 无名氏《綵楼记·抛球择婿》:“早成就百年姻契。”明 梁辰鱼《浣纱记·迎施》:“勤劳王事,奔走江关,再无工夫,得谐姻契。”
- 4.
春申释义:⒈指 春申君。《荀子·成相》:“展禽 三絀,春申 道缀基毕输。”汉 贾谊《过秦论上》:“当此之时,齐 有 孟尝,赵 有 平原,楚 有 春申,魏 有 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唐 杜牧《春申君》诗:“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 谁与快寃魂。”详“春申君”。⒉上海市 的别称。元 黄溍《登钱山望菰城慨然而赋》:“耸身白云上,始见 春申 城。”郁达夫《和曾广勋先生赐赠之作》之一:“十载 春申 忆旧游,江关词赋动离愁。”参见“春申浦”。
- 5.
江关释义:⒈古关名。相传 战国 时 巴 楚 相争,于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长江 北岸 赤甲山 上置关,故名。又名 扞关。后移于 长江 南岸,为 瞿塘峡 南面屏障,又名 瞿塘关。⒉湖北省 枝城市 的 荆门 与 宜昌县 的 虎牙 二山夹 江 对峙,称 江关。《后汉书·岑彭传》:“刘歆 长驱入 江关,令军中无得虏掠。”陈衍《张广雅督部电召来鄂》诗:“昔岁 沅 湘 单舸还,苍茫风雪下 江关。”⒊犹言海内。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 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⒋指 江 南。清 龚自珍《寒月吟》:“江 关断消息
- 6.
瞿唐关释义:古关名。以位于 瞿唐峡 而得名。也称 江关。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形势险要。
- 7.
鳞凑释义:亦作“鳞輳”。犹鳞集。《晋书·姚兴载记下》:“广平公 弼 姦凶无状,潜有陵夺之志,陛下宠之不道,假其威权,倾险无赖之徒,莫不鳞凑其侧。”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市井》:“城外惟 上新河、龙江关 二处为商帆贾舶所鳞輳,上河 尤号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