蓂荚 [míng jiá]
1. 古代传说中的瑞草。又名“历荚”
例蓂历(日历。因蓂荚的更换而知日月,故称);蓂灵(神话中的瑞木名)
英[a kind of lucky grass;]
蓂荚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它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日结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每日落一荚。所以从荚数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一名历荚。
引《竹书纪年》卷上:“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歷荚。”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唐 尧 观蓂荚以知月。”
唐 杜审言 《晦日宴游》诗:“日晦随蓂荚,春情著杏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请问那几种祥瑞?[屈指介] 河 出图, 洛 出书……蓂荚发,芝草生。”
国语词典
蓂荚 [míng jiá]
⒈ 古代传说中一种表示祥瑞的草。
引《文选·张衡·东京赋》:「盖蓂荚为难莳也,故旷世而不觌。」
蓂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历草释义:⒈即蓂荚。传说中的一种瑞草。⒉亦称“歷荚”。即蓂荚。
- 2.
历荚释义:⒈即蓂荚。《竹书纪年》卷上:“帝在位七十年……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徐文靖 笺:“《田俅子》曰:‘尧 为天子,蓂荚生于庭,为帝成歷。’”一本作“歷荚”。《宋书·符瑞志中》:“昔在 放勋,历荚数朝。”宋 李石《续博物志》卷七:“蓂荚一名历荚,圣王以是占日月之数。”⒉见“歷草”。
- 3.
历蓂释义:即蓂荚。
- 4.
月小释义:⒈指旧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竹书纪年》卷上:“﹝ 尧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⒉指公历只有三十天的月份。公历每年四、六、九、十一这四个月为小月,均三十天;二月平年二十八天,闰年二十九天。参见“月大”。
- 5.
月荚释义:古代传说的一种瑞草。相传 尧 时“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见《竹书纪年》卷上。因数荚多少,可知月的日数,故又称月荚、月蓂。唐 许敬宗《奉和秋暮言志应制》:“月荚生还落,云枝似復非。”
- 6.
沈璧释义:⒈谓沉璧于 河。古代盟誓或祭祀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国语·晋语四》:“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 河 水。’沉璧以质。”南朝 宋 鲍照《石帆铭》:“覘气涉潮,投祭沉璧。”《宋书·符瑞志》:“武王 殁,成王 少,周公旦 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神鸟凤皇见,蓂荚生,乃与 成王 观於 河 洛,沉璧。”⒉指映在水中的月影。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清 厉鹗《清江引·三潭印月》曲:“浮珠白一丸,沉璧寒千丈。”
- 7.
瑞草释义:古代以为吉祥之草,如灵芝、蓂荚之类。或称仙草。
- 8.
祥荚释义:蓂荚。传说 唐尧 时瑞草名。相传每月朔日始一日生一荚,十六日后一日落一荚,月晦而尽,故又名历荚。
- 9.
秋蓂释义:秋日的蓂荚。蓂荚,古代传说中的瑞草。唐 广宣《早秋降诞日献寿》诗之一:“秋蓂开六叶,元圣诞千年。”
- 10.
草荚释义:瑞草。又名蓂荚、历荚。传说古人曾用以计历。《竹书纪年》卷上:“﹝ 尧 时﹞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宋 周邦彦《黄鹂绕碧树·春情》词:“草荚兰芽渐吐。且寻芳、更休思虑。”
- 11.
蓂历释义:日历。因蓂荚的更换而知月日,故名。
- 12.
记月释义:标志日月。 唐 张莒《紫宸殿前樱桃树赋》:“自承恩於攀赏,固无忧於翦伐;伴穠李以表年,笑阶蓂之记月。”按,相传 尧 时有瑞草蓂荚夹阶而生,随月生死。每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若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可用以占日月之数。
- 13.
阶蓂释义:即蓂荚。 瑞草名,夹阶而生,故名。《竹书纪年》卷上:“﹝ 帝尧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唐 赵彦昭《奉和人日清暉阁宴群臣遇雪应制》:“庭树千花发,阶蓂七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