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拘 不拘的意思

不拘

简体不拘
繁体
拼音bù jū
注音ㄅㄨˋ ㄐㄩ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jū gōu,(1) 逮捕或扣押。【组词】: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2) 限,限制。【组词】:拘束。拘谨。不拘小节。(3) 固执,不变通。【组词】:拘泥。拘礼。拘迂。 ◎ 遮蔽。【例句】:“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基本含义

不受限制,不受拘束

不拘的意思

不拘 [bù jū]

1. 不拘泥,不计较。

不拘小节。

[ not stick to; not confine oneself; ]

2. 不受局限或限制。

字数不拘。

[ set no limit to; ]

3. 不夺取或据为己有。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为。——《庄子·天地》

[ not take for oneself; ]

4. 不论,不管。

不拘什么任务,只要对人民有益的,我都愿意接受。

[ whatever; ]

不拘 引证解释

不拘泥;不计较;不限制。

《庄子·渔父》:“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成玄英 疏:“不拘束於俗礼也。”
宋 苏轼 《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宜》:“欲乞特赐指挥,今后差试官,不拘经义诗赋,专务选择有词学之人。”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殿试》:“旧制殿试,皆有黜落,临时请旨,不拘数目。”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去国后在学校中,病院里,与同伴谈笑,也有极不拘之时,只是终不能痴傻到绝不用点思想的地步。”

⒉ 不论;不管。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想夫人处必有佳饌,烦汝敬謁,不拘多寡,以疗宿飢,可乎?”
《红楼梦》第十回:“他可心细,不拘听见什么话儿,都要忖量个三日五夜才算。”
冰心 《寄小读者》六:“又如我们觉得偌大的 中国,不拘谁做总统,只要他老老实实,治抚得大家平平安安的,不妨碍我们的游戏,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⒊ 不夺取。

《庄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
章炳麟 解故:“拘与鉤同。 《天运篇》:‘一君无所鉤用。’《释文》云:鉤,取也。此‘鉤’亦训‘取’。”


国语词典

不拘 [bù jū]

⒈ 不必拘守。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而世族贵戚之子弟,陵迈超越,不拘资次。」

不论 不计

限制

⒉ 不论、不管、无论。

《金瓶梅·第四〇回》:「有钱老婆嘴光,无时孩子乱叫,不拘谁家衣裳,且交印铺睡觉。」
《红楼梦·第四三回》:「我想,往年不拘谁作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这个也俗了,也觉很生分似的。」


不拘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不论释义:⒈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跟它呼应:不论困难有多大,他都不气馁。他不论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论是语文、数学、外语,他的成绩都相当好。⒉不讨论;不辩论:存而不论。
    • 2.
      不计释义:不计较;不考虑: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不拘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限制释义:⒈规定范围,不许超过:限制其行动自由。文章的字数不限制。⒉规定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

不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古释义:古诗的一种。每篇句数不拘,每句七字。
    • 2.
      万川一月释义:比喻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不被色相迷住,不拘于虚,就一定能获取正果,立地成佛。
    • 3.
      三场释义: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宋史·选举志二》:“﹝ 建炎 ﹞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并论一道;第三场并策三道。”《明史·选举志二》:“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西游记》第九回:“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 长安 应试。”
    • 4.
      三天没大小释义:旧俗新婚三天内可以不分辈分,不拘礼节地闹新房,叫做“三天没大小”。
    • 5.
      不主故常释义: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 6.
      不修边幅释义:《北齐书·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 原指不拘小节。后多用来形容不注意服饰、容貌的整洁。边幅:布帛的边缘,喻指人的仪表、衣着等。
    • 7.
      不拘细节释义:犹不拘小节。
    • 8.
      不拘细行释义:犹不拘小节。
    • 9.
      不拘释义:⒈不拘泥;不计较;不限制:不拘一格。不拘小节。字数不拘。长短不拘。⒉不论:不拘他是什么人,都不能违反法律。
    • 10.
      不拘常次释义:不拘泥于寻常的次序、等级。 指破格提拔,越级使用。
    • 11.
      不拘文法释义:不拘文法,是汉语词汇,指处理政务等不受条文限制,关于掌握纲领。
    • 12.
      不拘一格释义: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文艺创作要不拘一格,体裁可以多样化。
    • 13.
      不拘时服释义:不拘于一定的时间服用,也就是随时可以服用。
    • 14.
      不拘禁忌释义:不拘泥于忌讳。指不受约束。
    • 15.
      不次之位释义:次:顺序,等第。旧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
    • 16.
      不滞释义:不滞,道家哲学,不凝滞简称。 指思想、神形不受任何滞郁、阻滞;心思不局限于某个范围;不拘泥;不粘滞;不停止流动;无所不通、无所不导。
    • 17.
      不脩边幅释义: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亦作“不修边幅”。
    • 18.
      不谅释义:⒈不相信。⒉不信实,不诚实。⒊谓不拘于小信。⒋不体谅。
    • 19.
      举大略细释义:提出重大的,舍弃细小的。 指不拘泥于细微末节,善于抓重大问题。形容人有气魄,有胆识。
    • 20.
      举察释义:⒈检举,查察。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乾明 初,领御史中丞,正色举察,为朝廷所许。”《元史·世祖纪十二》:“詔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⒉指选拔甄录人材。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后汉 尚书令 左雄,欲限四十已上方可举察。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自 吴、魏、晋,皆以郡举孝廉、察秀才,故州郡长史别驾皆赴举察。”

不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古释义:古诗的一种。每篇句数不拘,每句七字。
    • 2.
      万川一月释义:比喻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不被色相迷住,不拘于虚,就一定能获取正果,立地成佛。
    • 3.
      三场释义: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宋史·选举志二》:“﹝ 建炎 ﹞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并论一道;第三场并策三道。”《明史·选举志二》:“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西游记》第九回:“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 长安 应试。”
    • 4.
      三天没大小释义:旧俗新婚三天内可以不分辈分,不拘礼节地闹新房,叫做“三天没大小”。
    • 5.
      不主故常释义: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 6.
      不修边幅释义:《北齐书·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 原指不拘小节。后多用来形容不注意服饰、容貌的整洁。边幅:布帛的边缘,喻指人的仪表、衣着等。
    • 7.
      不拘细节释义:犹不拘小节。
    • 8.
      不拘细行释义:犹不拘小节。
    • 9.
      不拘释义:⒈不拘泥;不计较;不限制:不拘一格。不拘小节。字数不拘。长短不拘。⒉不论:不拘他是什么人,都不能违反法律。
    • 10.
      不拘常次释义:不拘泥于寻常的次序、等级。 指破格提拔,越级使用。
    • 11.
      不拘文法释义:不拘文法,是汉语词汇,指处理政务等不受条文限制,关于掌握纲领。
    • 12.
      不拘一格释义: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文艺创作要不拘一格,体裁可以多样化。
    • 13.
      不拘时服释义:不拘于一定的时间服用,也就是随时可以服用。
    • 14.
      不拘禁忌释义:不拘泥于忌讳。指不受约束。
    • 15.
      不次之位释义:次:顺序,等第。旧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
    • 16.
      不滞释义:不滞,道家哲学,不凝滞简称。 指思想、神形不受任何滞郁、阻滞;心思不局限于某个范围;不拘泥;不粘滞;不停止流动;无所不通、无所不导。
    • 17.
      不脩边幅释义: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亦作“不修边幅”。
    • 18.
      不谅释义:⒈不相信。⒉不信实,不诚实。⒊谓不拘于小信。⒋不体谅。
    • 19.
      举大略细释义:提出重大的,舍弃细小的。 指不拘泥于细微末节,善于抓重大问题。形容人有气魄,有胆识。
    • 20.
      举察释义:⒈检举,查察。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乾明 初,领御史中丞,正色举察,为朝廷所许。”《元史·世祖纪十二》:“詔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⒉指选拔甄录人材。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后汉 尚书令 左雄,欲限四十已上方可举察。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自 吴、魏、晋,皆以郡举孝廉、察秀才,故州郡长史别驾皆赴举察。”

不拘造句

1.在交往中,不拘形迹的人会总是讨人嫌。

2.他大胆打破规矩,不拘一格地创作新体裁小说。

3.鲁迅先生的杂文,挥洒自如,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4.我们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清规戒律,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

5.汉高祖刘邦不拘一格的重用人才,在于项羽的对抗中最终功成名就,只是在治理朝政时没有能够做到精兵简政。

6.张小明的散文写得很好,可以说不拘一格。

7.小李很随便,是个不拘小节的人。

8.用文学艺术反映时代面貌,形式要多样化,诗歌、小说、电视、戏剧等等都可以,总之不拘一格。

9.创业者智慧:不拘一格,出奇制胜。

10.他这人向来不拘小节。

11.玻璃餐桌则时尚新潮,不拘一格。

12.王老师的性格豪放,不拘小节。

13.若总是不拘小节,日积月累必然造成溃堤之灾。

14.不拘一格的装修和摆放,不经意中却透出不一般的品位。

15.相反,它一直对邻国保持着不拘小节、专横跋扈的态度。

16.如在个人卫生方面不拘小节,不能做到阴部的每日清洁。

17.一个好领导,应该做到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18.随和,不拘小节,稳重,对感情专一,能相守一生。

19.他写的文章取材新颖、不拘一格。

20.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

不拘(bu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不拘是什么意思 不拘读音 怎么读 不拘,拼音是bù jū,不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