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予 [cì yǔ]
1. 作为一项恩惠而授予,恩赐。
英[ grant; ]
2. 恩赐,赏给。
英[ vouchsafe; bestow; ]
赐予 引证解释
⒈ 指常赐以外的特殊恩赐。
引《周礼·天官·大府》:“币餘之赋,以待赐予。”
郑玄 注:“赐予,即好用也。”
孙诒让 正义:“凡赐有常赐,有好赐。常赐者,岁时颁赐,著於秩籍者;好赐则常赐之外,以恩泽特受赐,非恒典也……此赐予专据好赐言也。凡经云赐予者,并为好赐。”
⒉ 赏赐;赐给。
引《荀子·大略》:“赐予其宫室,犹用庆赏於国家也。”
《汉书·食货志上》:“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赐予简而功无所遗,刑罚清而姦无所漏。”
冰心 《南归》:“对于这些无情的自然,如阳光,如花卉,在她的病的静息中,也是加倍的温煦馨香。这是上天赐予,惟有她配接受享用的一段恩福!”
⒊ 指所赐予的东西。
引《新唐书·隐逸传·武攸绪》:“赐予无所受,亲贵来謁,道寒温外,默无言。”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高丽 所得赐予,若不分遗 契丹,则 契丹 安肯听其来贡。”
国语词典
赐予 [cì yǔ]
⒈ 赐给。
引《周礼·天官·大府》:「币余之赋,以待赐予。」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好也。」
近赐赉
反夺取 掠夺
赐予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乞求释义:请求给予:乞求施舍。乞求宽恕。
- 2.
掠夺释义:抢劫;夺取:掠夺财物。经济掠夺。
赐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夺释义:⒈赐予和剥夺。⒉奖励和惩罚。
- 2.
乞祠释义:⒈宋时,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请求赐予“奉祠”之职,以享受其俸禄。⒉指自请退职。
- 3.
买灯释义:宋 熙宁 四年(公元1071年)正月,宋神宗 赵顼 要买 浙 灯四千馀盏,并令减价收买;因此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禁止私卖。 苏轼 上书切谏,指出:“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并说“内帑所储,孰非民力”,希望 神宗 于放灯、游观苑圃、宴好赐予之类,务从俭约。见 苏轼《谏买浙灯状》。宋 杨万里《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 4.
乾恩荫释义:赐予功臣的干儿干孙的格外荫封。明 孔尚任《桃花扇·草檄》:“万历 年间一小童,崇禎 朝代半衰翁;曾逢 天启 乾恩荫,又见 弘光 嗣厂公。”
- 5.
伭贶释义:上苍的赐予。
- 6.
佳惠释义:⒈嘉惠。 对别人的恩惠的敬称。⒉用为对别人赐予财物的敬称。
- 7.
克什释义:⒈满语。 原义为恩,赐予。指皇上恩赐之物。⒉指供品。
- 8.
入贡释义:⒈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周礼·秋官·小行人》:“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籍礼之。”《汉书·匈奴传上》:“﹝ 武王 ﹞放逐戎夷 涇 洛 之北,以时入贡,名曰荒服。”宋 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之一:“臣伏见 高丽 人使,每一次入贡,朝廷及 淮 浙 两路赐予餽送燕劳之费,约十餘万贯,而修饰亭舘,骚动行市,调发人船之费不在焉。”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荷兰刀剑》:“康熙 六年,荷兰国 入贡,其贡物有劒八枚。”⒉谓贡士入京参加会试。贡士,指乡贡考试合格者。唐 齐己《荆州贯休大师旧房》诗:“入贡
- 9.
册谥释义: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唐 独孤及《舒州山谷寺镜智禅师碑铭》:“上沛然降兴废继絶之詔,册諡禪师曰 镜智。”《清史稿·宣宗纪二》:“﹝ 道光 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册諡 孝全皇后,翼日颁詔。”
- 10.
况荣释义:赐予荣誉。 况,通“貺”。
- 11.
出赐释义:⒈支出,赐予。《周礼·天官·职岁》:“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考之。”⒉谓出于尊长所赐。《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小娘子供道:‘自从小年夫妻都无一个亲戚来往,即不知把柬帖儿来的是甚色样人。如今看要教侍儿吃甚罪名,皆出赐大尹笔下。’”
- 12.
勋爵释义:⒈封建时代朝廷赐予功臣的爵位。⒉英国贵族的一种名誉头衔,由国王授予,可以世袭。
- 13.
十命释义:指比“九锡”更多一种赐予的特殊荣誉。
- 14.
卢弓释义:黑色弓。 古代诸侯有大功,则天子赐予黑色弓矢,以之象征征伐之权。
- 15.
县公释义:⒈春秋 时,楚 君称王,其县大夫亦僭称公。 《左传·宣公十一年》:“诸侯、县公皆庆寡人。”杜预 注:“楚 县大夫皆僭称公。”⒉爵名。晋 时始置县公之爵,历代因之,亦谓之开国县公,明 以后废。《隋书·百官志下》:“开皇 中,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为九等者,至是唯留王、公、侯三等。餘并废之。”《新唐书·百官志一》:“﹝司封郎中﹞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凡爵九等……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宋史·职官志三》:“司封郎中掌官封、叙赠、承袭之事……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国公
- 16.
同出身释义: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在 宋 代为第四、五等。
- 17.
同进士出身释义: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 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明 清 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宋史·选举志二》:“﹝ 乾道 ﹞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明史·选举志二》:“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 18.
君贶释义:君王的赐予。《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明 吾邱瑞《运甓记·翦逆闻丧》:“只图个数行露布酬君貺,反阻却几点星稀省母傍。”
- 19.
命妇释义:封建时代被赐予封号的妇女,一般为官员的母亲、妻子。
- 20.
命屦释义:⒈古代帝王赐予命夫、命妇的单底鞋。⒉指帝王赐屦于命夫、命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