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日 [wú rì]
1. 没有一天;表示时间不间断。
例无日不思念故土和亲人。
英[ every day; ]
2. 不日;不久。
例亡无日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祸至无日矣。——《资治通鉴》
无日而非可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吾村亡无日矣。——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祸至无日。
英[ soon; ]
无日 引证解释
⒈ 不日,为时不久。
引《诗·小雅·頍弁》:“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郑玄 笺:“死亡无有日数,能復几何与王相见也。”
汉 刘向 《列女传·殷纣妲己》:“不脩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知臣老死无日,不足诛锄。明降德音,许全餘息。”
杨沫 《不是日记的日记·开场白》:“我被国亡无日的爱国热情所激荡,所鼓舞。”
⒉ 无一日。犹言天天。
引《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我一二亲昵甥舅,不遑启处,於今十年。勤戍五年,余一人无日忘之。”
唐 丘为 《泛若耶溪》诗:“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
清 姚鼐 《<食旧堂集>序》:“后遂与交密。居閒,盖无日不相求也。”
毛泽东 《论持久战》一:“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 中国 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
⒊ 遥遥无期。
引《晋书·赵至传》:“携手之期,邈无日矣。”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今者北归无日,因遂自谓 惠 人,渐作久居计。”
⒋ 没有太阳。
引唐 杜甫 《石龛》诗:“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国语词典
无日 [wú rì]
⒈ 无一日、天天都如此。
引《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
例如:「无日忘怀」。
⒉ 不日、不久。
引《诗经·小雅·?弁》:「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左传·宣公九年》:「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
无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谓释义:⒈不能说(用于表示否定的语词前面):任务不谓不重。时间不谓不长。⒉不料;没想到:离别以来,以为相见无日,不谓今又重逢。
- 2.
中隐释义:指闲官。唐 白居易《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諠。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宋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之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閒胜暂閒。”元 耶律楚材《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十诗》之五:“中隐冷官閒况味,归心无日不山林。”
- 3.
余一人释义: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子曰﹞:‘余一人无日忘之,閔閔焉如农夫之望岁。’”《国语·周语上》:“在《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韦昭 注:“天子自称曰余一人。”
- 4.
信臣释义:⒈忠诚可靠之臣。 《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唐 柳宗元《与顾十郎书》:“赖 中山 刘禹锡 等,遑遑惕忧,无日不在信臣之门,以务白大德。”明 陈子龙《通敌实出权宜疏》:“如 唐 人用 回紇 之师,事诚有之,然必中国有信臣精卒,如 李、郭 之将,朔方、陇右 之兵,而后可。”⒉使臣,使者。《韩非子·十过》:“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清 梅曾亮《送周石生序》:“天子为之发信臣,封密詔,官驰吏奔,往返万餘里。”
- 5.
劳剧释义:繁重。亦指繁重的事务。《三国志·蜀志·杨仪传》:“初,仪 为先主尚书,琬 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 每从行,当其劳剧。”《周书·晋荡公护传》:“每思施宽惠下,輒抑而不行。遂使户口凋残,征赋劳剧,家无日给,民不聊生。”宋 王安石《乞解机务札子》:“徒以今年以来,疾病浸加,不任劳剧。”
- 6.
叩谒释义:拜见。《镜花缘》第十五回:“唐敖 道:‘门生多年未见老师,无日不思,今日得瞻慈颜,不胜欣慰,自应登堂叩謁。’”《玉娇梨》第十八回:“苏友白 道:‘晚生在此也无甚事,老先生行后也就要动身了。大都违颜半月,即当至贵村叩謁矣。’”
- 7.
合宅释义:全家。《红楼梦》第一○九回:“且説 贾母 病时,合宅女眷无日不来请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这一下子,合宅上下人等都忙了。”
- 8.
寇雠释义: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仇敌;敌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后汉书·仲长统传》:“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讎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唐 曹唐《和周侍御买剑》:“将军溢价买吴鉤,要与中原静寇讐。”宋 苏轼《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敌国,患在於将帅之不力。”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 9.
得岁释义:⒈谓受到岁星的照临。古人以岁星为祥星,得岁者有福。《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越 得岁而 吴 伐之,必受其凶。”杜预 注:“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吴 先用兵,故反受其殃。”宋 岳珂《桯史·岁星之祥》:“绍兴 辛巳,逆 亮 渝盟,有上封者言吾方得岁,虏且送死。詔以问太史,考步如言。”⒉犹有年,丰收。北周 庾信《郑常墓志铭》:“西蚕得岁,东作逢秋,草烂狱户,星低市楼。”⒊谓收成。明 徐榜《济南纪政·方书》:“万历 甲午 东兖 大饥,济南 少得岁,当事者軫念,救荒之令无日不下,而指意殊,州邑有司,莫知所适从。”@
- 10.
恶限释义:犹厄运。宋 洪迈《夷坚甲志·倪辉方技》:“辉 曰:‘与君相见无日矣,明年吾入恶限。’”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恶限临逼。”《水浒传》第六一回:“吴用 道:‘员外贵造,一向都行好运,独今年时犯岁君,正交恶限。’”
- 11.
戒惩释义:告诫。 清 唐甄《潜书·得师》:“成王 嗣位于冲年,周公 无日不以君臣父子长幼之道训于王,其戒惩之言,具于《诗》、《书》。”
- 12.
无日释义:“无日不…”是“天天都…”的意思,表示不间断:无日不在渴望四个现代化早日实现。
- 13.
无朔释义:《春秋》记载日蚀时间,有的只书日(干支)而不书朔,称为“无朔”。《元经》卷八“元嘉 十九年……秋七月甲戌晦日,日有蚀之”唐 薛收 传:“案,《春秋》书日食或无朔而有日者,或无朔无日者,或有朔无日者,餘则日朔皆满。”
- 14.
显庸释义:⒈显明;显著。 庸,通“融”。《国语·周语中》:“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俞樾《群经平议·春秋外传国语一》:“显,明也,庸,读为融。《郑语》‘命之曰祝融。’韦 解曰:‘融,明也。’下文:‘穀洛鬭章,显融昭明。’彼作融者,正字,此作庸者,叚字。”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二》:“今皇帝创制,显庸运世以礼。”⒉明显的功劳。《新唐书·韩愈传》:“东巡 泰山,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使永永年服我成烈。”⒊犹显用。明 李东阳《寿冢宰尹公序》:“然早仕者多不至显庸,晚达者不能无日暮途远之嘆。”
- 15.
有天没日头释义:比喻无稽言行。 同“有天无日”。
- 16.
死亡无日释义:无日:没有多少日子。死期将近。
- 17.
氛埃释义:⒈污浊之气;尘埃。《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南朝 梁 沉约《应王中丞思远咏月》:“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唐 杜甫《渼陂行》:“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明 宋濂《抱瓮子传》:“非惟人随流水而逝,异日凌霄之崇搆皆荡为氛埃。”⒉借指尘世或俗念。宋 陆游《严君平卜台》诗:“先生久已蜕氛埃,道上犹传旧卜臺。”宋 陆游《夜思》诗:“簿领沉迷无日了,试凭诗思洗氛埃。”⒊比喻战乱。北周 庾信《商调曲》:“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人则治,何世无奇才。”唐 胡曾《独不见》诗:“玉关 一
- 18.
法酝释义:即法酒。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翰林应制》:“先人与同年及前辈诸公,无日不从事楮墨,而禁臠法醖,亦时时及门。”参见“法酒”。
- 19.
法醖释义:即法酒。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翰林应制》:“先人与同年及前辈诸公,无日不从事楮墨,而禁臠法醖,亦时时及门。”参见“法酒”。
- 20.
渴日释义:⒈尽日,终日。 ⒉时间不足。语本《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董遇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苦渴无日。”明杨慎《艺林伐山·渴日竞辰》:“魏董遇字季真,从学者苦渴日。⒊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