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京都 京都的意思
jīng

京都

简体京都
繁体
拼音jīng dū
注音ㄐㄧㄥ ㄉ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ng,(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组词】: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组词】:京族。(5) 姓。

dōu dū,(1) 大都市。【组词】:都市。都会。通都大邑。(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组词】:首都。国都。京都。建都。(3) 美好。【例句】:“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4) 总。【组词】:都为一集。(5) 居。【例句】:“都卿相之位”。(6) 古代称头目、首领。(7) 姓。(1) 全,完全。【组词】: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2) 表示语气的加重。【例句】:一动都不动。

基本含义

指国家的首都,也可指重要的城市或地区。

京都的意思

京都 [jīng dū]

1. 国都。京师。

有京都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

3. 始称于司马晋时,因景王(司马师)讳师,故称京师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称西京,在本州岛西南。

京都 引证解释

⒈ 京师;国都。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著絶世於皇极,显祸败及京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听其音,錚錚然有京都声。”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京都特设总税务司。”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山东半岛 和 辽东半岛 遥遥对峙,形成 渤海 海峡,正是兵书上所说的咽喉地带,无怪乎都称这儿是京都的门户。”
按, 魏 晋 时,因避 司马师 诔,京师均改称“京都”。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一:“边城若鸣鏑,羽檄飞京都。”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三国志一》:“‘ 黄初 元年,京都有事於太庙。’ 晋 史臣避 景帝(司马师 )讳,称京师为京都。”


国语词典

京都 [jīng dū]

⒈ 京城、国都。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著绝世于皇极,显祸败京都。」
《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六月甲戍,任城王薨于京都。」

都门 京华 京城 京师

⒉ 地名。( kyoto)​位在日本本州岛西南,三面环山,形势壮丽。自桓武天皇以来,至明治二年,共千余年均定都于此,存有甚多的文物古迹,为日本重要文化中心和佛教 中心。


京都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首都释义: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我国首都是北京。
    • 2.
      京城释义:指国都。
    • 3.
      京华释义:首都:誉满京华。
    • 4.
      京师释义:首都。
    • 5.
      都城释义:首都。
    • 6.
      国都释义:首都。
    • 7.
      都门释义:⒈京都城门。 《汉书·王莽传下》:“兵从 宣平城门 入,民间所谓 都门 也。”颜师古 注:“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唐 韩愈《丰陵行》诗:“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宋 柳永《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⒉都中里门。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元皇帝 时,廷尉 张闓 在小市居,私作都门,早闭晚开。羣小患之。”⒊借指京都。元 揭傒斯《送宋少府之官长洲》诗:“白髮 长洲 尉,都门万里船。”清 顾炎武《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诗:“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清
    • 8.
      毂下释义:⒈辇毂之下。 旧指京城。⒉旧时谈话和书信中对人的敬称。

京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戊释义:⒈农历每月上旬之戊日。 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 开元 ﹞十九年夏,詔京都置 太公 庙於 孔子 庙之西,以秋春仲月上戊日致祭。”《宋史·礼志一》:“春秋二仲,上丁释奠 文宣王,上戊释奠 武成王。”⒉王莽 所作历法名。《汉书·王莽传下》:“其且开天下山泽之防,诸能采取山泽之物而顺月令者,其恣听之,勿令出税。至 地皇 三十年如故,是 王光 上戊之六年也。”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戊,土也,莽 所作历名。”
    • 2.
      上辅释义:⒈宰相的尊称。《元史·伯颜传》:“﹝ 至元 ﹞五年十月,詔为大丞相,加号元德上辅,赐七宝玉书龙虎金符,鐫刻如前。”⒉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 华州 上辅, 同州 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⒊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
    • 3.
      上都释义:⒈古代对京都的通称。《文选·班固<西都赋>》:“寔用西迁,作我上都。”张铣 注:“上都,西京也。”此指 西汉 京都 长安。明 何景明《七述》之三:“乃有上都贵人,戚里公子,迎晨而出,及暮乃止。”⒉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北齐 以 晋阳 为 下都,故称 邺(今 河北 临漳 西南)为 上都。《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北齐 高洋 以 鄴 为 上都,晋阳 为 下都。”(2)唐肃宗 宝应 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 长安 为 上都。《新唐书·地理志一》:“上都,初曰 京城,天宝
    • 4.
      下县释义:⒈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汉书·项籍传》:“﹝ 项梁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颜师古 注:“四面诸县也。非郡所都,故谓之下也。”《汉书·文翁传》:“又修起学官於 成都 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⒉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通典·职官十五》:“北齐 制县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县至下下县凡九等。”《通典·职官十五》:“大 唐 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原注:“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餘则以户
    • 5.
      下都释义: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 都 镐京,以 雒邑(今 河南 洛阳 故城)为下都。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誥》序云:‘周公 往营 成周’,则 成周 乃东都总名。河南,成周 之王城也;洛阳,成周 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 都 洛阳,东晋 称 建业(今 江苏 南京市)为下都。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 从 豫章 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 都 邺,以 晋阳(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为
    • 6.
      不敢越雷池一步释义:晋庾亮《报温峤书》:“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让温峤坐镇原来的防地,不要领兵越过雷池到京都去。后用不敢越雷池一步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范围。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黄梅东流,到安徽望江东南,积而成池,称雷池。
    • 7.
      东迁释义:向东迁移。特指 周平王 将京都由 镐京 东迁到 洛邑。《左传·隐公六年》:“我 周 之东迁,晋 郑 焉依。”《国语·周语上》:“三川竭,岐山 崩,十一年,幽王 乃灭,周 乃东迁。”《汉书·地理志下》:“幽王 为 犬戎 所败,平王 东迁 雒邑。”
    • 8.
      中甸释义:⒈指京都。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兴廉举孝,岁时於外府;署行议年,日夕于中甸。”⒉指中原。《宋书·乐志一》:“方扫神州,经略中甸。”
    • 9.
      中畿释义:⒈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晋书·桓温传》:“廓清中畿,光復旧业。”《资治通鉴·晋哀帝隆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中畿,王畿也。《周礼》九畿,王畿方千里,其外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皆以五百里言之。王畿在九畿之中,故曰中畿。”南朝 宋 何承天《君马篇》:“愿为范氏驱,雍容步中畿。”⒉泛指中原地区。晋 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诸葛亮、蒋琬、费禕 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敍用,一则以慰 巴、蜀 民之心,其次倾 东吴 士人之望。”
    • 10.
      中都释义:⒈京都。《史记·平准书》:“漕转 山东 粟,以给中都官。”司马贞 索隐:“中都,犹都内也。”《宋书·索虏传》:“使中都有鸣鸞之响,荒餘怀来苏之德。”宋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⒉指一般城市。五代 陈陶《泉州刺桐花咏》之三:“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 11.
      丹霄路释义:去京都的路。
    • 12.
      丹霄释义:⒈谓绚丽的天空。汉 贾谊 诗:“青青云寒,上拂丹霄。”晋 庾阐《游仙诗》:“神岳竦丹霄,玉堂临雪岭。”唐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诗:“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诗:“万里烟波迴紫潮,五云宫闕耸丹霄。”⒉帝王居处;朝廷;京都。汉 荀悦《汉纪·成帝纪》:“故愿一登文石之阶,陟丹霄之途。”唐 韦应物《白沙亭逢吴叟歌》:“亲观文物蒙雨露,见我昔年侍丹霄。”宋 苏舜钦《依韵和王景章见寄》:“夫君自上丹霄去,莫忘云泉寄好音。”明 顾大典《青衫记·乐天蒙召》:“文章事业,风流才调,咫尺丹霄
    • 13.
      九城释义:指京都。旧时京都多设城门九座,故称。北周 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长影临双闕,高层出九城。”唐 贾至《勤政楼观乐》诗:“银河帝女下三清,紫禁笙歌出九城。”康有为《东事战败》诗:“臺 人号泣 秦檜 歌,九城謡谍遍网罗。”老舍《茶馆》第三幕:“老裕泰 开了六十多年,九城闻名。”
    • 14.
      乡家释义:⒈家乡。《隋书·越王侗传》:“京都侍卫,西忆乡家; 江 左淳民,南思邦邑。”⒉农家。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二:“小园里有的几只小白鸡,有的挂着几件白衬衫,看着特别的有乡家风味。”
    • 15.
      五陵年少释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 16.
      五陵英少释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同“五陵年少”。
    • 17.
      京关释义:京都。
    • 18.
      京域释义:京都地区。
    • 19.
      京府释义:京都地区。
    • 20.
      京甸释义:京都周围附近地区。

京都(jingd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京都是什么意思 京都读音 怎么读 京都,拼音是jīng dū,京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京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