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脉理 脉理的意思
mài

脉理

简体脉理
繁体脈理
拼音mài lǐ
注音ㄇㄞˋ ㄌ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ài mò,(1) 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组词】:脉络。脉理。(2) 动脉的跳动。【组词】:脉搏。切脉(中医指诊脉)。脉口(中医切脉的部位)。脉息。脉象(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脉门(手腕部可以看到的桡动脉跳动的部分)。诊脉。(3) 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组词】:山脉。叶脉。矿脉。脉脉相承。(1) [脉脉]形容用眼神表达爱慕的情意。【组词】:脉脉含情。

lǐ,(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组词】:心理。肌理。条理。事理。(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组词】: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例句】:理科,数理化。理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组词】: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组词】:理睬。答理。(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基本含义

指人事物的脉络、道理和规律。

脉理的意思

脉理 [mài lǐ]

1. 亦作“脉理”。

2. 脉搏的状态。

3. 医道;医术。

4. 至理。

6. 泛指条理或纹理。亦指某种脉络。

脉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脉理”。

⒉ 脉搏的状态。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夫拙医不知脉理之腠,血气之分,妄刺而无益於疾,伤肌肤而已矣。”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妻稍差,百餘日復动,更呼 佗。佗 曰:‘脉理如前,是两胎。’”

⒊ 医道;医术。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子但言脉理入微,盍与之良药,以復元气。”
《红楼梦》第一〇九回:“刚纔大夫説是气恼所致。你是知道的,谁敢给我气受,这不是那大夫脉理平常么?”

⒋ 至理。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沉公墓志铭》:“心为范防,物为经制,脉理灌输,而不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

⒌ 泛指条理或纹理。亦指某种脉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巡行四瀆,与 益 夔 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细视之,则石面脉理深青色,盘络如柏枝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珊瑚鉤﹞其干天然弯曲,脉理分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 尚炯 ﹞心里说:‘瞧,他们在打仗上有经验,跟举人、进士们打交道还是第一遭,对这些人的脉理乍然还摸不清呢。’”


国语词典

脉理 [mài lǐ]

⒈ 脉搏的状态。

《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华佗传》:「脉理如前,是两胎。先生者去,血多,故后儿不得出也。」

⒉ 纹理。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


脉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低光荷释义:荷的一种。 晋 王嘉《拾遗记·前汉下》:“昭帝 始元 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駢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茎,若葵之卫足,名‘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难萎,芬馥之气,彻十餘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理病。”参阅《三辅黄图·池沼》。
    • 2.
      叶贯释义:谓若树叶之脉理贯通。形容知识融会贯通,皆有条理可寻。
    • 3.
      折带皴释义:中国画表现物体脉理、阴阳向背的一种画法。画山石平行裂痕的多用此法。形似折迭带子,故名。参阅 清 钱杜《松壶画忆》、清 方薰《山静居论画·皴法》。
    • 4.
      披麻释义:⒈见“披麻带孝”。⒉中国画山石皴法之一种。又称麻皮皴。因所绘山石脉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创于唐王维,南唐董源多用之,为中国画南宗的画法。
    • 5.
      晕金释义:阴阳脉理并具有金漆效果装饰技法。
    • 6.
      理塞释义:⒈脉理闭塞。 ⒉谓不行仁义之道。
    • 7.
      脉理释义:指中医医理:精通脉理。

脉理(mai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脉理是什么意思 脉理读音 怎么读 脉理,拼音是mài lǐ,脉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脉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