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凭陵 凭陵的意思
pínglíng

凭陵

简体凭陵
繁体憑陵
拼音píng líng
注音ㄆ一ㄥˊ ㄌ一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íng,(1) 靠在东西上。【组词】:凭栏。凭吊(对着遗迹怀念)。(2) 依靠,仗恃。【组词】:凭借。凭靠。凭信。(3) 根据。【组词】:凭票入场。(4) 证据。【组词】:凭据。文凭。凭空。凭证。空口无凭。(5) 由着,听任。【组词】:任凭。听凭。

líng,(1) 大土山。【组词】:山陵。丘陵。陵谷迁变(简作“陵谷”)。(2) 高大的坟墓。【组词】:陵园。陵墓。陵寝。(3) 古同“凌”,侵犯,欺侮。

基本含义

依靠、倚赖

凭陵的意思

凭陵 [píng líng]

1. 侵扰。

凭陵中原。

[invade and harass;]

凭陵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凭凌”。

⒉ 侵犯;欺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 陈 忘 周 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恃 楚 众,以凭陵我敝邑。”
《魏书·叔孙建传》:“会彼边镇弃守而去,故 晋 前军得以西进,非敢凭陵 魏 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王 族多无赖,共凭陵其孤寡。”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叛帅竟背君忘亲,早已望风献款,遂乃凭凌东 浙,震撼西 江。”
郭沫若 《羽书集·文化人当前的急务》:“正因为我们的学术和技能落后,因而一切的产业和设备都落后,故尔招致了暴敌的凭凌。”

⒊ 横行,猖獗。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嗣王荒怠於天位,彊臣凭陵於 荆 楚。”
张铣 注:“凭陵,勇暴貌也。”
唐 杜甫 《病橘》诗:“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若使平时部属偏裨,一旦加乎其上,缓急听其凭陵,窃恐有亏国体。”

⒋ 逾越;登临其上。

唐 李白 《大鹏赋》:“燀赫乎宇宙,凭陵乎 崑崙。”
元 汤式 《夜行船·赠凤台春王姬》曲:“凭凌 燕子楼,弹压鸡儿巷,嘱付您知音的莫忘。”

⒌ 引申为凌驾,超越。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苗帅园》:“园既古,景物皆苍老,復得完,力藻饰出之,於是有欲凭陵诸园之意矣。”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吾弟 世懋,自家难服除后,一操觚,遂尔灵异,神造之句,凭陵作者。”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尤展堂招饮草堂》词:“蹴踏 齐 梁,凭陵 晋 魏,白眼看 唐 宋。”

⒍ 高峻。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吴 兵教士,艫舳习流;岛屿凭陵,波澜衝激。”
清 陈璋 《沧州兄席上咏冰》:“裁作花纹看顷刻,削成山势笑凭陵。”

⒎ 引申指高昂。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王一山席上题壁》曲之一:“扫诗愁满壁龙蛇。壮气凭陵,醉眼横斜。”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雄心慷慨宵飞檄,杀气凭陵老据鞍。”

⒏ 凭借,依仗。

黄远庸 《外交界之局势》:“英文《京报》昨日亦著论论 德 使抗议之不当,大致谓 德国 往者已凭陵强权,借二教师之被杀,占借 中国 土地。”


国语词典

凭陵 [píng líng]

⒈ 仗势欺人。唐·高适〈燕歌行〉:「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也作「冯陵」。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恃楚众,以凭陵敝邑。」


凭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呵诘释义:责问。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闻 岳飞 军中,如此者数百人,州县惧於凭陵,莫敢呵詰,其盗支之物,可胜计哉!”
    • 2.
      横槊释义:⒈横持长矛。指从军或习武。《南齐书·垣荣祖传》:“若 曹操、曹丕 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於天下可不负饮食矣。”宋 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词:“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餘事。”明 孙仁孺《东郭记·为将军》:“横槊翩翩,年来竹枝长不按,蛇已变龙看,男儿真不凡。”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诗:“莫笑过江典午鯽,岂无横槊 建安 才。”⒉形容气概豪迈。明 文徵明《夜坐闻雨有怀子畏次韵奉简》:“用世已销横槊气,谋身未办买山钱。”清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 彭而述 ﹞诗多军中之作。如‘战垒荒城 蒙 段 外
    • 3.
      横蒸释义:犹弥漫。 龚振黄《<青岛潮>弁言》:“即不然,而听彼凭陵城社,妖雾横蒸,呴沫濡湿,代谢代兴,则今日之男女学生、教员以及兵、农、工、商,安知不相习而为他年今日大小官僚、名流、武人、政客、奸商、劣绅、土猾也。”
    • 4.
      火正释义:⒈古代掌火之官。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火正曰祝融。”《汉书·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⒉指仲夏。古以五行配四时,火旺于夏,故称。南朝 梁 庾肩吾《团扇铭》:“炎隆火正,石鑠沙煎。”清 徐昂发《夏寒》诗:“奈何厥罚寒,凭陵当火正。”⒊指 汉 朝。南朝 宋 谢灵运《撰征赋》:“系 列山 之洪绪,承火正之明光。”按,南朝 宋武帝 刘裕 为 汉高祖 弟 刘交 之后。参见“火刘”。
    • 5.
      猬须释义:如猬毛稠密张开的胡须。清 黄景仁《清明日登白紵山》诗:“当年蝟鬚人,凭陵极雄恣。”
    • 6.
      疏索释义:⒈亦作“疎索”。亦作“踈索”。离散;分散。唐 骆宾王《畴昔篇》:“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疎索。”一本作“踈索”。宋 陆游《病后自咏》:“闭户交朋疏索尽,捐书日月破除难。”⒉疏远冷淡。唐 高适《邯郸少年行》:“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宋 陆游《好事近·寄张真甫》词:“烦问 剑 南消息,怕还成疎索。”⒊寂寞无聊。北周 庾信《晚秋》诗:“凄清临晚景,疎索望寒阶。”唐 白居易《酒熟忆皇甫十》诗:“踈索柳花盌,寂寥荷叶盃。”宋 陆游《叹老》诗:“酒徒分散情疏索,棋敌凭陵意頡頏。”⒋稀疏,稀少。唐
    • 7.
      草窃释义:⒈掠夺;盗窃。《书·微子》:“殷 罔不小大,好草窃姦宄。”孔 传:“草野窃盗又为姦宄於内外。”《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出长子 谭 为 青州”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袁谭﹞肆志奢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市井而外,虏掠田野。”《旧唐书·西戎传·吐谷浑》:“莫顾藩臣之礼,曾无事上之节,草窃疆埸,虐割兆庶,积恶既稔,天亡有徵。”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乔女》:“孟 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陵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亦各草窃以去,惟一嫗抱儿哭帷中。”⒉草寇。《梁书·昭明太
    • 8.
      虔刘释义:劫掠;杀戮。 《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南朝 陈 徐陵《司空章昭达墓志铭》:“黑山 巨盗,凭陵上国;白水 强胡,虔刘中夏。”明 归有光《论御倭书》:“自 倭 奴入寇,於今三年,虔刘我人民,淫污我妇女。”郭沫若《前茅·暴虎辞六》:“我弟 李陵 失救陷 匈奴,为何母子遭虔刘?”
    • 9.
      觊幸释义:希图侥幸。《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汉 郑玄 笺:“无三年之恩於其父母而废其丧礼,故覬幸一见素冠。”《北史·房彦谦传》:“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螘聚,杨谅 之愚鄙,羣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覬幸非望者哉。”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每虑及此,肝胆摧落,是以不胜犬马之情,子私其父,日夜覬幸。”
    • 10.
      负恃释义:⒈仗恃,凭借。 《左传·襄公十四年》:“昔 秦 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清 刘大櫆《伯兄奉之墓志铭》:“而 太谷 民负恃强力,欲私其有,乃堤防遏絶之。”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四章:“今虏负恃徒众,凭陵 江 汉,义师寡弱,天下寒心。”⒉依仗其可凭借者;有所依恃。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妬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宋 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诗:“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清 查慎行《翁康饴寓斋看芍药分韵得面字》:“负恃各争妍,谁能分最殿。”

凭陵(pingl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凭陵是什么意思 凭陵读音 怎么读 凭陵,拼音是píng líng,凭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凭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