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摩 [jiān mó]
1. 亦作“肩靡”。肩与肩相摩,形容人多拥挤。指靠近。
肩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肩靡”。
⒉ 肩与肩相摩,形容人多拥挤。
引《淮南子·齐俗训》:“今之国都,男女切踦肩摩於道,其於俗一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菑》:“刑者肩靡於道,以己之所恶而施於人,是以国家破灭,身受其殃。”
宋 苏洵 《申法》:“今也,採珠贝之民,溢於海滨;糜金之工,肩摩於列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自晨至午人肩摩,午后游人无觅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至邸,则鶉人肩摩於墀下。”
⒊ 指靠近。参见“肩摩轂击”。
引陈毅 《送旧友南归》诗:“妙善隐蔽,与敌肩摩;我不出手,敌不知觉。”
国语词典
肩摩 [jiān mó]
⒈ 肩与肩互相摩擦。形容人多。也作「肩靡」。
引《聊斋志异·卷一·王成》:「至邸,则鹑人肩摩于墀下。」
肩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排突释义:⒈拥挤。《太平御览》卷七七六引 汉 桓谭《新论》:“楚 之 鄂都,车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弊。”⒉冲击;冲撞。《南齐书·焦度传》:“每与臺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胜。”《南史·裴之礼传》:“武帝 设无遮会,儛象惊,排突陛卫。”宋 米芾《评四十家书》:“颜真卿 如 项羽 掛甲,樊噲 排突。”⒊恣肆放纵。清 王晫《今世说·言语》:“﹝ 林璐 ﹞篤学,工文章。时或中酒兴来,輒瞪目箕踞,议论排突,不復知有坐人。”⒋犹突破。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文选》:“嵇 之《琴》、潘 之《笙》二赋,发端
- 2.
摩肩击毂释义:见〖肩摩毂击〗。
- 3.
肩摩毂击释义:《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形容行人车辆很多,非常拥挤。肩摩:肩膀碰着肩膀。毂(gǔ)击:车轮和车轮相碰。
- 4.
肩靡释义:见“肩摩”。
- 5.
袂接肩摩释义:形容人多。 明 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其他智士謀臣,袂接肩摩,殆未可一二數。”
- 6.
袖幕释义:连袖成幕。比喻行人拥挤,市街繁荣。语本《史记·苏秦列传》:“临菑 之涂,车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晋 左思《魏都赋》:“凭軾捶马,袖幕纷半。”
- 7.
集期释义:集日。 郭沫若《芍药及其他·飞雪崖》:“假使是逢着集期,人是肩摩踵接,比 重庆 还要热闹。”沙汀《丁跛公》:“这一天正当集期,时候又近年终,街市上显得十分拥挤。”
- 8.
驺卒释义:掌管车马的差役。 亦泛指一般仆役。《魏书·济南王匡传》:“﹝ 任城王 澄 ﹞后将赴省,与 匡 逢遇,騶卒相挝,朝野骇愕。”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会昌 二年,其友人 陆休符 忽梦被録至一处,有騶卒止之。”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卫士騶卒,朝夕喧杂。”清 赵翼《舒城题旅店壁》诗:“舆夫騶卒纷肩摩,咄咄逼人何太近?”
- 9.
驾肩释义:比肩;并肩。(1)形容人多拥挤。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时,车掛轊,人驾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钱振伦 注引《史记》:“苏秦 説 齐王 曰:临菑 之涂,车轂击,人肩摩。”唐 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马逐逐,车闐闐,野接跡,空驾肩。”(2)表示行动一致。《旧唐书·文苑传下·崔咸》:“栖楚 等十餘人驾肩排 度(裴度),而朝士持两端者日拥 度 门。”(3)表示居同等地位,并列。《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自 汉 策贤良,隋 加诗赋,罢中正之法,委銓举之司,由是争务雕虫,罕趋函丈,矫首皆希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