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 [shān fáng]
1. 山中的房舍。山中的寺宇。山中的书室。
山房 引证解释
⒈ 山中的房舍。
引《新唐书·李德裕传》:“又按属州非经祠者,毁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无所廋蔽。”
宋 刘克庄 《木兰花慢·又送郑伯昌》词:“更筑就山房,躬耕谷口。”
⒉ 山中的寺宇。
引唐 温庭筠 《宿白盖峰寺》诗:“山房霜气晴,一宿遂平生。”
宋 苏轼 《宿临安净土寺》诗:“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
⒊ 山中的书室。
引《宋史·李常传》:“少读书 庐山 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清 陈衍 《元诗纪事·李孟》:“君辞归,筑山房,摘 李公 诗语为扁名。”
国语词典
山房 [shān fáng]
⒈ 山中的屋舍。
引《新唐书·卷一八〇·李德裕传》:「又按属州非经祠者,毁千余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无所廋蔽。」
宋·刘克庄〈木兰花慢·古人吾不见〉词:「君莫是、郑当时,更筑就山房,躬耕谷口,名动京师。」
⒉ 山中的书室。
引《宋史·卷三四四·李常传》:「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
⒊ 山中的寺院。
引唐·温庭筠〈宿白盖峰寺寄僧〉诗:「山房霜气晴,一宿遂平生。」
宋·苏轼〈宿临安净土寺〉诗:「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
山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録释义:⒈书名。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⒉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 2.
东莱释义:⒈古地名。《国语·齐语》:“通 齐国 之鱼盬于 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韦昭 注:“东莱,齐 东夷也。”按,在今 山东省 北胶河 以东。⒉宋 诗人 吕本中,字 居仁,著有《东莱先生诗集》;宋 哲学家、文学家 吕祖谦,字 伯恭,著有《东莱集》。因用以为他们的别称。宋 叶适《陈伯明建读书堂于仙都岩余为作<仙都行>以坚其成》:“东莱、龙川 师道起,一时话言犹在耳。”此指 吕祖谦。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杂篇下》:“东莱 之 吕,前 居仁,后 伯恭。”
- 3.
仙醖释义:仙人酿的酒。喻美酒。唐 宋之问《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诗:“时菊芳仙醖,秋兰动睿篇。”唐 王昌龄《题朱炼师山房》诗:“百花仙醖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 4.
伍伯释义:⒈伍长。 晋 崔豹《古今注·舆服》:“伍伯,一伍之伯。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⒉亦作“伍百”。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或执杖行刑。《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车,伍伯璅弩十二人。”唐 韩愈《寄卢仝》诗:“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伯,一本作“百”。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呼伍伯辈,令二人持此木偶,掷之江中。”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公急命伍伯批颊曰:‘尔欲污问官耶!’”程恩泽《索炬叹》诗:“忽闻伍伯詬且怒,踏破柴门索蕉炬。”参阅《宋书·百官志下》、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谈上》。
- 5.
传摹释义:摹拓;传写临摹。宋 文有年《题元子故宅》诗:“松煤狼籍楮山赭,空谷雷响工传摹。”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唐 宋 浮沉之业,遗裔之所世藏,往往钞録传摹,人所吝恡,间有刻本,率寡完篇。”
- 6.
传録释义:转抄,传抄。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杨大年 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辩》:“一时传録者以‘树’字与 英宗 庙讳同音,故易以‘暮’字。”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近年惟 直斋 陈氏 书最多,盖尝仕於 莆,传録 夹漈 郑氏、方氏、林氏、吴氏 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餘卷。”
- 7.
余日释义:⒈闲暇时日。《商君书·垦令》:“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餘日。”《文选·傅毅<舞赋>》:“郑 卫 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餘日怡荡,非以风民也,其何害哉?”李善 注:“餘日,听览之餘日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引》:“己丑北还,养疴溪上,稍以餘日,检括诸故书。”⒉多馀的日数。《穀梁传·文公六年》:“闰月者,附月之餘日也。”⒊犹晚年,馀年。清 荀悦《汉纪·宣帝纪》:“故乐与其乡党、宗族共受其赐,以尽吾餘日。”晋 张华《答何劭》诗之一:“从容养餘日,取乐於桑榆。”清 顾炎武《营平二州史事
- 8.
倡伎释义:⒈古称以歌舞杂戏娱人的男女艺人。《后汉书·梁冀传》:“冀、寿 共乘輦车……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謳竟路。”《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三年》:“吴主 悲喜,迎拜於东门之外。既入庙,比七日三祭,设诸倡伎,昼夜娱乐。”《云笈七籤》卷四十:“不得躭著歌舞,以作倡伎。”⒉娼妓。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张安贫儿镂臂文》:“唐 宋 间恶少,竞刺其身……国朝此风遂絶。惟冶游儿与倡伎密,或札刺名号,以互相思忆。”姚华《曲海一勺·明诗跋》:“倡伎以色事人,不能风雅。”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
- 9.
偏记释义:⒈亦作“偏纪”。 唐 刘知几 谓史书除编年、纪传二体外,还有十流。其一为偏纪,是记近事的短篇,如 汉 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公载记》等。见《史通·杂述》。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裴松之 之註《三国》也,刘孝标 之註《世説》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迨今藉以传焉。”⒉犹最忆。前蜀 魏承班《黄钟乐》词:“偏记同欢秋月低。”
- 10.
偏闰释义:封建时代指偏据一方,不属正统的王朝。宋 洪迈《容斋续笔·姑舅为婚》:“惟 西魏 文帝 时,禁中外及从母兄弟姊妹为婚,周武帝 又詔不得娶母同姓以为妻妾,宣帝 詔母族絶服外者听婚,皆偏闰之制。”宋 岳珂《桯史·阜城王气》:“居一年,犹云气故在,特稍晦,将为偏闰之象,而不克有终。”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六朝、五季,偏闰劻勷;魏、辽、金、元,夷狄僭窃。”
- 11.
兼总释义:⒈总括;一并治理。《汉书·儿宽传》:“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尸佼 兼总於杂术,青史 曲缀以街谈。”《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窃见顷年已来,力役兼总,东有 辽海 之军,西有 崑丘 之役。”⒉同时具有。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二》:“创者 羲 农 耶,治者 尧 舜 耶,家者 大禹 耶,征者 汤 武 耶,仙者 广成 耶,圣者 尼父 耶。上古帝王兼总二三,斯为极盛,而 轩辕氏 六者具焉。”
- 12.
剗剔释义:删除,剔除。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狱委谈引》:“余窃慨之,殷忧暇日,紬绎简书,採摭异同,参伍今昨,剗剔诬伪,泝遡本真,汇为一编。”
- 13.
勦合释义:抄取汇集。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上》:“今《三坟》之首,所称太始、太极、太易、太初、太素,皆勦合《乾坤凿度》之文,而稍增饰之。”
- 14.
化人释义:⒈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张湛 注:“化幻人也。”清 赵翼《<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⒉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⒊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周穆王 时,文殊、目连 来化,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宋 苏轼《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
- 15.
博极释义:犹言博通。谓遍览群书,知识渊博。宋 王安石《孙君墓碑》:“盖数年而具众经,后遂博极天下之书。”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今博极之士,罕能知其略者。”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桃花夫人示梦》:“某生因思 刘向 博极羣书,其言必有根据。”
- 16.
历算释义:⒈犹历法。《旧唐书·李淳风传》:“淳风 幼俊爽,博涉羣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宋 程大昌《考古编·正朔六》:“又远而开辟,其天行历算,皆可覆其疎密。”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术伎録》:‘一天文,二讖纬,三历算,四五行。’”⒉周密考虑。唐 杜牧《守论》:“而执事大人,曾不歷算周思,以为宿谋,方且嵬岸抑扬,自以为广大繁昌莫己若也。”⒊历法和算术。清 王锡阐《晓庵新法·自序》:“万歷 年间,西人 利 氏来归,颇工歷算。”
- 17.
发语释义:⒈说话,开口。 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宋 程大昌《演繁露·秘书省书繁露后》:“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为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幘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余所正定不谬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修羊公,魏 人……后以道闻於上,汉景帝 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有詔问公何日发语,未几牀上化为白石羊。”⒉犹责怪。《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却説 乔俊 合当穷苦,在 东京
- 18.
合雒释义:十纪之一。古代传说,自开天辟地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第四纪为“合雒”。《广雅·释天》:“天地辟设,人皇以来,至 鲁哀公 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曰: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禪通、疏讫。”宋 罗泌《路史·前纪二·泰皇氏》:“合雒四,是谓三姓纪,教人穴居,乘蜚鹿以理。”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泰山 封禪,文字万家,合雒禪通,沿洄十纪。”
- 19.
吻流释义:利口之辈。宋 岳珂《桯史·朝士留刺》:“有 王仲荀 者,以滑稽游公卿间……谈辞多风,可雋味,秦 虽煽语祸,独优容之,盖亦一吻流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嗤鄙·侮人自侮》:“吴 中人士,好为滑稽,向有一年少庠士,吻流也。一日遇所善僧,戏曰:‘秃子之秃字若为写?’僧应声曰:‘即秀才秀字掉转尾去。’”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伪中》:“收 轻薄吻流,不足深据。”
- 20.
圣真释义:谓儒学的真谛。《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明年,太祖 遂为 魏公 矣”裴松之 注引《荀彧别传》:“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王道两济。”宋 王安石《扬子》诗之三:“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无伦。”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国朝开基绍统,大纲万目,靡不度越前朝。至表章六籍,统壹圣真,则巍然上揖 夏 商,埒 周 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