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褶 [kù zhě]
1. 服装名。 上穿褶,下着裤,外不加裘裳,故称。名起於 汉 末,始为骑服。盛行於 南北朝,亦用作常服、朝服。
袴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功舞释义:唐 代舞蹈名。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九功舞者,本名《功成庆善乐》。太宗 生於 庆善宫,贞观 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閭里……帝欢甚,赋诗。起居郎 吕才 被之管絃,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号九功舞。”
- 2.
曳撒释义:古代的一种戎装。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撒。
- 3.
牵子释义:⒈车之一种,即羊车。 《隋书·礼仪志五》:“羊车,一名輦,其上如軺。小儿衣青布袴褶,五辫髻,数人引之,时名羊车小史。汉 氏或以人牵,或驾果下马。梁 贵贱通得乘之,名曰牵子。”参见“牵车”。⒉上眼皮上的疤痕。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十:“这时候,一位年纪有三十来往,左眼皮上有个牵子的堂客,扎脚勒手,从后门进来。”原注:“牵子,上眼皮上的疤痕。”
- 4.
翼善冠释义:冠名。 唐 贞观 中,太宗 采古制为翼善冠,自服之。朔望视朝,以常服及帛练裙襦通著之。若服袴褶,又与平巾帻通用。见 宋 王溥《唐会要·舆服上》、《旧唐书·舆服志》。明 永乐 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见《明史·舆服志二》。
- 5.
袴衫释义:指袴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