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尘 [fāng chén]
1. 指落花。
2. 指美好的风气、声誉。
4. 指名贤的踪迹。
芳尘 引证解释
⒈ 指落花。
引晋 庾阐 《杨都赋》:“结芳尘於綺疏。”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緑苔生阁,芳尘凝榭。”
唐 司空曙 《送高胜重谒曹王》诗:“想君登旧榭,重喜扫芳尘。”
《乐府群玉·赵文宝<朝天子·送春>》:“堤上芳尘,桥边飞絮,树头红一片无。”
⒉ 指美好的风气、声誉。
引《宋书·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 导清源於前, 贾谊、相如 振芳尘於后。”
唐 韦应物 《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诗:“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
⒊ 指名贤的踪迹。
引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梦得 而后,唯天分高朗者,能步其芳尘。”
国语词典
芳尘 [fāng chén]
⒈ 香尘。
引《文选·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修竹茂林诗》:「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
《文选·谢庄·月赋》:「绿苔生阁,芳尘凝榭。」
芳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寥邈释义:⒈高远;遥远。唐 吴筠《游仙》诗:“高真诚寥邈,道合不我遗。孰谓 姑射 远,神人可同嬉。”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徐凝》:“忽自星沉,千载寥邈,后之学者,往往继踵芳尘,文华伟杰,义逼云天。”⒉稀少。明 宋濂《赠李子贞序》:“昔天下盛时,文学行义之士,多出於 江 淮 以北,今岂异於昔哉,何其寥邈而未之见也?”清 罗有高《邓先生墓表》:“近百年来,高风寥邈矣,而先生独奋发於陈编蠧简之中,成之以勇迈不回之气,佐之以坚苦廉毅之操。”
- 2.
横塘释义:⒈古堤名。三国 吴大帝 时于 建业(今 南京市)南 淮水(今 秦淮河)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晋 左思《吴都赋》:“横塘 查下,邑屋隆夸。”唐 崔颢《长干曲》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 横塘。”⒉古堤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宋 贺铸《青玉案·横塘路》词:“凌波不过 横塘 路,但目送、芳尘去。”宋 贺铸《青玉案·南歌子》词:“一鉤新月渡 横塘。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⒊泛指水塘。唐 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前蜀 牛峤《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悵。
- 3.
芳尘台释义:后赵 石虎 于 太极殿 前起楼,高四十丈,穷极珍奇,淫侈无度,碎异香为屑,数百人于台上扬散之,谓使尘雾生香,名为“芳尘臺”。见 晋 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 4.
醖造释义:酿造,制作。 宋 苏轼《虞美人》词:“醖造一场烦恼,送人来。”宋 石孝友《好事近》词:“微雨洒芳尘,醖造可人春色。”清 厉鹗《东城杂记·红亭醋库》:“宋 时酒醋,皆官库醖造。”
- 5.
隆化释义:⒈使社会风气敦厚。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夫周而不比,羣而不党,皆始於将顺,终于匡救。济俗变教,隆化之道也。”⒉指敦厚的社会风气。 南朝 齐 谢朓 《思归赋》:“承比屋之隆化,踵芳尘之餘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望君王奋志成隆化,莫使豺狼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