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感召 感召的意思
gǎnzhào

感召

简体感召
繁体
拼音gǎn zhào
注音ㄍㄢˇ ㄓ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ǎn,(1) 觉出。【组词】: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组词】: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组词】:感谢。感恩。感激。感愧。(1) 通“撼”。不满足。(2) 通“撼”。搖動。

zhào shào,(1) 召唤。【组词】:召集。召见。(2) 召致,引来。【组词】:召祸。召人怨。 ◎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三)姓氏。

基本含义

指通过言行、表情等方式对他人产生强烈的影响或激发其情感。

感召的意思

感召 [gǎn zhào]

1. 感化并召唤。

在政策的感召下,他自首了。

[ rally sb.to a worthy cause; move; inspire; ]

2. 通过神或超自然的力量把某种意思传给或透露给代理人。

说了受上帝感召而说的话。

感召 引证解释

⒈ 犹感应。参见“感应”。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声色》:“郑 卫 繁声,抑扬絶调,足使风云变动,性灵感召。”
宋 陈师道 《五言贺雨》:“油云潜感召,灵雨忽滂流。”
清 方苞 《书<杨维斗先生传>后》:“自古善人以气类相感召未有若‘復社’之盛。”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天心与人事相倚伏,人事与天心相感召。”

⒉ 感动、召唤。

廖仲恺 《<孙中山先生文集>序》:“先生远矣,不可追矣,然先生崇高之人格,伟大之思想,革命之精神,犹足感召吾族有为之士於百世以后。”
李昌 《回忆民先队》:“军警虽然沿途阻挡,但是他们在 日本 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和学生抗 日 斗争的感召下,不能不有动于衷。”


国语词典

感召 [gǎn zhào]

⒈ 感化号召。

如:「他受到政府的感召,毅然决心回国贡献己力。」


感召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背弃释义:违背和抛弃:背弃盟约。
    • 2.
      努力释义:⒈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大家再努一把力。⒉指花的精力多,下的工夫大:努力工作。学习很努力。
    • 3.
      感化释义: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感化失足者。
    • 4.
      骄傲释义:⒈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⒉自豪: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一份力量,我们感到无比骄傲。⒊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绵延不绝的五千年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感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冥召释义:谓神灵感召。
    • 2.
      忠驱义感释义:指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 3.
      燮调释义:⒈协和,调理。唐 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天子乃擢 王褒 为諫议,昇 孝若 於貂璫,前彰润色之功,后养燮调之业。”宋 王禹偁《和杨遂贺雨》:“燮调赖时相,感应由圣君。”宋 周密《齐东野语·以赋罢相》:“雨暘固自於天,感召岂无所主?儻燮调得人,则斯可有节。”明 张居正《谢免自陈疏》:“上不能燮调元化,佐明主以察璣衡;下不能振举宏纲,率群僚而修品式。”⒉指宰相的政务。《旧唐书·崔昭纬传》:“擢於侍从之司,委以燮调之任。”明 李东阳《丙吉问牛》诗:“燮调知是三公职,只许当年 曲逆侯。”
    • 4.
      珠徙珠还释义:《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 合浦 产珠,宰守采珠无度,珠遂徙邻郡。孟尝 到官,革除前弊,珠遂还。后因有“珠徙珠还”之说。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珠》:“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经数十年不采,则蚌乃安其身,繁其子孙而广孕宝质。所谓‘珠徙珠还’,此煞定死谱,非真有‘清官’感召也。”参见“合浦珠还”。

感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冥召释义:谓神灵感召。
    • 2.
      忠驱义感释义:指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 3.
      燮调释义:⒈协和,调理。唐 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天子乃擢 王褒 为諫议,昇 孝若 於貂璫,前彰润色之功,后养燮调之业。”宋 王禹偁《和杨遂贺雨》:“燮调赖时相,感应由圣君。”宋 周密《齐东野语·以赋罢相》:“雨暘固自於天,感召岂无所主?儻燮调得人,则斯可有节。”明 张居正《谢免自陈疏》:“上不能燮调元化,佐明主以察璣衡;下不能振举宏纲,率群僚而修品式。”⒉指宰相的政务。《旧唐书·崔昭纬传》:“擢於侍从之司,委以燮调之任。”明 李东阳《丙吉问牛》诗:“燮调知是三公职,只许当年 曲逆侯。”
    • 4.
      珠徙珠还释义:《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 合浦 产珠,宰守采珠无度,珠遂徙邻郡。孟尝 到官,革除前弊,珠遂还。后因有“珠徙珠还”之说。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珠》:“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经数十年不采,则蚌乃安其身,繁其子孙而广孕宝质。所谓‘珠徙珠还’,此煞定死谱,非真有‘清官’感召也。”参见“合浦珠还”。

感召造句

1.抗日战争中,许多被俘日军在我军感召教育下,反戈一击,成为反法西斯战士。

2.电影的感召力很难分析,但是缺点却暴露无遗。

3.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4.在党的政策感召下,许多失足青年都获得了新生。

5.在大家的热情感召下,他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

感召(ganzh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感召是什么意思 感召读音 怎么读 感召,拼音是gǎn zhào,感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感召造句子